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番茄斑點萎蔫病毒病

馬鈴薯番茄斑點萎蔫病毒病

馬鈴薯番茄斑點萎蔫病毒病是由番茄斑點萎蔫病毒引起的、發生在馬鈴薯的病害。該病最初症狀為葉片上有壞死斑、莖壞死,一個或多個莖尖死亡,偶而整株死亡,然而大多數僅是較上部死亡。由病株產生的塊莖,有的是正常的,有的引起畸形,塊莖上有裂縫,內部有銹色或深色壞死斑。

馬鈴薯番茄斑點萎蔫病毒病分布於全世界,但在非洲、美洲和澳大利亞大陸的亞熱帶和溫帶地區的發生,要比歐洲和亞洲地區更為常見,在馬鈴薯上造成嚴重的損失。該病在馬鈴薯上發生是有季節性的。在田間,病毒的侵染是外源的,由帶毒介體傳播。

馬鈴薯番茄斑點萎蔫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避免在已嚴重發生流行的地區種植;儘可能選擇高海拔地區種植;種植早熟品種和較早種植;在種植區或邊緣誘染植物上使用殺蟲劑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鈴薯番茄斑點萎蔫病毒病
  • 外文名:Potato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Disease
  • 病原:番茄斑點萎蔫病毒
  • 為害作物:馬鈴薯
  • 為害部位:葉柄、葉片和塊莖等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馬鈴薯番茄斑點萎蔫病毒病病原為番茄斑點萎蔫病毒(Tomato spot wilt virus,簡稱TSWV)。該病毒在世界上廣泛分布,是由薊馬專型傳播的一種病毒病。病毒是由等軸對稱的粒體組成的,直徑為70~100毫微米。含有RNA和19%類脂。粒體單個或簇生於束狀膜結構中,它們可能是內質網的槽狀體或核膜。病毒的膜可能一部分來自寄主細胞。病毒粒體存在於根、莖、葉組織中,除管胞外,在所有類型的葉片細胞中,都可見到病毒粒體。
馬鈴薯番茄斑點萎蔫病毒病
番茄斑點萎蔫病毒
該病毒在植物抽提液中不穩定,但當提高pH值接近於7,含有亞硫酸鈉、硫磺乙酸鈉或半光胺酸等還原劑的緩衝液時,病毒的穩定性大大加強。鈍化溫度(10分鐘)為50℃。體外保毒期2~5小時。在相對很低的稀釋濃度下,病毒侵染力就會喪失。該病毒有血清活性。
病毒在自然界中是以一系列混合株系存在的。在馬鈴薯上,某些株系占優勢。因此,對馬鈴薯的影響與其它作物上有些不同。當用單一株系接種馬鈴薯時,某些株系在馬鈴薯上趨向於形成局部症狀;但當有其它株系存在時,則形成系統症狀,其它株系起一種輔助作用。

為害症狀

馬鈴薯番茄斑點萎蔫病毒病最初症狀為葉片上有壞死斑、莖壞死,一個或多個莖尖死亡,偶而整株死亡,然而大多數僅是較上部死亡。薊馬取食部位也可出現局部褪綠或壞死斑。系統壞死斑出現以前,嫩葉呈淺綠色。葉部病斑有以下三種類型:單一環死環,中部為綠色區城,中心有壞死點或無;多個同心壞死環,環與環之間為綠色區域;實心壞死斑,具有同心帶,在葉柄、葉脈和莖上(皮層或髓)也有壞死斑。在壞死植株上產生的腋芽上面,具有同心褪綠環斑。
由病株產生的塊莖,有的是正常的,有的引起畸形,塊莖上有裂縫,內部有銹色或深色壞死斑。當切開塊莖或去皮後,都可以看見病斑。病斑有時呈現壞死紋。由病塊莖產生的芽,第二次症狀是:壞死、早期死亡、不同程度的矮化、叢簇、葉片粗糙和顏色較深。有時葉上也出現壞死斑或褪綠同心環斑。很多病株可以存活,但產量很低,塊莖通常很小,並且畸形。

侵染循環

病原病毒由煙薊馬、舒爾茨花薊馬、苜蓿薊馬、煙褐花薊馬和西花薊馬傳播。前兩種可在馬鈴薯上傳播,病毒由薊馬若蟲獲毒,但傳毒要通過它的成蟲。因此,當薊馬從一個馬鈴薯植株到另一株傳毒時,在它發育的幾個星期內,新傳染的植株都不會出現症狀。
馬鈴薯番茄斑點萎蔫病毒病
薊馬
在馬鈴薯上不可能通過種子傳毒,雖然在其它植物上已有報導。病毒在正常塊莖或畸形塊莖中可以繼續存活,成活率可達30~40%,但一般的不會超過50%。來自同一病穴的塊莖,有的帶毒,有的則不帶毒;來自同一有病塊莖的芽,也是如此,有的帶毒,而有的不帶毒。

流行規律

馬鈴薯番茄斑點萎蔫病毒病在馬鈴薯上發生是有季節性的,通常在晚春和初夏,偶而晚一些,有時是無規律的。在田間,病毒的侵染是外源的,由帶毒介體傳播。田間發生呈點片狀,特別是在生長初期或發病率較低時。傳毒媒介的高密度,即使是短時期的,似乎對於馬鈴薯的廣泛侵染,比其它作物更為必要。
澳大利亞,當降雨量適宜,夏季來臨時,溫度平穩上升,此時薊馬的蟲口密度增加。反之,高溫、乾旱則不利於薊馬的繁殖。其它地方,病原病毒是在乾旱的條件下流行的,而不是潮濕的條件下流行。

防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