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察民情

體察民情

了解民情:

對“民情”的體察辦法,就是要沉到基層去,深入民眾生活中,與他們拉家常話,談身邊事,在交流中與民眾建立感情,取得信任。俗話說:鑼鼓聽音,說話聽聲。民眾的情緒往往就是在日常的言談舉止中流露出來的。經常“身入”基層、“心入”民眾,與他們打成一片,就能夠了解民眾的需求,體察民眾的願望。特別是對那些困難多、矛盾多的地方,更要帶著感情去工作,就如同駕駛帆船航行,風浪越大,航行愈困難,但越能體會航行的樂趣和真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體察民情
  • 讀音:tǐ chá mín qíng
  • 意義:考查,觀察
  • 出處:元·關漢卿《裴度還帶》
涵義,引申,

涵義

【詞目】體察民情
【讀音】tǐ chá mín qíng
【釋義】體察:考查,觀察。考察民間生產生活情況。
【出處】元·關漢卿《裴度還帶》:“上命差來此處歇馬,體察民情。”
【事例】當官的必須要~,不能拍腦袋想當然。

引申

【論述】我們的領導幹部辦事情、做工作,如果都能時時處處關心民眾的疾苦,切實幫助民眾解決實際問題,真真切切“身入”基層、“心入”基層,了解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實際情況,體察他們的喜與憂、想與盼,那么各項工作抓落實就有如萬丈高樓平地起,有了牢固的根基。  “民情”既包括人民民眾的基本情況,又包含了他們的情緒。在許多場合,人們對情緒的表達往往是含蓄的,不經意的。但正是這些不經意的情緒,就可能反映著某種傾向性問題。因此,對於各級領導幹部來說,調查研究也好,開展工作也好,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了解和掌握民眾的情緒。
對“民情”的體察辦法,就是要沉到基層去,深入民眾生活中,與他們拉家常話,談身邊事,在交流中與民眾建立感情,取得信任。俗話說:鑼鼓聽音,說話聽聲。民眾的情緒往往就是在日常的言談舉止中流露出來的。經常“身入”基層、“心入”民眾,與他們打成一片,就能夠了解民眾的需求,體察民眾的願望。特別是對那些困難多、矛盾多的地方,更要帶著感情去工作,就如同駕駛帆船航行,風浪越大,航行愈困難,但越能體會航行的樂趣和真實。民眾有困難,及時解決;民眾有意見,虛心傾聽;民眾有疑問,耐心釋疑,這樣民眾才會敞開心扉 ,說明情況,表達情緒。
體察“民情”不僅要有紮實的作風,還應當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分析力。面對各種各樣的“民情”,不能眉毛鬍子一起抓,一鍋煮,必須實事求是地弄清楚表象和根本;哪些是共同願望,哪些是個別要求;哪些應當馬上解決,哪些可以從長計議。這樣,做工作才能有重點,有條理。
對於單位或領導而言,“民情”也會折射出工作的態度和水平,既是檢驗我們工作的晴雨表,也是明確我們努力方向的指示牌。對“民情”體察得準確,可以掌握民眾的思想脈搏,把民眾的願望和需求轉化為工作的要求,同時也可以鞭策自己,通過查找不足,把它轉化為工作的動力。這意味著體察“民情”也是一個調查研究、提高認識的過程,一個聯繫民眾、改進作風的過程。誠如古人言:“涉淺灘者得魚蝦,入深海者得蛟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