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純伯
- 別名:馮辰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省金壇縣
- 出生日期:1928年4月16日
- 逝世日期:2010年11月10日
- 職業:院士,自動控制學家,教授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主要成就: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1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
1994年當選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 代表作品:《非線性控制系統分析與設計》、《魯棒控制系統設計》、
- 學位:副博士
個人簡介,人物生平,觀點,見解,人物貢獻,理論研究,研究成果,
個人簡介
姓 名: 馮純伯
任教專業: 工學-控制科學與工程
在職情況: 在
性 別: 男
代表性著作:非線性控制系統分析與設計;魯棒控制系統設計
1928年4月16日 出生於江蘇省金壇縣。
1946年 畢業於貴州省貴陽市國立第十四中學。
1946年 考入杭州市國立浙江大學電機系,1950年7月畢業於該系電力組。
1950年 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機系研究生班,1953年7月畢業。
1952年 任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機系輸配電教研室代理副主任,1953年7月研究生畢業後任該室副主任直至1955年9月赴蘇留學為止。
1955年 進入蘇聯列寧格勒工業大學研究生院,1958年2月畢業,獲蘇聯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
1958—1961年 任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力專業教研室主任,教師。
1961—1962年 任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工基礎教研室主任,教師。
1962—1970年 任哈爾濱工業大學自動控制教研室主任,1962年晉升為副教授。
1965年起 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
1970—1975年 任重慶工業大學教師。
1975—1979年 六機部第七研究院第二十四研究所,任技術員、室主任、副總工程師。
1976年6月—任 東南大學副教授,1983年晉升為教授。1983年自動化研究所成立時任副所長,1989年起任所長。東南大學1983年成立研究生院之日起任副院長。
1983—1989年 當選為江蘇省自動化學會第二、三兩屆理事會理事長。
1985年起 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自 動化分組成員。
1986年起 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自動化學科評審組成員。
1988年起 任國家教委科技委員會自動控制學科組組員。
1989年起 當選為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1991年起 任國家教育委員會科技委員會自動控制學科組組長。
1994年 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1995年 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0年11月10日上午8時15分因病醫治無效,在江蘇省人民醫院去世,享年82歲。
人物生平
自動控制學家。江蘇金壇人。1928年4月16日生於江蘇省金壇市。1950年畢業於浙江大學電機系。1958年列寧格勒工業大學電機系,獲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1994年為俄羅斯聯邦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長。
在系統建模方法及自適應控制系統研究方面,根據對信號進行預處理的方法,提出一種消除最小二乘辨識中的偏差的新方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系統建模新方法,可用於開環及閉環動態系統辨識、降階建模、集元辨識、頻率特性辨識等。以泛函分析為工具,深入地研究了並聯、串聯、反饋等複合動態系統的輸入輸出特性,給出其無源度的計算,因此擴展了已有的無源性定理、V.M.POPOV的絕對穩定性判據等。這些都是魯棒控制系統設計的重要工具。以此為理論依據,提出採用智慧型型的邏輯切換消除自適應控制系統中當存在未建模動態時產生的失穩現象,提出採用智慧型切換實現僅用輸出反饋即可實現的滑動模態控制。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長期以來,馮純伯院士主要從事系統辨識及自適應控制的研究,取得了許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完整的新體系。