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山溪·山河百二

《驀山溪·山河百二》是金代詞人張中孚所寫的一首詞。這是一首追述年少壯志和感慨抱負難展之作。開篇豪情滿懷,讚頌家鄉。“壯歲”三句追述年少遠志豪舉,意氣風發,威武形象躍然紙面。“時移”五句喟嘆時事多變,“落”、“聽”、“厭”三字寫盡往事不堪回首。換片筆轉老去,“老馬”三句謂雖是識途老馬,但面對“冷煙殘照”,也傷心不已,壯志難酬。對照終南山色,更是感慨萬端。全篇大起大伏,騰挪搖曳,於剛健之中含婀娜,反映了金詞中尊崇東坡豪放詞的風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驀山溪·山河百二
  • 創作年代:金
  • 作品出處:《全金元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張中孚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驀山溪
山河百二,自古關中好。壯歲喜功名,擁征鞍、雕裘繡帽。時移事改,萍梗落江湖,聽楚語,厭蠻歌,往事知多少?
蒼顏白髮,故里欣重到。老馬省曾行,也頻嘶、冷煙殘照。終南山色,不改舊時青;長安道,一回來,須信一回老。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驀山溪:詞牌名。又名《上陽春》、《驀溪山》。《清真集》入“大石調”。雙片八十二字,前片六仄韻,後片四仄韻。亦有前片四仄韻,後片三仄韻者,列為別格。
  2. 山河百二:形容山河險要,二萬人足當百萬兵。
  3. 關中:函谷關以西。
  4. 貂裘繡帽:華貴的戎裝。
  5. 省(xǐng):知覺,解會。
  6. 終南山:在今陝西西安市南,亦稱南山。

白話譯文

關中地勢險固,二萬人足以抵擋諸侯百萬之兵。我少壯時代也曾橫刀立馬,建功立業,錦帽貂裴。然而,世事變遷,朝代更迭,昔日功成名就之士此刻卻像浮萍和桃梗一樣漂泊在江湖上,淪落任由他人。整日聽著他鄉的語調,看著異族的歌舞,實在感到厭倦,往事實在是不堪回首,有誰知道呢?
到了暮年,我滿頭白髮,又一次欣喜地回到了故鄉。雖然老馬識途,但也為眼前的黯淡蕭條景象頻頻悲鳴。長安已經幾度易主,只有那終南山色依然是青青如昔。

創作背景

天會八年(1130年) 張中孚入金為鎮洮軍節度使知渭知,兼經原路經略安撫使。金歸宋河南、陝西地,中孚又入宋留臨安後來,皇統中,張中孚又再次北歸金朝。經過這在宋金之間的幾番折騰,他嘗遍人生旅途的酸甜苦辣。在這次北歸以後寫下了這首《驀山溪》。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詞的上半闋是詞人對自已人生旅程的追述。他少壯之時,喜好功名,貂裘繡帽,躍馬橫戈,誠然是一位意氣風發、奮力進取的偉丈夫。但是隨著“時移事改”,詞人昔日的激情逐漸消失殆盡。他仿佛成了浮萍斷梗,隨水飄浮,身不由己。“聽楚語,厭蠻歌”,形象地說明流轉的地方之多之久。在這上半闋的後面幾句中,從淪落江湖的 “萍梗”這一形象上,從“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詞句)這一言簡意賅的深沉喟嘆中,表達了詞人對自己後半生的遺憾和悔恨。
詞的下半闋主要是抒發自己重返故里時的心情和感受。傷時嘆老,本是文人詞客的常見心理。但這篇作品中流露的遲暮之感卻又頗不同於他人。暮年回鄉,心裡應該是欣喜的,故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熟悉,那么親切。然而詞人是於此地出生成長,於此地仕宋守土,又是於此地舉軍降金的。經過後半生的折騰,此番回鄉,景物依稀似舊,而自己人已老大,情懷亦不似舊時了。故接著寫老馬雖識途,但見到眼前“冷煙殘照”的景況,也為之不安而嘶鳴。這裡借馬而說自己,轉入歸家時心境的不堪。末韻五句連用兩典。“終南山色,不改舊時青”,括用劉禹錫詩意以寄感慨。劉詩的“不改南山色”是陪筆, “其餘事事新”才是主意,慨嘆貶離長安二十三年之後重來,朝中又換了一批新貴。此詞借說山色依舊而自己卻日趨老大,不只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老”。“長安道”以下數句,照用白居易《長安道》詩“君不見:外州客,長安道;一回來,一回老”原句,加以“須信”二字插入,表示承認前人所說的話深得吾心。句中充滿了對人事世情變化的複雜感情,借他人的言語,說自己的心情,可謂不寫之寫,又盡而無盡。
張中孚這首詞在藝術技巧上有它的獨特之處。首先,它在構思上採取了山回溪轉、曲盡其意的手法。詞一開頭,詞人先說自己“壯歲喜功名”時的行為,接著將筆鋒一轉,敘述自己如萍梗之落江湖後的經歷,然後用“往事知多少”這一感嘆來結束對往事的回憶,以便進人暮年回鄉之時的描寫。如果說詞人在上半闋中還只是在時事上跌宕起伏,那么在下半闋中,他則要作思想感情上的騰挪搖曳了。下半闋詞人先說自己重返故里,為之歡欣。按一般的想法,全詞完全可以在一片歡快氣氛中結束。然而,出乎意料,在最後幾句里,詞人又將筆鋒突然一轉,用“長安道,一回來,須信一回老”的傷感調子作結。正由於這種構思上的曲折多變,全詞就展現了一種峰巒層出之感。詞人不同的經歷和不同的感受之所以能在一首中等長度的詞中基本得到體現,也正是憑藉了這種山回溪轉的構思。不僅剛健之中含婀娜,而且這種手法的運用,又恰到好處地與詞人本人的經歷和心境結合了起來。比如當追述少年經歷,詞人的筆觸是剛健的,而一旦敘寫老年的感受,給人的感覺則又略帶陰柔。正因為此詞是以清道之筆,寫慷慨之懷,於剛健之中,亦含婀娜,所以,在大抵尊崇蘇軾豪放風格的金代詞作中,別有一番韻致。

名家點評

晚清詞人況周頤《蕙風詞話》:以清道之筆,寫慷慨之懷,冷煙殘照,老馬頻嘶,何其情之一往而深也。昔人評詩有云:“剛健含婀娜。”余於此詞亦云。

作者簡介

張中孚(1096—1154)字信甫,號長谷老人,陝西安定縣人。徽宗朝,以父蔭補承節郎。天會問入金,為鎮洮軍節度使。官至參知政事,尚書左丞。有《三谷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