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埗大橋

高埗大橋

高埗大橋是中國廣東省東莞市境內一座高埗鎮與萬江街道的橋樑,位於東江南支流之上,為東莞境內連線新舊城區的重要跨河通道。

高埗大橋始建於1981年5月,1984年1月27日竣工運營,1995年建成新橋,1996年停用舊橋。

高埗大橋北起萬隆路、南至萬高路,線路全長204.4米;橋面為雙向四車道城市次幹路,設計速度40千米/小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埗大橋
  • 外文名:Gaobu Bridge
  • 始建時間:1981年(舊橋)
  • 投用時間:1984年1月27日(舊橋)、1995年(新橋)
  • 所屬地區:中國廣東省東莞市
  • 類型:拱橋
  • 長度:169.36米(舊橋)、204.4米(新橋)
  • 寬度:12米(舊橋)、19.7米(新橋)
  • 車道規模:雙向四車道(新橋)
  • 設計速度:40千米/小時
建設歷程,橋樑位置,建築設計,建築結構,設計參數,運營情況,建設成果,文化特色,價值意義,

建設歷程

● 歷史背景
高埗鎮位於東江下游段的孤島上,四面環水,距離莞城僅7千米,但需繞道石龍渡口乘船過江,交通不便,無法吸引外資企業入駐,也無法讓當地年輕人就業。為解決出行問題,時任高埗公社黨委書記袁仲慶決定建橋。
高埗大橋
高埗大橋江景
● 施工記事
1981年5月,高埗大橋開工建設。
1984年1月27日,原高埗大橋建成通車;5月7日《人民日報》刊登相關新聞專題宣傳高埗大橋的建設。
1995年,新高埗大橋建成通車;次年,舊高埗大橋停止使用。

橋樑位置

舊高埗大橋位於東莞市高埗鎮下江城村,橫跨東江南支流;新高埗大橋位於舊橋東側上游100米處,南接萬高路,北接萬隆路。
高埗大橋
高埗大橋上跨東江南支流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舊高埗大橋是一座鋼筋混泥土面雙曲下沉式拱橋,在建築形式上吸收古代趙州橋敞肩式造型特點,很多地方運用石塊砌築,外形簡樸優美,為石柱墩結構橋樑。新高埗大橋是一座鋼筋結構中承式結合下承式拱橋。
高埗大橋
高埗大橋全景

設計參數

舊高埗大橋全長169.36米,寬12米;橋面行車道寬7米、兩側人行道寬1米;主橋有3孔,每拱跨徑45米。新高埗大橋全長204.4米,橋面行車道寬12米、兩側人行道寬2米;主拱橋面寬19.7米、副拱橋面寬17.3米;主拱拱肋高2米、寬1.2米,邊拱拱肋寬和高均為1.2米;中孔跨徑80米、邊孔跨徑45米。

運營情況

高埗大橋建成初期,小車、機車、手扶拖拉機過橋費為0.5元,2噸至5噸貨車和20座以上客車過橋費分別為1至3元,還清貸款後停止收費。
2011年3月1日起,高埗大橋限重20噸,限高3.8米。
高埗大橋
新高埗大橋路面

建設成果

● 技術難題
高埗大橋
村民集資興建高埗大橋
高埗大橋建設前期面對資金緊缺問題,當時大橋建設資金預算約150萬元,而公社自由支配資金僅8000元;最終通過集資建橋和收費還貸的方式解決。為了籌集資金,高埗鎮居民男女老少每人出資10元;在還有僅20萬資金缺口之際,公社決定凡是16歲有勞動力的高埗人都要到大橋工地義務勞動,全體工人春節3天假期輪班倒。

文化特色

● 文物
2002年,高埗大橋舊址被列為高埗鎮文物保護單位,設立鎮級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禁止車輛和行人通行。
高埗大橋
高埗大橋水鄉片區
2004年1月,高埗大橋舊址被評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設計圖紙被收藏在東莞市展覽館裡。
● 藝術
2008年,高埗大橋被列為“走進東莞文明”首批東莞城市形象展示基地。
2019年1月21日,影視紀錄片《高橋架南北》在高埗大橋的舊址開機。

價值意義

高埗大橋的通車連線起高埗與外界溝通的渠道,直接刺激了高埗工商業發展;大橋通車當年,高埗工農業總收入3509萬元,首次突破3000萬元,工農業產值比重則從1983年的58.8%比41.2%,轉變為70%比30%,高埗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時代。(《中國交通報》 評)
高埗大橋的通車讓高埗千百年來舉步登舟的歷史從此改寫,它連線起了高埗與外界,讓高埗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時代,也成為當地人民口中的“致富橋”和“幸福橋”。更重要的是,高埗大橋開創了全國公路橋樑“農民集資建橋,過橋收費還貸”的先河,隨後“想致富,先修路”口號從高埗響徹全國,“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政策正式出台。高埗大橋模式在廣東省乃至全國推廣。時至今日,全國90%以上的高速公路、70%的一級公路和40%以上的二級公路,甚至其他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都是沿襲這一東莞模式建設。(東莞文明網 評)
高埗大橋
高埗大橋新舊姐妹橋
高埗大橋代表著東莞乃至廣東人民“敢為天下先”改革精神。(《南方日報》 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