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維騏(1846-1910)回族,清著名將領,官一品,歷任廣東陸路提督、四川提督、四川全軍巡防翼長等,雲南臨安府阿迷州大莊(今雲南省紅河州開遠市大莊鄉)人,字介堂,諡號:果肅,為道光年間雲南開廣鎮武解元:馬定邦之次子,其人有謀善戰,能於詩書,得百姓推仰,清史稿有傳,資料可查。位於大莊和羊街的馬維騏墓、馬維騏祠堂及其家族墓在文革中被毀壞。馬維騏墓經年荒蕪,開遠市文物管理所搶救保管原碑和墓志銘共三塊。馬維騏是當地歷史文化名人,其墓是當地文物保護單位,後經有志鄉人多次提議,2014年在開遠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領導支持下,在大莊有心人士的協調奔波下,馬維騏墓方得以開工修復。
馬維騏墓位於雲南省紅河州開遠市羊街鄉滴水洞下,文革破壞以來,經年荒蕪,鄉人念及馬維騏在國家定邊關,賑災害,在家鄉興紡織,辦學堂的善舉義德,多年提議修復馬墓墓地,經多方努力,2014年終於得以開工。
清理整飾馬維騏墓地,查找可用原碑殘件,馬墓現場碑頭眾多,為其家族墓地,經各方仔細研究討論,確定其中一件刻有:“英風烈烈”碑頭,碑額文字只可能為武將所使用,與馬維騏墓碑、墓志銘石材相同,排除其父之墓所使用。其墓墓室均為青石扣砌,刻、寫有古蘭經經文。據此,經有志之士“滇中蜀人任氏”設計,結合歷史、現有墓碑殘件、民族意見,予以設計恢復。其一品誥命莫夫人現存墓碑一塊也一併立於墳地以共瞻仰。
新墓恢復後碑莊嚴肅穆,滇中蜀人撰聯:“文韜武略堪典範,儒將雍容足師表”,將馬維騏不凡的一生高度概括。馬維騏主墓碑修復後各方均喜,鄉人同慶,大莊、羊街、新寨的清真寺按伊斯蘭禮儀,舉行了百年以來的第一次“開經”祭祀儀式。
整個墓地修復完成後將作為歷史遺蹟,免費開放,以為後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