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1988年,駱市鎮人民為緬懷先烈,啟迪後人修建了駱市陵園,陵園占地面積92畝,館舍建築面積500餘平方米,建有歷史陳列室、緬懷閣碑廊、烈士墓、梓橦廟覽勝、精雕石刻、魚塘垂釣、青蔥果園等景點。
陵園建成後,每年清明節、青年節、建黨節等重大節日,不少單位、學校都要組織職工、學生前來這裡憑弔先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現在成為了聞名全國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駱市陵園
- 地理位置: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駱市鎮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約90餘畝
- 開放時間:建於20世紀80年代
- 著名景點:歷史陳列室、緬懷閣碑廊、烈士墓等
陵園介紹,陵園存史,革命歷史,革命先烈,陵園榮譽,地理位置,
陵園介紹
駱市鎮居營山地理位置之中,有悠久的革命傳統,在川北革命鬥爭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在“五四’’革命運動時期、大革命時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黨領導了以駱市為中心的營山“中秋起義"中,湧現出無數革命先驅為之英勇奮鬥,名留黨史,為駱市寫下了不朽的篇章。
陵園裡的英烈陳列室展示著駱市、小橋一帶,如楊伯愷、柏載鵾、楊紹懷等早期有影響的革命先驅的大量生平圖片文字資料和遺物;緬懷閣閣壁上鐫刻著的駱市一千多名紅軍和先烈的名字;紅軍石刻標語陳列廊保存著27塊當年紅軍留下的標語石刻;烈士墓前豎著一排墓碑,這些成為駱市鎮紅色文化的代表。
陵園存史
駱市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留下了紅軍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至今保存著楊伯愷烈士:的部分遺物、記載著駱市風起雲湧的革命鬥爭史。
革命歷史
據《駱市鎮志》記載:1925年秋,營山掀起了大規模的農民運動。為了進一步領導和推動農民運動的深入發展,1926年,受中共重慶地委(中共四川省委前身)指派,中共黨員、重慶中法大學訓育主任楊伯愷回營山發展黨團組織,在駱市鎮楊家壩成立中共營山支部,直屬中共重慶地委領導。從此,營山的第一個黨支部誕生了。
1933年,紅四方面軍攻占營山,駱市成立了區鄉蘇維埃政權。紅軍撤離營山時,1800多名熱血青年參加紅軍,湧現出許多父母送兒女、妻子送丈夫、父子同參軍、兄弟齊報名、全家老少齊參軍的動人場面。
1933年,紅四方面軍攻占營山,駱市成立了區鄉蘇維埃政權。紅軍撤離營山時,1800多名熱血青年參加紅軍,湧現出許多父母送兒女、妻子送丈夫、父子同參軍、兄弟齊報名、全家老少齊參軍的動人場面。
革命先烈
楊伯愷(1894--1949)
又名楊洵、楊道融,營山縣駱市鎮楊家壩人,民盟中央委員。1915年中學畢業後,先到上海求學,後考入北京法文專修館學習。1919年3月,從上海首批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6月加入共青團,1923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5年6月回到上海,時值“五.四”運動爆發,便立即投入革命鬥爭。同年秋,回川協助吳玉章在重慶辦“中法大學”,任教務長。秋冬之際,中共重慶地方執行委員會成立,任教育委員。1926年初回到營山家鄉,組建起全縣第一個鄉農民協會,推動全縣農民運動的迅猛發展。1927年“三.三一”事件發生後,他立即到武漢向黨中央匯報工作,並出席了中共央第五屆全國代表大會。從1928年秋至1933年,在上海先後任文化支部書記和“辛墾書店”經理,翻譯出版了《哲學原理》等十多部理論書籍。1938年回川任成都協進中學教務長,後應《華西日報》之聘,任撰寫社論的主筆。1941年10月,與李相符、田一平等在成都成立“唯民社”,創辦起《大學月刊》,宣傳民主憲政、推動大後方的民主運動,至1943年春,正式聘為《華西日報》主筆,數年之中,寫了上千篇文筆犀利、正氣凜然的文章,使《華西日報》辦得光彩奪目,受到毛澤東和蘇聯大使的稱讚。因而報紙被國民黨政府查封。1944年9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任中央委員及四川民主同盟支部宣傳部長。1946年5月協同張瀾創辦《民眾時報》,任總經理兼主筆。該報出刊二個多月,即被國民黨政府查封。之後,他把該報社印刷廠改為《華昌印刷廠》,出版進步書刊。1947年6月,被國民黨逮捕關押在“將軍衙門監獄”,長達兩年7個月,1949年12月7日深夜,國民黨四川省特委將他秘密殺害於成都西郊十二橋,成為“十二橋烈士”之一。
柏載鵾(1901--1936)
又名析繼肖,營山縣駱市鎮人。1920年5月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6月初回到上海,即與歸國同學投入聲討帝國主義製造的“五.卅”慘案的鬥爭。秋末回到營山,與楊光普等人開展農運工作。1927年至1928年5月,赴上海在黨中央秘書處工作。1928年5月回川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在白色恐怖中四處奔走,堅持到各地指導工作。10月中旬,省委書記張秀熟被捕,他協助穆青清理、恢復遭敵破壞的黨組織,領導全省工農運動、營救被捕同志。1929年在鄰水、巴縣、營山等地從事工農運動。1933年參加紅四方面軍長征,任部隊指揮員,1936年在西征途中作戰犧牲。
楊紹槐
曾任駱市區委書記,在紅軍撤離營山時,帶領全家8人參加了紅軍,後來全部英勇犧牲,留下了“楊門英傑”的美名。
陵園榮譽
駱市陵園先後省評為“特級文化站”,被國家文化部、人事部評為“先進文化單位”,省文化廳授予了先進文化鄉鎮的榮譽。
駱市陵園已成為市、縣兩極旅遊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為一體的基地,並因此帶動了當地的紅色旅遊以及服務業的發展。
地理位置
駱市陵園坐落於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駱市鎮,在省道204營渠段公路的邊上,距縣城約13公里。
駱市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