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騶牙獸名。即騶虞。清 鄂爾泰 《贈方望溪》詩:“《博物》但解辨鼮鼠,《搜神》或詫名騶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騶牙
- 讀音:zōu yá
- 解釋:又稱騶牙獸名,即騶虞
- 出處:《史記·滑稽列傳》
出處,相近詞語,騶豎,騶吾,
出處
《史記·滑稽列傳》:“ 建章宮 後閤重櫟中有物出焉,其狀似麋。以聞, 武帝 往臨視之。問左右羣臣習事通經術者,莫能知……於是 朔 (東方朔)乃肯言,曰:‘所謂騶牙者也。遠方當來歸義,而騶牙先見。其齒前後若一,齊等無牙,故謂之騶牙。’” 明 歸有光 《題》詩:“嗚乎,孰謂解衣盤礴稱良吏,不識騶牙與麟趾。” 清 鄂爾泰 《贈方望溪》詩:“《博物》但解辨鼮鼠,《搜神》或詫名騶牙。”參見“ 騶虞 ”。
相近詞語
騶豎
1.騶仆。
騶寺:
1.騎從侍役。
騶徒:
1.騶人。
騶吾
1.獸名。即騶虞。
騶伍:
1.指馬步差役。
騶響:
1.車馬聲。
騶牙:
1.獸名。即騶虞。
騶虞:
1.傳說中的義獸名。 2.天子囿中掌鳥獸的官。 3.古樂曲名。
騶虞幢:
1.騶虞幡。
騶虞符:
1.一種飾有騶虞圖形的傳信符。
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最早的騶牙記載保存至今的,是《東方朔列傳》裡面說道東方朔在做待詔金馬門時,皇帝和大臣在都城發現一個奇怪的動物,長的象麋鹿,但又不是麋鹿,於是誰也不知這個動物道叫什麼名字“這個動物叫騶牙,他說什麼叫騶牙呢,這個動物滿嘴牙齒一樣,沒有大小之分,它排列的象整齊的騶騎、騎兵一樣,非常整齊,這個騶牙一出現,就意味著,天下有人要歸順我大漢王朝。”所以漢武帝非常高興,因為騶牙意味著有外族要歸順大漢朝,就重賞了東方朔。第二年果然是匈奴的混邪王帶領著幾萬人來歸順漢朝,漢武帝第二次又重賞了東方朔。
後來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人也找了類似好的動物代表“吉祥”之意,好讓自己升官地財,比如明朝年間許多人在林子裡抓到白鹿,說這是“仙鹿”,表明我什麼什麼朝代怎么怎么個吉祥怎么怎么個長久,但後來的人們都沒有象東方朔運氣那么好,許多人甚至被人眼紅受封賞誣告後,落的幾乎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