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高坌村位於過埠鎮的西南部,全村15個村民小組,有泥坑、清水坑、長坑、河口、黃背等村民小組,440戶,1750人。黃志勇原名黃念卓,1914年9月22日生於此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高坌(bèn)村
- 外文名稱:GAOBENCUN
- 行政區類別:村鎮
- 所屬地區:江西省贛州市
- 政府駐地: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
- 電話區號:0797
- 郵政區碼:341000
- 地理位置: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過埠鎮西南
- 面積:13698畝
- 人口:1750人
- 氣候條件:亞熱
簡介,村特色介紹,地圖信息,
簡介
高坌(bèn)村,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過埠鎮轄下,位於過埠鎮的西南部,全村15個村民小組,有泥坑、清水坑、長坑、河口、黃背等村民小組,440戶,1750人,耕地面積912畝,林地面積12786畝,2006年人均收入2260元,主要收入來源是林業和礦產業。村內建有中國移動通訊基站,信息、交通便利。村內有國營高坌林場,長永礦業有限公司、獨嶺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
村特色介紹
村內鎢、錫、銅礦產資源豐富,現已開發。2006年產量約600噸。
名人:
黃志勇
原名黃念卓,1914年9月22日生於江西省崇義縣過埠鄉高坌村。7歲開始上學,先後就讀於河口蒙館、高坌國小、思順經館、過埠普育學校,讀書8年。1929年夏,於普育學校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並任高坌村黨支部書記。1931年6月奉派任崇義縣上堡暴動隊政治委員兼特支書記,不久任上堡、麟潭、豐州游擊大隊政治委員,並改名為黃志勇。1932年2月調任中國工農紅軍獨立第9師第43團2連黨支部書記。7月,第43團編入紅3軍團第7軍後,隨軍參加了南雄水口戰役。後任紅7軍第19師56團政治處技術書記、第56團3連代理政治委員,紅7軍政治部地方工作團宣傳隊分隊長,紅3軍團第6師16團俱樂部主任、第18團黨總支書記、師俱樂部主任,紅8軍團第21師63團政治委員,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三至第五次反“圍剿”。長征初期,任紅8軍團第23師67團政治委員,紅5軍團第13師39團政治委員。紅一、四方面軍會合後,隨紅四方面軍南下轉戰川康邊,曾任紅四方面軍紅軍大學上級指揮科政治教導員。到陝北後,編入中國抗日紅軍大學。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政治教員兼教育幹事、第4大隊政治處主任、第3大隊政治委員,期間因工作成績顯著,獲抗大頒發的“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獎狀。1940年5月調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部作戰科代理科長、作戰室主任。翌年11月,抗大第三分校與八路軍軍政學院第3、4大隊合組為軍事學院,他調任政治部主任。1943年9月起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組織部副部長,參加了反“掃蕩”鬥爭。抗日戰爭勝利後,赴東北,任幹部第2團政治委員,後任冀東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第14旅副政治委員。1946年2月起任冀察熱遼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獨立第16旅政治委員,熱中軍分區政治委員兼地委書記。1947年8月任冀察熱遼軍區參謀長,協助司令員程子華率部參加了東北1947年秋、冬季攻勢作戰。1948年4月冀察熱遼軍區前方指揮所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前方第2指揮所,繼任參謀長,後任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前方指揮所參謀長,在遼瀋戰役中參與指揮了著名的塔山阻擊戰。後任東北野戰軍第13兵團參謀長,第12兵團兼湖南軍區政治部主任,參加了平津、衡寶戰役和湘西剿匪作戰。新中國成立後,任湖南軍區副政治委員,荊江分洪水利工程總指揮部副總指揮,中南軍區工程兵部隊政治委員,中央軍委工程兵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1965年8月調任裝甲兵政治委員。1969年至1972年任總政治部副主任。1984年12月離職休養。
是中共七大代表、中共第九屆中央候補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地圖信息
地址:贛州市崇義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