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馬力

馬達馬力

馬達馬力是用於描述電機功率的術語,是評價馬達性能的指標之一。“馬達”為英語motor的音譯,即為電動機、發動機。其工作原理為通過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從而帶動電機轉子旋轉,該技術產品於1912首次使用在汽車行業。

馬力是工程技術上常用的一種計量功率的單位,一般是指公制馬力而非英制馬力。人為約定1公制馬力等於1秒內將75公斤重的物體提高1米所作的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達馬力
  • 外文名:Motor horsepower
  • 所屬學科:機械工程
  • 描述性質:馬達功率
馬達馬力概述,馬達分類,馬達組成,

馬達馬力概述

馬力是用於描述電機的輸出功率,馬力使用Ps做為單位,這個單位是由蒸汽機發明人詹姆斯·瓦特發明,用以表示他的蒸汽機相對於馬匹拉力的功率,並被定義為“一匹能拉動 33000 磅並以每分鐘 1 英尺走動的馬所作的功率”。簡單來說,1馬力等於在1秒鐘內使75公斤的重物完成1米位移所做的功,也等於0.735千瓦,即1PS=0.735KW,或稱公制馬力。 要想在日常生活中體驗1馬力的大小很簡單,你可以負重10Kg,在13.3s內跑完100m,你就相當於具備1馬力的的功率了。

馬達分類

  1. 液壓馬達:習慣上是指輸出旋轉運動的,將液壓泵提供的液壓能轉變為機械能的能量轉換裝置。
  2. 高速馬達:齒輪馬達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工藝性好、對油液的污染不敏感、耐衝擊和慣性小等優點。缺點有扭矩脈動較大、效率較低、起動扭矩較小(僅為額定扭矩的60%——70%)和低速穩定性差等。
  3. 葉片馬達;是轉子槽內的葉片與殼體(定子環)相接觸,在流入的液體作用下使轉子旋轉的液壓馬達。葉片馬達與其他類型馬達相比較具有結構緊湊、輪廓尺寸較小、噪聲低、壽命長等優點,其慣性比柱塞馬達小、但抗污染能力比齒輪馬達差、且轉速不能太高、一般在200r/min 以下工作。葉片馬達由於泄漏較大,故負載變化或低速時不穩定。
  4. 徑向柱塞馬達:具有良好的反向特性,使馬達操作絕對寧靜,適用於伺服系統。可作為馬達或泵雙向工作。
  5. 軸向柱塞馬達:是一種帶滾動軸承支撐的軸配流式擺線液壓馬達,採用輸出軸與配流機構整體結構設計、鑲齒式定轉子、兩端滾動軸承支撐、專用進口迴轉動密封圈,使馬達允許在較高的背壓下工作。
  6. 低速液壓馬達:結構簡單、工作可靠、品種規格多、價格低。其缺點是體積和重量較大,扭矩脈動較大。
  7. 軸向柱塞馬達:是一種帶滾動軸承支撐的軸配流式擺線液壓馬達,採用輸出軸與配流機構整體結構設計、鑲齒式定轉子、兩端滾動軸承支撐、專用進口迴轉動密封圈,使馬達允許在較高的背壓下工作。
  8. 擺線馬達:是一種內嚙合擺線齒輪式的小型、低速、大扭矩的液壓馬達。其結構簡單、低速性能好,短期超載能力強。擺線馬達裡面有一個定子和一個活動葉片,定子、葉片和傳動軸把馬達分成兩個腔,每個腔有一個油口,當一個油口進油時另一個出油,進油的推動葉片擺動。
  9. 活塞式氣動馬達:是一種通過連桿、曲軸、活塞、氣缸、機體、配氣閥等組成。壓縮空氣通過配氣閥,依次向各氣缸供氣,從而膨脹做功,通過連桿推動曲軸旋轉。其功主要來自於氣體膨脹功。

馬達組成

馬達由一個內齒圈和一個與之相配的齒輪或轉子組成。內齒圈與殼體固定能接在一起,從油口進入的油推動轉子繞一個中心點公轉。這種緩慢旋轉的轉子通過花鍵軸驅動輸出成為擺線液壓馬達。這種最初的擺線馬達問世後,經過幾十年演化,另一種概念的馬達也開始形成。這種馬達在內置的齒圈中安裝了滾子,具有滾子的馬達能提供較高的啟動與運行扭矩,滾子減少了摩擦,因而提高了效率,即使在很低的轉速下輸出軸也能產生穩定的輸出。通過改變輸入輸出流量的方向使馬達迅速換向,並在兩個方向產生等價值的扭矩。各系列的馬達都有各種排量的選者,以滿足各種速度和扭矩的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