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縣位於山東省西北部,屬聊城市。高唐九景:馬灣曉月、浮圖映日、高閣凌雲、鄭橋漁歌、南寺锺聲、爵堤雪影、龍井清泉、漯水秋風、唐寺棉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唐九景
- 地理位置: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
馬灣曉月,浮圖映日,龍井清泉,高閣凌雲,鄭橋漁歌,南寺锺聲,爵堤雪影,漯水秋風,唐寺棉市,
馬灣曉月
“馬灣”即“馬頰河”。它流經高唐的時候有水曲折流出,形成黑龍和白龍兩個水潭。每當有下弦月出現時,月影映射到水面上,月亮和月光就在水面上浮蕩,稱為高唐九景之一。
浮圖映日
“浮圖”是塔的別稱。高唐有一個很有名的佛教寺院大覺寺。有十三級佛塔一座,高三十六丈,高聳入雲,耀眼生輝。傳說是唐代尉遲敬德所建,清道光九年(1828年)地震時傾斜,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倒塌,現正著手重建工作,此也稱作高唐九景之一。
龍井清泉
“龍井”在高唐城東北二十里的古堤下,今已不存,古時泉水清澈,常用不涸,成為高唐九景之一。《稽神錄》記載:唐僖昭兩朝時,魏州人羅宏信投寄高唐田氏,田氏撫愛如子。一日,羅宏信疏浚井,忽有一龍自井出,此時雷雨交加,眾皆驚悸,羅宏信自井中出,神色自若,竟然無恙,此後人稱“龍井”。羅宏信曾任節度使,後封臨清郡王、豫章郡公、北平王,世稱魏州博天大將軍。
高閣凌雲
“高閣”亦稱“奎光閣”或“鼓樓”。明朝景泰二年時,即1451年,由知州趙玉始建。後來年久失修而廢棄。清朝康熙三十年即1691年,知州談榕重建,並鑄造一口大锺懸在上面。百姓稱呼它為談公樓。道光十三年(1833年)新任知州徐宗乾又修,奉斗奎於上,又更名為“奎光閣”。成為高唐九景之一。
鄭橋漁歌
“鄭橋”在高唐境內的馬頰河上,也叫張家橋。鄭橋漁歌或鄭橋捕魚,場面繁鬧而動人,成為高唐九景之一。
南寺锺聲
指高唐東南的大覺寺,該寺唐代創建,明洪武、成化年間相繼重修。永樂年間住持曾在寺前立草舍三間,凡南來北往路過高唐又身染疾病的人,都留在這裡住下,並給湯藥治病。夏天就設下瓜果,周濟饑渴的人。一直這樣做很多年。後來的住持僧人佛號玉巗教化民眾,重修寺院,帶領眾僧伐木,運石,前建大門,中建大雄寶殿,後邊修法堂,東邊建觀音堂,西建禪房。殿內重塑佛像,真是金碧輝煌,幡幢隱映,锺鼓相互設定,外側繞院牆植樹。永樂15年明成祖北巡,駐高唐,賜住持“神僧傳經”。正德年間,又建千佛殿和千佛閣,非常壯觀,成為高唐一大觀瞻之處。
爵堤雪影
古代高唐有“爵堤”,隆冬時節,瑞雪披被,銀裝素裹,美麗動人,所以“爵堤雪影”又稱“爵堤雪浪”或“爵堤晴雪”,列為古高唐九景之一。
漯水秋風
高唐縣古有漯水已經乾涸或絕跡,現在的徒駭河是古漯水和黃河故道漸變而成。古漯水流經高唐,秋風生涼,水多潦溢,古列為、鳴犢河、馬頰河、徒駭河、趙王河、唐公溝、宮公溝等。由於受黃河決口和改道影響,漯水、鳴犢河、趙王河高唐景之一。
唐寺棉市
(也叫秋成棉市):高唐種植棉花較早,明代,棉花市場已成為朝廷向當地農民徵收的主要實物。清朝,棉花種植又有發展。棉花市場進一步繁榮,在城南大覺寺周圍形成堆玉鋪雪的大棉花市場,成為高唐九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