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應琨,神經精神病學家。廣東廣州人。1936年畢業於協和醫學院,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48年留學美國,1949年回國。歷任友誼醫院神終主任,協和醫學院教授,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精神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神經精神科學會主任委員,美國麻薩諸塞州伍斯特生物科學基金會醫學和生命研究所榮譽研究員。對癲癇、腦電圖學、肝豆狀核變性的鈣磷代謝等研究較深。著有《臨床腦電圖學》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應琨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東省廣州市
- 出生日期:1908年
- 逝世日期:1992年
- 職業:神經精神病學家
- 畢業院校:美國紐約州立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代表作品:《臨床腦電圖學》
人物生平
1936年,馮應琨畢業於北平協和醫學院,獲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48年他赴美國進修,除學習臨床醫學技術外,兼學腦電圖學和電休克治療。
1949年10月1日,41歲的馮應琨毅然放棄美國的優厚待遇,冒險通過國民黨的海上封鎖線,回到祖國,供職於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
馮應琨把成為名醫作為自己的志向和抱負,一生不曾有過懈怠。他編寫了《臨床腦電圖學》以及《腦電圖圖譜》;常年舉辦腦電圖學習班,推廣腦電圖技術;發明了連外國醫師都爭相學習的蝶骨電極技術;致力於臨床醫學的科學研究,發表論文80餘篇。
在馮應琨的辦公室里,最醒目的是4個大書櫃,其中有3個都存放著腦電圖資料。周末他從不休息,早晨8時出門,先到門診轉一圈,再到病房轉一圈,然後走進自己的辦公室潛心做研究。
馮應琨(1908-1992年)著名臨床神經病學、精神病學和腦電圖學專家。我國臨床癲癇及腦電圖學奠基人。“文革”時期,馮應琨被關進了牛棚,被揪斗,但他一刻也沒有忘記醫學研究和臨床工作。一天,神經科主治醫劉秀琴正在病房寫病歷,忽然發現馮應琨正從門縫裡對她偷偷招手。馮應琨交給她50個癲癇病人的名單、病歷號和簡單情況。他說想寫一篇論文,需要劉秀琴幫他查些資料。
1978年,馮應琨就任神經科主任。神經科郭玉璞教授回憶說:“馮教授非常有眼光。擔任科主任後,他很快制訂了人才培養計畫和學科建設計畫,恢復實驗室,也建立了新的實驗室。”在馮應琨的積極推動下,神經科建立起神經病理學、神經電生理學、神經免疫學、神經心理學、神經流行病學等實驗室。
馮應琨非常愛才,他總是利用各種機會,不遺餘力地推薦人才,送他們出國深造,比如郭玉璞、吳立文、劉興洲等都是他幫助聯繫送往國外的。馮應琨先後送出18位學子出國學習,是協和送出學生最多的教授。
一生心繫病人的馮應琨曾告訴醫院:“我不要掛教授號,掛5毛錢的普通號就行。”遇到外地的貧窮患者,他總是告訴他們不用反覆來醫院開藥,只要寫封信說藥沒了,他就會把藥寄過去。這些藥全部由他自掏腰包給病人買了寄去。
馮應琨對金錢看得極淡。“文革”中,他在病房當清潔工,只拿工人的工資。之後他恢復了名譽,國家按照政策給他補發工資,馮應琨卻堅決不要。他說,那時他幹的是清潔工的活,不是教授的活,這錢不能要,並固執地把補發的工資上繳國庫。如果不是他的妻子因為夫婦倆膝下無子,家中只剩下200元積蓄,為如何養老而憂鬱成疾,誰也不會想到,作為國家級教授的他居然家徒四壁,一貧如洗。
