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三相顯象

骨三相顯像可以觀察骨骼血流、血池,為臨床鑑別診斷提供更為客觀的指標。 (1) 血流相 注入顯像劑後8-12s可見局部大血管顯影,軟組織輪廓逐漸顯示,骨組織放射性較少。兩側對應的動脈和各部位顯影時間基本相同。 (2) 血池相 骨顯像劑大部分仍停留在血液中,軟組織輪廓更為清晰,放射性分布較均勻,骨骼部位放射性稍稀疏,兩側基本對稱。 (3) 延遲相 各骨骼顯示同靜態及全身骨顯像。

基本介紹

  • 名稱:骨三相顯象
  • 所屬分類:放射性核素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檢查過程,相關疾病,相關症狀,

正常值

血流相:局部大血管顯影,軟組織輪廓逐漸顯示,骨組織放射性較少。兩側對應的動脈和各部位顯影時間基本相同。 血池相:軟組織輪廓更為清晰,放射性分布較均勻,骨骼部位放射性稍稀疏,兩側基本對稱。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異常表現可歸納為局灶性放射性核素攝取增多,局灶性放射性核素攝取減少及瀰漫性放射性核素攝取增多。對異常顯像的分析與鑑別需密切結合病史、發病機制和不同疾病的好發部位進行綜合判斷。 需要檢查的人群:關節炎,骨疾病患者均可檢查。

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一般無,但近期使用鋇劑者,病人需將鋇劑排出後再約檢查。 檢查前禁忌:靜脈注射示蹤劑後30分鐘飲水500ml,2-5小時內進行檢查,檢查前解好小便(部分排尿有困難的病人可導尿),摘除身上的金屬物品。 檢查時要求:病人解小便時,儘量避免尿液污染衣物,以免影響檢查。如發現已經污染,應先清除。因疼痛而不能臥床者,先給注射鎮痛藥物。

檢查過程

SPECT探頭放置於病變區後,"彈丸"式靜脈注射 Tc-MDP 740-1110MBq(20-30mCi),立即以每2-3秒1幀的速度連續採集1分鐘,獲得動脈血流灌注系列影像,稱血流相;緊接著在1-10分鐘期間採集的靜態影像,稱血池相;3小時後再進行靜態顯像,稱延遲相。綜合分析三相影像,對疾病的分析、判斷有很大幫助。套用計算機ROI技術,生成所觀察部位與健側相應部位的時間-放射性曲線,還可定量比較兩側血流灌注的差異。

相關疾病

骨關節炎

相關症狀

四肢關節如折,侵蝕性骨破壞,蝶形骨折,骨囊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