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陵山鎮志》是馬陵山鎮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陵山鎮志
- 作者:馬陵山鎮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 [馬陵山鎮志編纂委員會]
- 編纂人員:張都雲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為境域建置以來第一部志書,定名為《馬陵山鎮志》,由馬陵山鎮志編纂委員會編纂。 二、本志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實事求是地記述本地自然、社會的歷史和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馬陵山鎮志
馬陵山鎮志編纂委員會
馬陵山鎮志編纂委員會機構
題詞
原江蘇省電視台台長蘇子龍題詞
馬陵山鎮黨委書記時繼鋒題詞
馬陵山鎮鎮長王維權題詞
圖片
新沂市馬陵山鎮區域圖
馬陵山鎮空間區域功能示意圖
江蘇省新型現代化示範小城鎮——馬陵山鎮
《馬陵山鎮志》監修馬陵山鎮黨委書記時繼鋒
《馬陵山鎮志》主修馬陵山鎮人民政府鎮長王維權
團結、務實、高效的鎮領導班子
鎮志辦公室成員
2009年7月4日,副省長、徐州市委書記徐鳴在徐州市委常委、新沂市委書記陳德榮陪同下視察金土地生態園建設工作
2006年7月29日,副省長黃莉新在徐州市副市長劉兆勤、原新沂市市長馮其譜、副市長田園、田志耕陪同下視察鎮級機構改革工作
2002年7月,原副省長姜永榮、原新沂市委書記時繼堯、副市長張明生來鎮視察林業建設工作
2008年8月31日,國家計生委副主任趙白鴿在江蘇省人口計生委主任孫燕麗、副主任何小鵬、徐州市副市長段雄、新沂市市長趙立群等領導的陪同下來鎮調研計畫生育工作
2008年7月15日,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在徐州市委常委、新沂市委書記陳德榮陪同下來鎮調研計畫生育工作
2008年5月20日,省計生委主任孫燕麗在徐州市委常委、新沂市委書記陳德榮、徐州市計生委主任張延剛陪同下來鎮調研世代服務體系建設工作
2008年2月26日,江蘇省體育局局長李一寧等在市領導的陪同下來鎮視察文體工作
2007年10月,原江蘇省計生委主任張肖敏視察鎮“世代服務中心”
2008年11月,徐州市委常委、新沂市委書記陳德榮、市長趙立群及四套班子成員來鎮項目觀摩
2009年3月,新沂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陳冠華、副市長田志耕、政協副主席陳廣德在鎮召開東南片區調度會
2009年9月16日,新沂市委組織部長汪永恩來鎮金土地生態園檢查指導工作
2009年9月23日,新沂市副市長孫紅為馬陵山鎮時代藝術團成立揭牌
2008年6月30日,馬陵山鎮慶祝建黨87周年暨先進表彰大會
2009年9月23日,鎮召開第三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
2006年9月16日,新沂市委組織部長汪永恩等為馬陵山鎮更名揭牌
馬陵山鎮長安文體廣場
三仙湖
層林盡染
三仙洞
馬陵古道
老虎窩
老虎窩瀑布
峒崤清曉
春到梨園
大龍溝
正在興建的太平大橋
高原村
世代服務中心
致富路奔小康
匯源市場
馬陵山鎮中心敬老院
沂北灌區樞紐—王莊閘
陵東新村
馬陵山鎮首屆農民運動會開幕式
拔河比賽
籃球比賽
象棋比賽
腳踏車慢騎比賽
負重跑比賽
成功舉辦“馬陵山金秋筆會”
書法表演
馬陵山鎮農民腰鼓隊
農家書屋
馬陵山鎮時代藝術團匯報演出
豐富多彩的民眾文化
瑞基電子有限公司
新沂市首家美資企業—利誠紡織有限公司
新沂市利業織造有限公司
千層岩礦泉水車間
馬陵山度假村
新世紀商城
高效無公害農業溫室大棚黃瓜
花木基地
高原村連體育苗大棚
新宅村特色產品—蘑菇
櫻桃番茄
藝術瓜
馬陵山鎮金土地生態觀光園一瞥
波爾山羊
黃甲村養鴨場
五彩繽紛的魚群
蛋雞
肉牛
良種豬
現代化種雞場
春蠶
新宅村張網莊村民飼養的魚鷹
陳樓村革命烈士陵園
省電視台採訪感動新沂十大人物之一——為烈士守陵五十餘年的陳樓村村民賀思群
抗日烈士紀念碑亭
尚河村南沭河堤上的古石柱
明清一條街上的古店鋪
廣玉村牌坊石
在鐘吾國都遺址—新宅村挖掘的古磨
鐘吾村橋北莊的古井
鐘吾國都示意圖
在鐘吾國都遺址—新宅村挖掘的古磚
輝煌的榮譽
序言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建置區劃
第一節 位置面積
第二節 建置沿革
第三節 區劃
第四節 鎮鄉治所和鎮名由來
第五節 現行區劃
第二章 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形
第二節 氣候物候
第三節 植物動物礦藏
第四節 土壤
第五節 水資源
第六節 土地資源
第七節 自然災害
第三章 人口
第一節 人口歷史與規模
第二節 人口密度與分布
第三節 人口構成
第四節 計畫生育
第四章 農林牧漁
第一節 農業
第二節 林業花卉
第三節 畜牧漁業
第四節 多種經營