1992年9月的一個下午,84歲的馮應琨與神經科同仁送別美國友人後,忽覺腿上一陣虛軟,倒在了地上。住院後,病情時好時壞,病因無法確定。劉秀琴去病房探望恩師時發現,馮應琨的神情顯得有幾分焦灼。他說:“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在劉秀琴的詢問下,他談到了兩件事情。一件是西南五省的腦癲癇會議,他答應要去參加;另一件就是他的腦電圖圖譜還沒有發表。
這本腦電圖圖譜已經完成兩年有餘,但因為資金問題遲遲不能出版。馮應琨去世後不久,圖譜終於出版了。看著圖譜,整個腦電圖室的人都忍不住哭了。他們手捧圖譜鄭重地將之端放在馮應琨教授的墓碑前。
1949年10月1日,41歲的馮應琨毅然放棄美國的優厚待遇,冒險通過國民黨的海上封鎖線,回到祖國,供職於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
馮應琨把成為名醫作為自己的志向和抱負,一生不曾有過懈怠。他編寫了《臨床腦電圖學》以及《腦電圖圖譜》;常年舉辦腦電圖學習班,推廣腦電圖技術;發明了連外國醫師都爭相學習的蝶骨電極技術;致力於臨床醫學的科學研究,發表論文80餘篇。
在馮應琨的辦公室里,最醒目的是4個大書櫃,其中有3個都存放著腦電圖資料。周末他從不休息,早晨8時出門,先到門診轉一圈,再到病房轉一圈,然後走進自己的辦公室潛心做研究。
馮應琨(1908-1992年)著名臨床神經病學、精神病學和腦電圖學專家。我國臨床癲癇及腦電圖學奠基人。“文革”時期,馮應琨被關進了牛棚,被揪斗,但他一刻也沒有忘記醫學研究和臨床工作。一天,神經科主治醫劉秀琴正在病房寫病歷,忽然發現馮應琨正從門縫裡對她偷偷招手。馮應琨交給她50個癲癇病人的名單、病歷號和簡單情況。他說想寫一篇論文,需要劉秀琴幫他查些資料。
1978年,馮應琨就任神經科主任。神經科郭玉璞教授回憶說:“馮教授非常有眼光。擔任科主任後,他很快制訂了人才培養計畫和學科建設計畫,恢復實驗室,也建立了新的實驗室。”在馮應琨的積極推動下,神經科建立起神經病理學、神經電生理學、神經免疫學、神經心理學、神經流行病學等實驗室。
馮應琨非常愛才,他總是利用各種機會,不遺餘力地推薦人才,送他們出國深造,比如郭玉璞、吳立文、劉興洲等都是他幫助聯繫送往國外的。馮應琨先後送出18位學子出國學習,是協和送出學生最多的教授。
一生心繫病人的馮應琨曾告訴醫院:“我不要掛教授號,掛5毛錢的普通號就行。”遇到外地的貧窮患者,他總是告訴他們不用反覆來醫院開藥,只要寫封信說藥沒了,他就會把藥寄過去。這些藥全部由他自掏腰包給病人買了寄去。
馮應琨對金錢看得極淡。“文革”中,他在病房當清潔工,只拿工人的工資。之後他恢復了名譽,國家按照政策給他補發工資,馮應琨卻堅決不要。他說,那時他幹的是清潔工的活,不是教授的活,這錢不能要,並固執地把補發的工資上繳國庫。如果不是他的妻子因為夫婦倆膝下無子,家中只剩下200元積蓄,為如何養老而憂鬱成疾,誰也不會想到,作為國家級教授的他居然家徒四壁,一貧如洗。
1992年9月的一個下午,84歲的馮應琨與神經科同仁送別美國友人後,忽覺腿上一陣虛軟,倒在了地上。住院後,病情時好時壞,病因無法確定。劉秀琴去病房探望恩師時發現,馮應琨的神情顯得有幾分焦灼。他說:“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在劉秀琴的詢問下,他談到了兩件事情。一件是西南五省的腦癲癇會議,他答應要去參加;另一件就是他的腦電圖圖譜還沒有發表。
這本腦電圖圖譜已經完成兩年有餘,但因為資金問題遲遲不能出版。馮應琨去世後不久,圖譜終於出版了。看著圖譜,整個腦電圖室的人都忍不住哭了。他們手捧圖譜鄭重地將之端放在馮應琨教授的墓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