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金線,網友自造的成語,類似班門弄斧的意思,主要用以文學領域,表示一個文學水平差的人,拿著自己的線到處評論別人的文學水平。
簡介,網路成語,網友熱議,
簡介
馮唐金線,最早源於作家馮唐關於韓寒代筆門寫的文章《大是》。他在文中寫道:“文學的標準的確很難量化,但是文學的確有一條金線,一部作品達到了就是達到了,沒達到就是沒達到,對於門外人,若隱若現,對於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觀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雖然知道這條金線的人不多,但是還沒死絕。這條金線和銷量沒有直接正相關的關係,在某些時代,甚至負相關,這改變不了這條金線存在的事實。君子可以和而不同,我的這些想法,長時間放在肚子裡。”
2012年5月2日,王小波的夫人@李銀河發微博稱:“昨晚與馮唐相聚暢談。他對小波文字的評價我一開始看了覺得有些不舒服,但是我知道在他心目中小波的文學是上了他心中的那條“金線”的。他只是覺得小波對中國古文字的韻味把握稍差。小波自承其文字師承是王道乾、穆旦、傅雷等詩人和翻譯家,而擁有一個僅僅屬於他的文字風格才是一個成功作家的標準。”
由於這兩次事件,使得馮唐金線論,在網路上被熱議,甚至有網友將其列為網路新成語。
網路成語
新浪微博網友@建業大國的微博:“成語“馮唐金線。類似班門弄斧的意思,主要用以文學領域,表示一個文學水平差的人,拿著自己的線到處評論別人的文學水平。”
造句:@衣錦夜行的燕公子:“活學活用來造句:今日新浪娛樂新聞稱美劇豪斯絕望主婦等大結局皆因為美國編劇水平差胡編亂造寫不下去了,頗有點馮唐金線的意思。”
網友熱議
@夏商:小說作為一門手藝,確實有金線,即它的專業高度。但中國有資格以金線自詡的小說家真不多。我讀過《不二》,平心而論,除了對佛教的解構有點意思,通篇語焉不詳故弄玄虛。作者之所以有點名聲,基於婦科博士與麥肯錫的經歷符合了當下社會審美,加上北京扎堆小圈子的互捧臭腳。小聰明是有的,離金線遠著呢。
@吳川土匪:夏商所言甚是。馮有小聰明,但缺大智慧。他的書可以很暢銷,人也可以很受歡迎,但他的作品離他自己說的金線也還很遠。讀他的書當時是可以獲取一些快感,但閱讀過後,真正能讓人記起的東西實在不多。
@來源愛說笑:馮唐近來是被消費過度的光景,畢竟是個難得的人物,甚得小清新和吊絲共同垂青。只是自古文無第一,金線不金線的勞什子,只怕這位沒聽過有什麼作品的作家,三言兩語也並無甚意義。想著當年巴爾扎克,或是巴金在者,倘或點評一番,也不負了恩澤。
@寶中堂:我不認為有什麼金線,這不是說客觀上沒有好壞之別,而是用專業化這種同質性要求去規範異質性,個體性很強的文學寫作本身就很荒誕。好小說之好,是家族相似的多元特質的結合,天生具有開放性,永遠無法預期一部好的小說“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因為很可能在違反很多預期之餘帶給你一種有價值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