第五章 水利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水利工程
第三節 排灌工程
第四節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第五節 防汛抗旱
第六節 堤防綠化管理
第六章 工業
第一節 工業概況與體系
第二節 工業管理
第三節 部分工業企業簡介
第四節 招商引資
第五節 民營企業風采(部分項目簡介)
第七章 商貿旅遊
第一節 集體、個體商業
第二節 供銷社合作商店食品站
第三節 集市貿易
第四節 飲食服務業
第五節 旅遊
第八章 鎮村建設建築業
第一節 鎮村建設
第二節 建築業
第九章 國土資源管理
第一節 土地概況與土地管理機構
第二節 土地利用與保護
第三節 土地復墾
第四節 建設用地與管理
第五節 地政地籍管理
第六節 礦產資源管理
第七節 土地法規監察與宣傳
第十章 交通郵電
第一節 交通
第二節 郵電
第十一章 能源
第一節 電力供應
第二節 煤炭供應
第三節 石油供應
第四節 其它能源
第十二章 糧油
第一節 糧油市場
第二節 收購與銷售
第三節 倉儲與保管
第十三章 財政稅務審計統計
第一節 財政
第二節 稅務
第三節 審計
第四節 統計
第十四章 金融保險
第一節 金融機構
第二節 貨幣
第三節 儲蓄
第四節 信貸
第五節 公債國庫券
第六節 金融管理
第七節 保險
第十五章 工商物價質量計量管理
第一節 工商行政管理
第二節 物價管理
第三節 質量計量管理
第十六章 中國共產黨鄉鎮地方組織
第一節 黨在境內的早期革命活動
第二節 黨的組織機構
第三節 黨員
第四節 黨員代表大會
第五節 黨的組織宣傳工作
第六節 黨的紀律檢查工作
第七節 黨的統一戰線工作
第八節 黨委辦公室工作
第九節 信訪工作
第十七章 政權
第一節 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節 區、鄉、鎮人民政府
第三節 安全監理委員會
第十八章 公安司法
第一節 公安
第二節 人民法庭
第三節 司法法律服務
第十九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共青團
第二節 少年先鋒隊
第三節 婦女聯合會
第四節 貧下中農協會
第五節 工會
第六節 個體勞動者協會
第七節 工商業聯合會
第八節 科學技術協會
第九節 計畫生育協會
第十節 衛生工作者協會
第十一節 其他社團組織
第二十章 人民武裝
第一節 人民武裝部
第二節 民兵
第三節 兵役
第四節 戰事
第二十一章 醫藥衛生
第一節 醫藥
第二節 醫藥管理
第三節 醫療衛生
第四節 醫療技術與醫療設備
第五節 醫療制度
第六節 環境衛生
第七節 衛生防疫
第八節 婦幼保健
第九節 食品衛生
第十節 民間偏方
第二十二章 文化
第一節 文化機構設施
第二節 電影電視
第三節 廣播新聞報導
第四節 文化宣傳
第五節 文學藝術
第六節 文物古蹟
第二十三章 教育
第一節 行政機構
第二節 私塾教育
第三節 幼兒教育
第四節 國小教育
第五節 中學教育
第六節 成人教育
第七節 教師
第八節 教育經費
第九節 勤工儉學
第十節 主要中學簡介
第二十四章 體育
第一節 體育設施
第二節 學校體育
第三節 民眾體育
第四節 機構經費
第二十五章 科技
第一節 科技機構
第二節 科研成果及新技術推廣
第二十六章 民政
第一節 民政機構
第二節 擁軍優屬
第三節 復原退伍軍人安置
第四節 救災扶貧
第五節 社會福利
第六節 婚姻登記殯葬改革
第七節 社團地名管理
第二十七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農民生活
第二節 職工生活
第二十八章 勞動人事
第一節 幹部
第二節 工人
第二十九章 宗教
第一節 佛教
第二節 基督教
第三節 道教
第三十章 民俗
第一節 生活習慣
第二節 家具
第三節 婚慶喪葬
第四節 傳統節日
第五節 新增節日
第六節 建房遷居
第七節 親屬稱謂
第八節 婦女羈絆
第三十一章 方言俗語
第一節 方言
第二節 俗語
第三節 歇後語
第三十二章 人物
第一節 人物傳
陸奮飛
倪瑞璇
楊海蓬
陳輔增
莊興太
吳文友
陳作強
張玉強
薄貴元 周康年
鮑廣玉
張士恆
張華中
陳迎夫
王以信
第二節 人物簡介
一、馬陵鎮2009年在職三套班子成員簡介
二、本籍副科級以上部分人員簡介
第三節 曾在鎮內任職部分副科級以上人員
莊志剛
周波
周業宸
劉朝陽
丁莉
王志方
陸敬東
王樹勤
顧林生
陳君
劉劍
李明慧
鐘學營
顧強
孫守衛
姚慧
佟小平
李成永
魏信昭
劉勇
張淑華
王子文
張以環
王亭昭
孫光田
周欽忠
張則樹
張效行
高行令
段賢東
姜繼安
陸裕強
劉春彥
程耀民
王運堯
王豪
倪茂法
魏賢民
曹殿學
王慶雲
王墩民
晁奎
劉新凱
聶強
張一俠
晁呈
朱元仲
吳中和
王學軍
第四節 人物表
第五節 名師風采
薄品安
熊學群
王秀彩
徐長征
陳福俠
姚松
王珂
劉東升
晏良江
陳玉花
張志誠
陳曉柱
陳勇
屈樹寶
陸玲
第六節 革命烈土英名錄
附錄:新沂市史志辦公室檔案“關於《馬陵山鎮志》稿的審驗批覆”
編後記
《馬陵山鎮志》歷屆編纂委員會機構及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