高填方路基土的壓實控制,是一種建築施工名詞。是為了路基壓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填方路基土的壓實控制
- 類別:建築施工名詞
- 關聯詞:路基壓實
- 注意事項:土質影響
採用重型擊實,注意填料選擇,幾個碾壓要點,關於地基強度,
採用重型擊實
隨著大噸位、重型車的發展,輕型擊實試驗已不能適應現代交通的需要。按輕型擊實試驗控制的路基壓實,在重型交通作用下,將繼續被壓實,導致路面變形,甚至破壞。對於高填土路基,採用重型擊實試驗,以土最大密實度作為標準密實度,使路基強度與穩定性大幅度提高,實踐證明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
注意填料選擇
(1)土質影響。塑性指數較大的粘土不穩定,一般不宜用作填料,非用不可時,必須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的情況下碾壓,且要設定好排水設施,但含水量超過最佳含水量的兩個百分點以上時,必須進行晾曬、摻入石灰或固化材料等技術措施處理。粉質土和細亞砂土這些低粘土比較容易壓實,但壓實不足時,會由於過分飽水而大大失去穩定性,並且在不利水文、氣候條件下易發生凍脹。最合適的是砂性土,容易壓實,有足夠的穩定性,遇水不致過分泡軟。
(2)避免不同性質土任意混填。正確的填築方法為:不同用土水平分層,以保證強度均勻,透水性差的土,一般宜填於下層,表面成雙向橫坡,有利於排除積水,防止水害。同一層次不同用土時,搭接處成斜面,以保證在該層厚度範圍內,強度較均勻,防止產生明顯變形,同時,對不同類土質應分別做擊實試驗,以確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幹密度,不能幾種土質混用一個標準,以免造成壓實度不夠或超百現象,影響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
幾個碾壓要點
(1)合理選擇壓實機具。
高填土路基工作量大,壓實標準高,用重型壓實機械容易達到要求的壓實度,而用小型壓實機械就比較困難了。
(2)嚴格分層填築、分層壓實。
高填土路基,每層填土要有適宜的松鋪厚度,以防碾壓機械和燃料的消耗量,增加填土的壓實費用。松鋪厚度按土質類別、壓實機具功能、碾壓遍數經試驗確定。為確保路基本身不發生沉降,路基施工時,最好選用低液限粘土或低液限粉土,且每層壓實厚度應控制在10-20cm範圍內。在正式碾壓前,對填土層的松鋪厚度和平整度進行檢查,以提高壓實的均勻性,每層壓實寬度每側寬於設計寬度宜30-50cm,最後削坡,以保證路基邊緣也有足夠的壓實度,保證路基的填築質量。
(3)保證土的最佳含水量。
土在最佳含水量時進行壓實,具有最大的密實度,且水穩性好,在小於或大於最佳含水量時壓實,雖能達到較大強度,但遇水後強度急劇下降,水穩性較差,因此,高填土路基壓實必須隨時控制與檢查土的含水量。當土的含水量過大時,應風乾到最佳含水量再碾壓,含水量過小時,需均勻加水後再碾壓。
(4)注意壓實順序和碾壓遍數。
壓實順序的原則是先輕後重,先慢後快,先兩側後中間,每一點均勻反覆碾壓,相鄰兩次的輪跡應重疊輪寬的1/3,保持壓實均勻,不漏壓。對局部、小面積地點,採用小型手扶式振動壓路機或振動夯實。整個土層壓完一遍後,再重複進行第二遍、第三遍,達到規定要求。
(5)隨時檢查壓實度及含水量。
在實際碾壓中,要隨時檢查判斷密實程度,注意觀測壓實後的輪跡。如果痕跡還較明顯或下沉量較大,則應繼續碾壓,遇有土層表面鬆散,推擠開裂或有回彈現象,應分析原因,放慢碾壓速度,對於鬆散嚴重的,還應灑水潤濕或減輕碾壓重量。對於回彈現象,要翻挖掘土層,曬乾或換土再重新碾壓。
在現場測定壓實度時,取樣位置應是隨機的,避免按取樣人意圖選擇檢驗位置。每一壓實層壓實度經檢驗合格後,方可填築上一層。
關於地基強度
通常,在未經處理的、強度不符合要求的地基上填築路基,路基的第一層甚至第二層往往達不到較高的密實度。例如在比較濕軟的地基上填築碾壓路基,會發生"彈簧"現象,碾壓愈多,"彈簧現象"愈嚴重。又如在地面橫坡超過規定時及新舊土層搭接處填築路基,若不進行挖台階處理,會造成路基壓實不足而產生不均勻沉降。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路基沿基底滑動。為此,必須對地質條件差及承載能力低的地基進行必要的改善加大、換填、挖台階等技術措施處理,以達到提高地基承載力的目的,保證路基的整體強度和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