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粒細胞與有核紅細胞比值(M/E)

骨髓粒細胞與有核紅細胞比值(M/E)是骨髓細胞學檢查的一個類型,骨髓細胞學檢查對診斷造血系統疾病最有價值,同時對診斷其他非造血系統疾病,對不明原因發熱、惡病質、原因不明的肝脾腫大有鑑別診斷意義。

基本介紹

  • 名稱:骨髓粒細胞與有核紅細胞比值(M/E)
  • 所屬分類:顯微鏡檢查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檢查過程,相關疾病,相關症狀,

正常值

1.28-5.95:1

臨床意義

增多: (1) 粒細胞系統增生:感染、粒細胞白血病、類白血病反應。 (2) 紅細胞系統減少: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  減少(或倒置): (1) 粒細胞系統減少:粒細胞缺乏症、放射病、慢性苯中毒等。 (2) 紅細胞系統增生: ① 幼紅細胞增生:失血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地中海貧血。 ② 巨幼紅細胞增生:惡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胃腸切除、營養性、嬰兒性、妊娠期)、二葉裂頭蟲病。  正常:正常骨髓、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硬化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需要檢查的人群:各種血細胞(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減少或增多、長期不明原因發熱、瘧疾、需做骨髓細菌培養的、明確有無腫瘤細胞骨髓轉移的人群

注意事項

不適合做檢查的人群:血友病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如無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檢查。  術前準備:病人按照醫生吩咐擺好體位。

檢查過程

檢查方法:骨髓檢查  檢查過程: (1) 選擇穿刺部位  (2) 麻醉  (3) 固定穿刺針長度  (4) 醫生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針與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穿刺則應與骨面成30°-40°角刺入。當穿刺針針尖接觸骨質後,沿穿刺針的針體長軸左右旋轉穿刺針,並向前推進,緩緩刺入骨質。  (5) 抽取骨髓液拔出穿刺針針芯,接上乾燥的注射器(10m1或20m1),用適當的力量抽取骨髓液。 骨髓細胞學檢查步驟:  (1) 塗片:要求塗片玻片、推片均應清潔,無油灰污染,塗片應薄而均勻,塗片數量10張左右,同時制2張血片作對照之用。  (2) 染色:常用瑞氏-姬姆薩混合染色法;細胞化學染色常配合使用。  (3) 低倍鏡檢查:判斷骨髓的增生程度,通常用骨髓片中成熟紅細胞與有核細胞之比來判斷骨髓增生情況  (4) 油鏡檢查:選細胞分布均勻處,油鏡下分類計數至少200個有核細胞,同時注意有無質變。

相關疾病

骨髓癆性貧血,急性失血所致貧血,白血病,巨幼細胞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貧血

相關症狀

四肢俱軟,貧血,腰背痛,關節疼痛,身痛,脾腫大,肝腫大,腹痛,嘔血與黑便,便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