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紹閔

馮紹閔

馮紹閔(1880年4月3日-1939年10月21日),字孝先,直隸靜海縣種福台人,生於種福台村,現屬天津濱海新區中塘鎮

1905年3月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後留校任教,後任北洋武備學堂軍事教官,學生有姚琮、李景林、蔣介石等人。1922年9月任北洋陸軍第一師步兵第二旅旅長。1924年12月任北洋陸軍第一師師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紹閔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天津種福台村(現屬天津濱海新區中塘鎮)
  • 出生日期:1880年4月3日
  • 逝世日期:1939年10月21日
  • 職業:北洋將軍
  • 畢業院校:北洋武備學堂
馮紹閔簡介:
馮紹閔,字孝先(1880-1939)直隸靜海縣種福台人,光緒六年二月二十四日(1880-4-3)出生於種福台村,現屬天津濱海新區中塘鎮
馮紹閔自幼聰穎過人,勤奮善學,崇文尚武,學到極至,然正值清末民初,社會動亂不堪,原“科舉制”基本癱瘓,懷滿腔之志,卻求學無門。這時他想到了袁世凱。他深知馮、袁兩家的關係,便假冒袁有平信於馮家,同時問及是否有求學男丁(馮家與袁世凱有一段特殊關係後敘)。家人正愁此事,便同意他去天津找袁世凱。他見袁後講明來意,袁自當呵護有加,便安排到天津武備學堂就讀。
此間馮紹閔經常吃住在袁家,袁的姨太太還常為馮紹閔梳辯子,關係可見一般。天津武備學堂遭毀後,隨袁差遣左右,後被袁舉薦到“保定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就讀。
1903年3月(光緒二十九年二月),入保定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頭班(第一期)馬兵科就讀。
1905年3月畢業,學業逸群,成績卓著,深得時任校堂監督(校長)曲同豐的器重,留校任教,同時留任的還有王若玉、於琨、程其祥(長發)等。先教授騎兵戰術和數學,後任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戰術軍制教官,馬科學長、馬科排官、隊官、兵學教官、機關槍教練處隊官等。執教期間,他勤奮好學,深研軍事教學大綱,且有很多獨到創見,並著《機關槍操點》等書籍。是當時學堂公認的數學大師(程啟祥文學大師),也是當時一流的軍事教官。他孜孜敬業,教學有方,愛兵(生)如子,撫育培養出一批才華出眾、氣度超凡的將帥之才。著名的人物有:姚琮、李景林、蔣志清(介石)等。
1912年馮紹閔調至北平,任中華民國總統府侍衛武官,在此期間結識了很多北洋、民國等政要,如孫中山馮國璋馮玉祥段祺瑞蔣方震蔡成勛等。
1917年任北洋陸軍第一師騎兵一團團長,授三等文虎章。師長蔡成勛,該師常年駐紮察哈爾,張家口、綏遠、多倫、歸化等地。
1921年7月蔡成勛任命馮紹閔為綏西巡防司令駐防綏遠(今包頭),後又接任沈廣聚的旅長職務。
在綏遠駐防期間,他置地2000多公頃。溝、渠、路、井俱全,意將老家種福台的鄉里一起遷移至此。因老家地處渤海苦水沿邊,能種植的地雖不少,但收成很低。後因調防江西,遷移之事未能如願。
1922年9月任北洋陸軍第一師步兵第二旅旅長。其間率領混成旅去山西剿匪,大勝而歸。後北洋政府命蔡成勛節制江西全省軍隊。蔡督理江西軍務善後事宜,第一師隨之入贛。
1924年10月任贛南鎮守使。
1924年12月蔡成勛被原贛南鎮守使方本仁驅走,馮紹閔繼任北洋陸軍第一師師長。
1925年,調方本仁部任陸軍第三師師長。鄧如琢接任北洋陸軍第一師師長。
1926年去贛南鎮守使職,任孫傳芳部江蘇陸軍第7師師長,駐軍泗陽。孫傳芳自任五省聯軍總司令,(江、浙、皖、贛、閩)司令部設在南京。江蘇軍總司令鄭俊彥,兼中央陸軍第10師師長。孫傳芳部自南昌被北伐軍擊敗後。逐敗退浙江、安徽、江蘇。
此時的馮紹閔心緒徬徨,激昂鬥志,卻不知所從。軍閥混戰未平,北伐混戰又起。東征西殺均是自相慘殺,憤懣之下棄戎回鄉。
回天津後,先行安家,後實立業。在海光寺菜橋子(今南開二馬路附近)置地建房200餘間,馮紹閔為其取名“孝悌里”,《自家堂號:敞孝堂》取堂號“孝”加一“悌”。房舍分南里,北里。將老家父母兄弟全部遷至於此,實現孝父母敬兄弟之宿願。後又在“績業街”買下一處樓房取名“馮公館”,與溥儀居住的公館相對(日租界),家人從室內便能看到溥公館的來往人員。另置購一艘小貨輪往返於上海、青島、威海等地做運輸生意,在天津海河口岸,有一處碼頭做裝卸倉儲之用。自己有輛小轎車,當時天津擁有私人小轎車的為數並不多,屬當時上流社會人物。公職任天津市圖書館館長。(註:有兩種說法,①:經友人舉薦,就任圖書館館長之職,②:蔣介石得知生濟無俸可進,分附地方管員委以此虛職,意在貼補)
