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鶴小桃源位於廣西柳州市柳江南岸文惠橋頭,駕鶴路東端,是駕鶴山及其文化景觀“小桃源”的合稱。其東與東台山相望,南鄰屏山大道,西接江濱公園,北臨柳江,呈東西走向,海拔185米,相對高度95米。山中風景優美,植被良好,洞穴奇奧。柳州古八景“駕鶴晴嵐”、廣西最早的書院“駕鶴書院”以及古柳州城始建處等景觀遺蹟皆集於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駕鶴小桃源
- 外文名稱:Driving crane small Taoyuan
- 地理位置:廣西柳州市柳江南岸文惠橋頭
- 著名景點:“駕鶴書院”
“三相亭”
“南評宮”
歷史,重建,擴建,擴建背景,擴建規劃,拆除部分景點,
歷史
駕鶴山因“如孤鶴臨大江”而得名,歷史悠久。據《柳州地方志》載: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柳州即建置“潭中縣治”於駕鶴山旁,成為柳州建城之始。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治柳州時於此作有《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首先提出了“駕鶴山”之名。南宋時期,三丞相吳敏、王安中、汪伯彥在柳州相遇,在該山麓構建了廣西最早的兩大書院之一的“駕鶴書院”和三相亭,並植桃數百本,號景小桃源,由是駕鶴山、小桃源成為一方勝景。隨後,官宦名賢及文人墨客多來登臨拜訪,或暢懷吟誦,或揮毫著文。宋代柳州知州趙師邈於公元1203年重修三相亭,並著有《三相亭碑記》。
駕鶴小桃源文化氣息濃郁,駕鶴山書香久遠,古蹟眾多。南宋吳敏、王安中、汪伯彥三丞相先後相遇於柳州,留戀此山林泉,于山麓構建廣西最早書院之一的駕鶴書院及三相亭。山上尚存有宋代“小桃源”題詞石刻及明清詩文石刻十方之多,價值甚高,彌足珍貴。
古人褒頌小桃源傳世詩文,於今可見50餘篇、近萬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明代方溢的《小桃源賦》、清朝范赫的《小桃源》等素描該處美景的詩、賦。此外,駕鶴山尚存宋代“小桃源”、“駕鶴書院”題詞石刻及其他明清詩文石刻十方之多。這些源遠流長的“駕鶴小桃源文化”,對解讀柳州的文史進程而言十分珍貴,是柳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重建
柳州市政府自2001年著手駕鶴小桃源恢復重建,重建工程自2001年3月立項,2001年10月開始拆遷,2002年9月開工,前後歷時近3年,於2004年春節前竣工。已建成總面積42300平方米的山麓和山上兩大景區,其中山體占至65%。共建有駕鶴書院、三相亭、棲月廊、煙霞暮歸等二十個景點;北門的漢文化廣場建成後與古城東門城樓遙相呼應,山南麓的駕鶴書院、三相亭展現了宋文化,山頂的“駕鶴臨風”成為鳥瞰柳州市風光的最佳觀景點之一。
地理優越、景致優美的駕鶴小桃源景區建設,保留了大量的人文與歷史遺蹟。以綠地方式保護歷史遺蹟,是文物保護與發掘的新思路和有效方法,重現了柳州古八景之一的“駕鶴晴嵐”,也使我市歷史文化景觀小桃源的美景初露端倪。2006年,兩院院士、原國家建設部副部長周乾峙在柳州市參觀時,惟獨對駕鶴小桃源、江濱公園兩個景區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柳州建設此兩點是最美的。
該景區建成後,以駕鶴書院歷史文化為依託,舉辦了不少內涵豐富、彰顯景區品位的系列文化活動,迅速成為市民休閒觀景、組織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2005年,該景區還鑄成了目前廣西最大的銅鐘,置於景區頂峰“臨風閣”內,承續了千年的中華古鐘文化在柳州首次響起。“晴嵐鑫鐘”由此備受市民鐘愛,並當之無愧地成為我市傳統迎春活動中的重頭戲。
擴建
擴建背景
駕鶴小桃源位於柳州市城市綠地系統總體結構“三環兩軸一中心”的“歷史文化軸”的中心節點,與柳州市市區老商業繁華區隔河相望,與江濱公園一衣帶水、貫通相連。同時,隨著駕鶴路新商業圈的日益成熟,其商業休閒的主要承載體趨勢亦日趨明顯,擴建該景區已是柳州山水園林城市建設和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
