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表標誌

體表標誌

體表標誌The landmark人為地把機體表面具有一定特徵的器官組織作為標誌,或規定一些標誌線,臨床上一般除按解剖部位來表示之外,常利用身體表面的解剖標誌點或公認的人工標誌點、人工假定垂直線、水平線、體表的人工分區等,藉以標誌內部器官、組織的正確位置和境界,或根據與這些標誌點、假定線等的關係,將體格檢查結果或體徵給以正確的定位並確定其範圍。因此,統一體表標誌不僅對臨床診斷有重要實用價值,而且對於人體測量、學術交流等方面都有重大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體表標誌
  • 外文名:The landmark
  • 釋義:人體表面隆起或凹陷的標誌
  • 領域:生理學
頭頸部,胸部,腰腹部,

頭頸部

眶上切跡(眶上孔):一般位於眶上緣中內1/3交界處,內有眶上神經和血管通過,壓迫有明顯痛感。臨床上按壓該處用來判斷昏迷程度。
眶下孔:眶下緣中點下方約1cm處,有眶下神經通過,按壓有凹陷感。拔除上頜1~4牙時,可在此進行阻滯麻醉。
切牙孔:兩中切牙齶面之間,順著牙齦斜插可進入。拔除上頜1~4牙時,可在此進行阻滯麻醉。
上頜結節:位於上頜第三磨牙的上後內方,頰內側面與牙齦之間。拔除上頜4~8牙時,可在此進行阻滯麻醉。
齶大孔:緊靠上頜第三磨牙的齶面內上方。拔除上頜4~8牙時,可在此進行阻滯麻醉。
下頜角:下頜支後緣與下頜骨下緣相交處。在下頜角上2橫指(為在操作中方便套用,用示指或中指寬度作為“橫指寬”,以橫指寬為定位測量的標準。通過觀測統計,1橫指寬度平均約為1.8cm)畫一水平線,下頜支後緣前1橫指畫一平行後緣的斜線,兩線相交處即為下頜孔的體表投影,其內側面為下頜孔,有下牙槽神經通過。拔除下頜1~8牙時,可經過下頜第二磨牙斜水平插入對側下頜孔進行阻滯麻醉。
顴弓:位於顴弓中點上方約2橫指處為翼點,內面有腦膜中動脈前支通過,此處受暴力打擊時,易發生骨折,可形成硬膜外血腫。顴弓下緣與下頜切跡間的半月形中點為咬肌神經封閉及上、下頜神經阻滯麻醉的進針點。
乳突:位於耳後骨隆起處,其根部前內方有面神經從莖乳孔穿出,其後顱底內面有乙狀竇。中耳炎時此處有壓痛。在行乳突根治術時,應防止傷及面神經和乙狀竇。
枕外隆凸:枕骨外面正中最凸的隆起,其內面是竇匯,下方有枕骨導血管。臨床若在此手術開顱要防止大出血。頭部外傷用包紮的帽狀繃帶壓在其下方可防止繃帶滑脫。
下頜關節:位於耳屏前方,張嘴時此處變凹。可判斷下頜關節是否脫位,若脫位可手指包紗布,將下頜拉向下再向後推,將下頜頭納回下頜窩內。
喉結:甲狀軟骨上端向前突出形成。在溺水等呼吸道阻塞的情況下,可在甲狀軟骨和環狀軟骨之間凹陷處行環甲膜穿刺術緊急搶救病人。臨床上行氣管切開術時,在喉結最高點下方平放3橫指,示指在上,環指在下,從中指下緣切至環指下緣,此切口位於2~3氣管環。
胸鎖乳突肌:頭轉向一側可觀察到。在環甲膜水平高度,胸鎖乳突肌前緣可觸及頸總動脈搏動。其後緣的中點有頸叢皮支穿出,是頸部皮膚浸潤麻醉的阻滯點。在左側胸鎖乳突肌後緣與鎖骨上緣相交處,若觸及腫大的淋巴結,可為胃癌食管癌的診斷提供參考。
第七頸椎:頸前屈,從側面看頸背部最高的隆起,是計數椎骨的標誌之一。

胸部

1、鎖骨上窩:鎖骨上方凹陷處,在斜角肌間隙有鎖骨下動脈和臂叢通過,在前斜角肌與胸鎖乳突肌鎖骨頭之間有鎖骨下靜脈通過。臨床可在此行鎖骨下靜脈穿刺插管術或在鎖骨中點上方行臂叢阻滯麻醉。
2、頸靜脈切跡:位於胸骨柄上方凹陷處。一般氣管位於切跡正中,頭臂靜脈在此平面合成。其上2橫指為甲狀腺手術的切口區。
3、胸骨角:胸骨柄與體的連線處微向前突形成。兩側平對第2肋,是計數肋骨和肋間隙順序的主要標誌。此平面還標誌支氣管分叉、心房上緣、上下縱膈分界和胸導管由右轉向左行及相當於第4、5胸椎間的椎間盤水平。
4、劍突:胸骨體下方突出部分,下端游離。可作為肝臟測量的標誌。臨床上進行心包穿刺時,從左劍肋角區,斜30°~40°、向上後進針,扎入心包前下竇,抽取心包積液。在其上方2~3橫指處,可行胸外心臟按壓,緊急搶救病人。
5、肋間隙:左側第5肋間隙為心尖搏動、第一心音聽診處,左側第2肋間隙可進行第二心音聽診。對心臟驟停病人進行緊急搶救穿刺時,沿胸骨左側第4肋間隙垂直扎進,行心內注射,多注入右心室。第8肋間隙與腋後線相交處,常用於胸腔穿刺和胸腔閉式引流。
6、肩胛下角:肩胛骨脊柱緣與腋緣的會合處。通常平對第7肋或第7肋間隙,是背部計數肋或肋間隙的重要標誌。兩側肩胛骨下角的連線平對第7胸椎棘突。肩胛下角下部1~2橫指處,為聽診三角所在區,是開胸手術最佳入路及背部聽診呼吸音清楚的部位。
7、脊肋角:第12肋與脊柱的夾角。臨床常在此行腎囊封閉。當有腎炎、腎結核、腎結石等腎病時,觸壓或叩擊腎區,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

