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圳頭村

高圳頭村,位於葵涌街道東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2千米。始建於清朝。西有高源譚屋村(已拆遷)。地處葵涌盆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圳頭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葵涌街道高源社區
  • 地理位置:葵涌街道東南部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1年11月,屬第七區;1957年12月,屬葵沙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大鵬公社;1961年7月,屬寶安縣葵涌區葵涌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葵涌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葵涌公社;1983年7月,屬葵涌區;1986年10月,屬葵涌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葵涌鎮;2004年,屬葵涌街道;2011年12月至今,屬深圳市大鵬新區葵涌街道高源社區。
世居村民有何姓、巫姓、黃姓等。第一大姓為何姓,清康熙年間從梅州遷徙至坪山,後從坪山遷徙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325人,其中男性151人,女性174人;80歲以上24人,最年長者95歲(男);實際在村人口約3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426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80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生產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等農作物,農閒時以上山砍柴、種植果樹等作為副業。自清末起,大鵬一帶村民開始到香港打工。至20世紀60一70年代為盛,有許多村民定居在香港。改革開放後,村民的商貿交易開始興旺,村中外出務工者也開始增多。2005年,成立村股份合作公司,收入主要依靠物業出租及集體投資經營;2015年,公司年度收入492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商業經營、村集體經濟分紅、有價證券等。村里現存一大片古樹林,集中在高源公園內,其中有潺稿樹(樹齡195年)、龍眼(樹齡155年1棵、樹齡165年2棵、樹齡195年1棵、樹齡215年1棵)、古榕樹(樹齡115年4棵、樹齡125年1棵)、山牡荊(樹齡195年),小果皂莢(樹齡135年2棵),以上均為國家三級保護樹木。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端午節的棕子、客家茶果,中秋節的菱角、客家茶果。
金葵東路經過該村。20世紀80年代通自來水、通電,1992年通電話,2000年通網際網路,2004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村西側有葵涌街道星宇學校,共有6個年級、22個班,2015年在校學生959人、教職工70人;村北側有葵涌街道亞迪學校,共有6個年級、25個班,2015年在校學生774人、教職工156人。有全民健身路徑、籃球場、足球場、藏書約11000冊的高源社區圖書室等文體設施。
高圳頭整村民居分三片。第一片為最早落戶時所建的民居,整體朝向西南,系圍屋建築,包圍整村,開有數個門樓供村民出入。第二片系人口增多後在舊圍北側所建的民居,建築格局較為雜亂,朝向以東南居多,多為聯排式,有不少房屋高2層。第三片則為新建的民居,位於西側。村里現存傳統民居約70座。何氏宗祠,20世紀70年代重修,占地面積約50平方米,整體朝向西南,兩進一天井格局。每逢重大節日,族人們都前去宗祠祭拜。宗祠也被作為村民操辦紅白喜事之地,凡有老人過世或逢婚姻喜事,村民都要在此舉行相關儀式。此外,每當村民家中添男丁時,也都會前往宗祠舉行添燈儀式。大王爺廟,位於古樹林內,農曆每月初一、十五或重大節日,村民都會前去燒香祭拜。2009年12月,高圳頭村被廣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評為廣東省衛生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