他首次提出偏差補償最小二乘辨識方法。在自適應控制方面又首次提出在模型參考自適應控制系統中引入邏輯切換,提高全系統的魯棒穩定性,既可簡化控制結構,又可對付系統中存在的不確定性。這些工作在國際期刊上發表,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好評。他獨立提出了魯棒性很強的建模及自適應控制系統的設計方案,並對時間序列分析理論作出了重要發展。以系統辨識及自適應控制研究為題,獲1986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及1991年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在辨識領域他所培養的博士生張穎於1999年獲第一屆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他本人也曾二次獲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和優秀碩士論文指導教師榮譽稱號。
近幾年來,已培養出博士後6名,博士、碩士研究生近50名,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在國際核心期刊上發表錄用的文章已有5篇。
他所編寫的《非線性控制系統分析與設計》以及與他人合編的《自適應控制》、《魯棒控制系統設計》等專著,均是全國統編研究生教材,已被廣泛採用。其中《自適應控制》獲電子工業部優秀教材一等獎,和張侃健博士合作完成的專著《非線性系統魯棒控制》將於2004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50年代從事電力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對發電機的調節和電力系統的綜合控制提出過獨到的見解。60年代起轉而從事自動控制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為建立國內第一批國防自動控制專業做了開創工作,對多項軍用控制技術作出了貢獻。70年代以後在動態反饋系統的一般性理論、系統建模方法及自適應控制理論等方面均有獨創性的貢獻。
中華民國時期內戰不停,民生凋敝,大學畢業即是失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百業待興,到處需要建設人才。自1950年起國務院開始統一分配大學畢業生。當時東北是建設的重點,急需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馮純伯懷著一顆急切報效祖國的心情應召來到東北,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班學習。哈爾濱工業大學原系中長鐵路局所屬的技術學院,教學體系採用蘇聯模式,教員都是蘇聯人,用俄語進行教學,國家利用這一有利條件,決定將該校改造成為向蘇聯高校學習的樣板。自1951年起延聘了大量的蘇聯高校教師到哈工大講課並指導研究生的學習。為了向蘇聯學習,全國各高校選派了一批青年教師到哈工大研究生班學習,這批研究生畢業後都成了國內各高校的骨幹。
1953年馮純伯完成了研究生學業,因成績突出頗受蘇聯專家的賞識。畢業後留哈工大工作,擔任輸配電教研室副主任。除講課外為哈工大電力專業的創建做出過貢獻。1955年秋被選派到蘇聯列寧格勒工業大學研究生院攻讀學位。由於在國內已完成過研究生學業,俄文和基礎都較好,僅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就取得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在當時的中國留學生中這是首例。
1958年3月馮純伯仍回到哈工大,回國不久,“大躍進”運動開始,馮純伯主持了電力專業的科研工作。當時我國已有建設長江三峽水電樞紐的動議。哈工大電力專業積極參與三峽工程的科研工作。為適應研究工作的需要,在馮純伯的主持下,組建電力系統綜合實驗室。1958年底哈工大的第一台動態模擬發電機組投入運行,這在當時是全國最早投入使用的一台。1959年又參照國外報導研製了一套電力系統交流輸電專用電子模擬計算機,這在國內屬首創。這些設備為開展輸電系統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實驗手段。
1960年蘇聯撕毀中蘇合作契約,突然撤走援華的大批專家,許多建設項目被迫停頓。為填補撤走的蘇聯專家的空缺,馮純伯被派往某軍工廠短期工作,協助試製蘇式飛彈。回校後不久被調到原校自動控制專業,主持教研室工作。在該專業工作期間,他為培養軍用自動控制人才和國防科研作出了顯著貢獻。
為加強三線建設,籌建重慶工業大學,1970年末哈工大部分教師被調往四川,馮純伯也是其中之一。1974年重工大撤消,馮純伯乃轉入江蘇省南京市原六機部第七研究院第二十四研究所。入所後馮純伯從一般技術工作做起,直至擔任室主任和全所副總工程師。為產品的改進提出重要改進方案,因此獲江蘇省1978年科學大會獎。