但是,因當時建設用地所限,駕鶴小桃源部分景點規劃不盡合理,建設效果離預期效果有一定距離。如:駕鶴書院選址太逼近山體邊柳州三大摩崖石刻群之一文物保護區,並與煙廠舊址廠房緊緊相鄰,很大程度地影響了景區景觀效果;現狀景點基本按照山腳呈線形分布,無法造就聚散開合、曲徑通幽的園林意境;原先規劃的重點人文景觀——柳州起源潭中縣治城遺址紀念廣場也受用地規模限制無法實施,碑亭、漢代文物陳列館等景點設施無處可建……致使將駕鶴山建成以漢文化為淵源、宋文化為標誌的歷史文化景區的構想無從實現,其歷史人文內涵無法彰顯。
據廣西柳州市園林部門介紹,擴建的緣由是由於景點範圍過於狹小,引出諸多弊端。首先是駕鶴山的自然美景無法得以充分展現。由於四周被廠房和樓房所包圍,景觀透視線不能打開,同時沒有收、放、明、暗對比,作為園林藝術最講究的曲徑通幽無法形成。二是景點規劃布局受到很大局限。駕鶴書院、三相亭、南評宮等重要景點前面用地不夠開闊,以致於建築布局、植物配置均不盡合理。更為重要的是原先規劃的人文景觀重點——潭中縣遺址,受用地規模限制無法實施,碑亭、漢代文物陳列室等也無處可建,致使駕鶴山作為漢、宋標誌性歷史文化景區的構想無從實現,其歷史人文內涵無法得以彰顯。還有就是安全隱患無法完全排除。據了解,駕鶴小桃源每天早晨10時以前均人滿為患,據估算,景區內最多只能容納8000人,但卻有過一天賣出9000張門票的記錄。而且園內通道最窄處距山體僅2米,為防山體落石傷人,每天都需要專人巡視。
而駕鶴小桃源的擴建,不僅能進一步完善其優美怡人的環境,達到提升柳州市山水園林城市形象品位的作用,還有助於彰顯柳州的文化淵源,展現歷史文化名城文脈產生的深遠影響。
因此,為滿足社會各界擴大公園建設用地,增加建設內容,改善景觀環境質量的願望,柳州市市人大、市政府經過多次實地考察和反覆研討論證,於2005年最終以議案的形式決定了本擴建工程的實施。同年,擴建工程項目建議、總體規劃、項目具體可行性研究報告等編制工作緊鑼密鼓地完成,隨後,一期擴建所在地煙廠舊址拆遷工作也於2005年12月底前全部完成。
擴建規劃
擴建工程將與現已建成的景區以及江濱公園有機結合,景觀連通,通過視線通廊相互呼應,並從突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大主題出發,繼續以展示駕鶴小桃源的漢文化為淵源,唐文化為轉承,宋文化為標誌,清文化為延續的歷史文化建設風格,進一步完善功能布局,突出各類空間特色,增加漢城遺址紀念廣場、漢文化圖騰、歷史文化陳列館,補足原有開敞不足的弱點,開闢懷古遊憩特色空間,因地制宜地解決一期工程未能充分展示的漢代文化等問題。
駕鶴小桃源擴建面積達3.6萬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占67.3%。擴建工程分為漢文化廣場和歷史博物館區、小桃源景區兩大部分,不斷完善、充實,並依照《小桃源賦》藍本,規劃在山麓四周普遍種植桃花,再現桃源優美景色,實現古時“桃花萬樹,池水千尋”的桃源仙境。整個擴建工程初步預算耗資2.5億元。
據了解,其擴建的重點將在人工水體與漢文化建設方面。漢文化廣場和歷史博物館區的建設,將完善景區的漢代文化主題,滿足遊客文化交流和節慶活動的需要;臨水休閒區、小桃源景區的建設,將致力營造“世外桃源”的意境。在擴建後的小桃源里,還將開展吟詩作對、書法、繪畫、桃林美食節等系列活動,使其成為文化深厚、格調高雅的精品文化休閒公園。
現已建成的駕鶴小桃源景區,充分展現出以漢文化為淵源,唐文化為轉承,宋文化為標誌,清文化為延續的歷史文化建設風格,人文景觀豐富,園林意境幽雅。山頂的“駕鶴臨風閣”成為鳥瞰柳州市風光的最佳觀景點之一,廣西第一大銅鐘——“晴嵐鑫鐘”備受市民鐘愛,是柳州傳統迎春活動中的重頭戲。山下景區依照《小桃源賦》中古時“桃花萬樹,池水千尋”的桃源仙境藍本,在山麓四周遍植桃花,廣樹名木,景區小橋斜橫,曲水流觴,蒼翠間再顯桃源優美景致。主要景觀20餘處,有“駕鶴書院”、“晴嵐鑫鐘”、“三相亭”、“文廣洞”、“南評宮”、“墨士留吟”、“駕鶴臨風”、“神遊霄漢”、“桃源沐春”、“鳥弄好音”、“江樹蒙蒙”、“幽林聞芝”、“煙霞暮歸”、“玉台鶴舞”、“駕鶴仙蹤”、“鶴茗逸香”等。
拆除部分景點
2011年8月,為配合廣西柳州文惠橋姐妹橋的建設,榮軍北路將擴展到駕鶴小桃源,而新開道路所經之處,部分景點被拆除。包括曾作為銘記歷史興衰榮辱的“半山酒家”、存在了10年的駕鶴小桃源的西門和水池邊綠地。不過,其中最重要的風景點之一——宋代遺址駕鶴書院將被完整保留。駕鶴小桃源工作人員說,由於馬路修過之後,純木結構的駕鶴書院將直接面臨馬路;為了更安全起見,駕鶴書院將改建成混凝土仿木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