時至日軍入侵東三省,同僚中最熱的話題便是驅日救國,在此期間他曾幾次書信給蔣介石,諫言他抗日之主張,然一直未有回音。後聽同僚講姚琮(是他保定軍校的學生)在蔣身邊,經他可以將信件遞到蔣手中,於是他親赴武漢漢口面見姚琮,見姚後說明來意,姚講蔣現處南京,姚願與馮一同前往,於是姚打理完手頭事宜,一同去了南京。姚安頓好馮紹閔的住處,讓其在此等候,次日上午姚來馮住處,告知蔣同意見面。於是馮隨姚乘車去了總統府。總統府門前衛兵列隊,蔣親自走出門外迎接,並設宴款待共敘師生之情,餐後回蔣辦公處繼續交談,蔣得知馮紹閔閒居故里,便講此時正值國之用人之際,勸馮出仕,委任第七軍軍長之職,並派護衛趙潔臣隨馮侍衛(趙潔臣隨馮一同回到天津直至馮去世離開)。馮對蔣講明他對時局聯共抗日的主張,蔣不以為然,力據推諉,最後話不投機不歡而散。回到住處馮紹閔將蔣給的委任狀憤然投入爐火之中,付之一炬,便不辭而別回了天津。
在津閒居期間,對時局始終十分關切,憂國憂民,視國人受此凌辱和蹂躪,為自己年邁而不能馳騁疆場為國效勞而憤懣悲傷。當得知“西安事變”後國共合作一致抗日,他欣喜至老淚縱橫,對家人講,國難有救了。他實屬軍事棟樑之材,胸懷報國之志,然時逢不運,鬱悶終生,於1939年10月21日辭世於津門,終年59歲。
馮紹閔忠正廉潔,奉公耿介,對自身要求苛刻,從不寬容。他家訓嚴厲,教子弟勤奮習書,世代耕耘,勿許從政。訓誡後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以此為終身立命之警言。充任師長期間,回家探親離村數里即下馬步行,對鄉親恭敬如賓。居故里屢拜望孤寡老人並給予資助,遇災荒年多次放糧賑濟鄉民。
馮紹閔的後人,因受他的影響,除馮德潤均未有人從政。馮紹閔去世前,曾多次報憾綏遠購地遷移未果,垂病期間告知後人要盡心打理。馮紹閔去世後,由於家人無力鞭及,便由馮德潤及親戚中尊輩共4人,前往綏遠處理2000頃地置賣事宜。講好以現洋兌現,但等來的確是兩列車麥子,當時也正值等錢之用,推脫無處存放而退回。後西北解放了,地也就被解放軍沒收了。解放後,後人們哪敢去找,從此便不了了之,地契直至文革前才銷毀。
兄弟幾家至1943年分的家,由於分家後老家的地需要打理,加之沒有交好的買賣可做,除馮紹貢留津外,另幾家便陸續變賣房產後(當時在老家的地:大黃窪40頃,保家圈(田家地)12頃,李家窪(張老婆埞子)40頃),又遷回原籍。馮紹閔給這個家積累了不少家產。文革期間,他的後人也因此受到了衝擊,交代材料,進學習班,接受改造。好在馮家老輩少輩都為人忠厚,亦純樸樂善之門風,故里有難便以不同方式給予救濟,在故里口碑很好,固未受到大的磨難。
馮紹閔兩個兒子德權、德隆已早逝,孫子天度現居靜海縣蔡公莊鎮,天錫居大港區北台村,侄子德源、德毓居大港西河筒村,德潤後人居西閘村,紹貢後人居天津。
馮紹閔與袁世凱
袁世凱在小站練兵後期,袁參與了潭嗣同等議謀出兵“圍園誅後”事件,即“戊戌”事件。此事敗露後,西太后大怒,下令逮捕康、梁諸人下獄,並誅殺了六君子。袁怕牽連自己,為給自己留條後路,便將在小站練兵營處多年集聚的資重錢財(將一些金銀用玉米面包裹做成窩頭),偷著裝了幾大船〔對槽〕連同家眷經水路運往山東登州,船順“馬廠減河”行至潮宗橋處,被當地民團劫持。袁知此地有個馮九爺很有影響,他們原在清宮內有過交往。袁便化名“劉三爺”四處打探,在一客棧找到馮九爺並講明情況,馮九爺知其官重加之過往的交情,很快擺平放船,並又派人力幫其護送至山東。至此馮袁兩家來往更加甚密。
1899年冬,因義和團在山東的排外行為引起各國不滿,清廷被迫撤換縱容拳民的山東巡撫毓賢,代之以袁世凱署理山東巡撫,袁率領全部新軍(時稱“武衛右軍”)前往濟南。撤離小站兵練前,袁通知馮九爺將兵營內部分營底物資運走。馮九爺組織了十幾輛馬車拉了近一個多月,至今有部分家俱、木料被大港區檔案館收藏。
源於馮九爺(馮萬青)與袁的那段小故事,事情出自偶然,卻影響和改變了馮紹閔的一生,正是因馮九爺與袁世凱的這種關係,馮紹閔才有機會進入軍校就讀,而步入軍界,在保定軍校任教期間,也因袁的關係,受到諸多關照。總之因袁世凱的關係,不僅改變了馮紹閔的一生,同時也改變了他後人許多。
馮紹閔與蔣介石
蔣介石(學名志清)曾是馮紹閔的學生,蔣1907年考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習炮兵。該校設有留日學生預備班,留日學生必須在此學習,經考試合格,才能派遣出國。蔣傾心於去日留學,但不夠選保條件,蔣知馮紹閔在校人尊言重,便極力相求,馮紹閔平時對蔣印象不錯,於是向校方傾力舉薦、周旋,並以力擔承才獲準。1908年蔣介石被選保赴日本振武學堂留學,由此實現了蔣去日求學的願望,也是蔣仕途的重要轉折點,蔣時年20歲。這便是蔣與馮紹閔的一段師生淵源,也是馮紹閔後期諫書給蔣,直至南京面蔣,又被破格接待的緣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