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鰾魚類多樣性格局形成機制研究

骨鰾魚類多樣性格局形成機制研究

《骨鰾魚類多樣性格局形成機制研究》是依託河南師範大學,由周傳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骨鰾魚類多樣性格局形成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周傳江
  • 依託單位:河南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骨鰾魚類(Ostariophysi)是真骨魚中第二大總目,包括63科,1068屬,占所有淡水魚類72%,分布於除南極洲之外所有大陸。是探討魚類多樣性格局及其分布的生物地理學過程的理想模型。但是關於骨鰾魚類系統發育關係尚存在諸多爭議。而建立在系統發育關係之上該類群起源和演化問題仍需增加物種覆蓋和數據來進一步探討。本項目擬基於骨鰾魚類各個代表類群的線粒體基因組和核基因數據,運用生物地理學、生物信息學、分子系統學方法,結合現有地質歷史、化石、古氣候等資料,來探討:(1)骨鰾魚類代表類群系統發育關係;(2)骨鰾魚類線粒體和核基因的密碼子使用及進化規律;(3)骨鰾魚類多樣性格局;(4)骨鰾魚類線粒體基因組進化與其類多樣性格局的關係。該項目的對於更深入認識骨鰾魚類系統發育關係、分化及多樣性格局及其與重大地質事件(如大陸漂移等)之間關係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

結題摘要

骨鰾魚類(Ostariophysi)是真骨魚中第二大總目,分布於除南極洲之外所有大陸。是探討魚類多樣性格局及其分布的生物地理學過程的理想模型。但是關於骨鰾魚類系統發育關係尚存在諸多爭議。而建立在系統發育關係之上該類群起源和演化問題仍需增加物種覆蓋和數據來進一步探討。項目主持人前期工作曾探討過該類群的系統發育關係,但物種的覆蓋度及相應數據非常有限,本項目中選取了經過篩選的骨鰾魚類及其近緣類群共761種,分別採用最大似然法和貝葉斯法構建骨鰾魚類系統發育關係構建骨鰾魚類系統發育關係,我們得到系統發育關係非常一致的骨鰾魚類系統發育關係:結果表明脂鯉目(Characiformes)為非單系類群,分兩個類群(Citharinoidei和Characoidei),且Citharinoidei和電鰻目(Gymnotiformes)先聚為一支,又和Characoidei聚為一支。鮎形目(Siluriformes)魚類為脂鯉目+電鰻目的姐妹類群,鯉形目(Cypriniformes)更靠近基部。耳鰾系類群包括了脂鯉目,電鰻目,鯉形目和鮎形目。鯡形目與真骨魚亞派構成姐妹類群,且聚為一支,鼠鱚目為其姐妹類群。(鯡形目+真骨魚亞派)+鼠鱚目這一支是耳鰾系類群的姐妹群。基於13個化石標定點骨鰾魚類分化時間的估算結果,我們認為骨鰾魚類與其他魚類的分歧時間約在125.63Ma(95%的置信區間為125.78-136.6Ma),處於白堊紀時期。鼠鱚目的分化時間大致在103Ma左右,鯉形目分化時間大致在112Ma,脂鯉目的分化時間在106Ma,而電鰻目與Citharinoidei的分化時間大致在95Ma,電鰻目的分化時間大致在77Ma,Characoidei類群的分化時間在97.85Ma,鯡形目的分化時間大致在110.67Ma。多樣性格局分析支持骨鰾魚類自起源分化以來,其多樣性在持續升高,其譜系物種數量在持續上升,尤其是鯉形目,鮎形目等,這些結果部分驗證了現有研究結果。該項目的對於更深入認識骨鰾魚類系統發育關係、分化及多樣性格局及其與重大地質事件(如大陸漂移等)之間關係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