腰腹部

(一)腹盆部前面體表標誌在腹盆部的前面,上方可觸及到劍突、肋弓,下方可觸及恥骨結節、恥骨聯合、髂前上棘和髂嵴前份等骨性標誌。非骨性標誌有腹前中線、腹直肌外側緣、臍等。
(二)後面體表標誌腹盆的後面,位於肋緣下與髂嵴間的區域又稱為腰部。主要有第12肋、髂後上棘、髂嵴後份、腰椎棘突以及後正中線、豎脊肌外側緣等體表標誌。
(三)解剖平面
另外,臨床上人為設定一些解剖平面,以方便從體表確定腹部及腹膜後器官的位置。泌尿外科常用的胸腹部體表平面自上而下有:
1.幽門平面為通過胸骨上緣至恥骨聯合連線的中點所作平面,約位於胸劍連線下方一掌寬處。該平面前方經過第9肋尖,後方經過第1腰椎。胃幽門通常位於此平面上。右腎門恰低於此平面,左腎門恰高於此平面。
2.肋下平面通過兩側肋弓最低點所作平面,該平面經過第3腰椎。
3.臍平面位置不固定,通常平對第3、4腰椎間。腹部所有實質性器官均在此平面的上方。
4.髂嵴最高點連線平面經過第4腰椎。臍有時也在此平面上。
5.結節間平面通過兩側髂骨結節所作平面,經過第5腰椎。
6.棘間平面通過兩側髂前上棘所作平面,經過骶岬的稍下方。
以上各平面標誌中,最方便記憶的是幽門平面、肋下平面和結節間平面。它們經過的椎骨分別為第1、3、5腰椎。
在骨盆兩側可觸及髂嵴全長,是腹部與臀的分界標誌,全長呈“S”形,兩側最高點的連線經過第4腰椎棘突,是腰穿或硬膜外麻醉的標誌;其下方約1.5cm處為第5腰椎棘突。從髂嵴前端向後上5~7cm處向外側突出,稱為髂結節,是產科骨盆外測量的重要標誌之一。髂嵴前端的突起為髂前上棘,是腹股溝韌帶附著處;髂嵴後端的突起為髂後上棘,位於臀區內上方的淺凹處。左、右髂後上棘的連線,適平第2骶椎棘突,是蛛網膜下腔下端平面。
恥骨聯合上緣位於骨盆上口前緣中點處是測量子宮底高度處,是粗測胎兒生長發育情況的重要標誌;其下緣是骨盆出口標誌之一。從恥骨聯合向外,距中線2.5cm處有高起的恥骨結節,是腹股溝韌帶外側腳附著處;通過兩側恥骨結節的平面,適平腹股溝中點之下及大轉子的上端。
坐骨結節是坐勢時承重的骨性突出,是測量骨盆出口橫徑的骨性標誌。坐骨棘是最窄小平面骨性標誌之一,臨床上經陰道或直腸檢查時可以觸及,是分娩過程中評估胎頭下降程度的重要標誌。
尾骨尖位於臀裂內、肛門後方2.5cm處,從尾骨尖向上5cm,可觸及骶管裂孔,為硬膜外腔下端終止平面,經此裂孔可行骶尾神經阻滯麻醉。骶尾關節是骨盆出口前後徑測量的標誌。
骶岬位於第1骶椎上部與第5腰椎相接處,前緣明顯突出向前,是女性骨盆測量的重要標誌。據統計,骶岬組成不盡相同:①由第1骶椎與第5腰椎共同形成岬者居多,占85.7%;②第1骶椎與第5腰椎形成一個岬外,第1骶椎與第2骶椎形成另一岬,因而構成重岬者,約占7.4%;③第5腰椎與骶骨癒合,代替第1骶椎,與其上方的腰椎形成一個岬,同時,又與第1骶椎形成另一個岬,而成重岬者,占4.4%;④第2骶椎代替第1骶椎形成單岬者,占2.5%。
腰骶部菱形區(米氏菱形區)是左、右髂後上棘分別與第5腰椎棘突和尾骨尖連線構成的菱形區,其上、下角連線的深部是骶正中嵴,其外側為左右骶中間嵴。骨畸形或骨折時,此菱形區的外側角或左右髂後上棘可能出現不對稱。第5骶椎下關節突即骶角,是觸摸骶管裂孔的標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