1979年6月馮純伯返回高教崗位,調至東南大學任教。1983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東南大學建立自動化研究所,馮純伯被任命為副所長,協助學部委員錢鐘韓教授主持該所日常工作。自此開始專心於《自動控制理論及套用》博士點的學科建設,在培養研究生和開展學術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到1991年為止經他指導而取得工學博士學位的博士已有十位。因在系統建模方法及自適應控制系統設計方面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獲國家教委1996年科技進步一等獎。並於1991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
觀點
50年代馮純伯從事電力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此期間發表了有關論文十多篇。1959年首次提出計算機型發電機勵磁調節器的方案,該方案保證在各種運行情況下均可對發電機參數進行補償,這一思想在國際上是領先的。1960發表的“電力系統微小機械振盪”,研究了複雜電力系統的調節和靜穩定計算,這是對美國學者G.Kron首創的張量分析法的重要發展。80年代馮純伯指導過幾位碩士研究生和一位博士研究生對電力系統的穩定控制進行研究,在《中國電機工程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十來篇。這些論文中有的提出了電力系統靜穩定的快速算法,有的提出發電機組的綜合調節方法,有的研究了多機組電力系統的鎮定,有的研究了靜止無功補償器的控制策略等等。這些工作得到同行們的好評。
見解
在自適應控制系統的設計方面馮純伯的主要貢獻有:在模型參考自適應控制系統中引入智慧型切換以確保系統全局穩定的魯棒性;一般認為廣義預測控制魯棒性較好,然而馮純伯和他的學生對此分析的結果說明廣義預測控制的魯棒性存在缺陷,糾正了國際文獻中的誤解,並提出了能保證魯棒性大大提高的新的設計方案。
由於在系統建模方法和自適應控制設計方面的顯著成果,馮純伯獲國家教委1986年科技進步一等獎及1991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1994年被俄羅斯科學院遴選為外籍院士,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人物貢獻
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自動控制專業是我國第一批創建的自控專業。由於國防建設的需要,60年代起該專業轉為國防服務,馮純伯被調去主持專業建設工作。經過幾年的奮鬥,在課程設定、教材編寫、實驗室建設以及國防科研工作等方面都已有一定的規模。經過許多同志近30年的努力,現在哈工大的自動控制專業已成為國家的一個重點學科點,多年來為國防科研作出過多項重大貢獻。雖然70年代起馮純伯就調離了這個專業,但他為創建該專業所做出的貢獻是同事們所推崇的。
理論研究
動態反饋系統的一般性理論始終是自動控制理論發展的一塊基石,近年來人們深入研究魯棒控制、自適應控制、系統建模、多變數及複雜系統的控制等等問題,對這一問題有更強的興趣,並有新的認識。馮純伯在從事系統建模及自適應控制等的研究工作中深深感到有必要深入研究和發展動態反饋系統的一般性理論。他以泛函分析為工具,深入地分析了並聯、串聯、反饋聯結的複合動態系統的無源性(正性)及穩定性。所得的結果發展了有名的無源性定理、V.M.Popov的超穩定性判據以及小增益定理等。這方面的結果在《中國科學》、《自動化學報》以及國外學術刊物及會議上發表後引起了廣泛的注意。
研究成果
轉入自動控制專業後,在馮純伯的倡導和主持下,專業教師從事過多項國防科研工作,諸如艦艇防搖、空空飛彈導引規律的分析研究等等。馮純伯為完成這些項目作出過自己的貢獻。特別應提出的是在第七研究院第二十四研究所工作期間,他提出了用電子平台代替機械穩定平台的方案,這個方案實現後可使艦用三座標雷達的重量減少近三分之一,這對艦用雷達的發展意義重大,馮純伯因此獲1978年江蘇省科學大會獎。
長期以來,馮純伯院士主要從事系統辨識及自適應控制的研究,取得了許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完整的新體系。他首次提出偏差補償最小二乘辨識方法。在自適應控制方面又首次提出在模型參考自適應控制系統中引入邏輯切換,提高全系統的魯棒穩定性,既可簡化控制結構,又可對付系統中存在的不確定性。這些工作在國際期刊上發表,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好評。他獨立提出了魯棒性很強的建模及自適應控制系統的設計方案,並對時間序列分析理論作出了重要發展。以系統辨識及自適應控制研究為題,獲1986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及1991年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在辨識領域他所培養的博士生張穎於1999年獲第一屆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他本人也曾二次獲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和優秀碩士論文指導教師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