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濤(成都師範學院美術學院教授)

馬濤(成都師範學院美術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濤,成都師範學院美術學院教授,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專業帶頭人,現為中國設計師協會(CDA)會員、甘肅省青年美協會員、中國公關協會會員、全國信息化計算機套用技術平面廣告工程師考試考評會、考評員。

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工筆重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甘肅
  • 出生日期:1974年4月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訪談,

人物經歷

  • 教育背景
1994年9月至1999年6月,蘭州財經大學(原蘭州商學院),廣告學(藝術學)專業畢業,獲文學學士。
  • 工作經歷
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甘肅省非凡廣告公司從事藝術設計;
1999年至2007年6月,甘肅省天水師範學院美術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2007年駝蘭才墊6月至今,四川省成都師範學院美術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現為成都師範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數字設計教學團隊負責人。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研究方向
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藝術設計、敦煌壁畫、工筆重彩、線上課程、課程思政。
  • 代表論文
論文、作品發表於 CSSCI源刊、全國中文核心等刊物。作品入選國家級及省級展覽或獲獎。
時間
作者
論文名稱
期刊信息
2017年5月
馬濤、尹立峰
張大千繪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2017年4月
胡發仲、馬濤
淺論洛可可的裝飾語言表征及藝術價值
2016年8月匙只
馬濤
傳統文化下的設計:評《中國元素設計》
江西社會科學》(CSSCI源刊、全國中文核心)
2016年7月
馬濤
從設計到創意:評《平面設計與廣告創意》
《江愉轎鑽西社會科學》(CSSCI源刊、全國中文核心)
2016年7月
馬濤
精品課程教學團隊的構建與運作 設計史設計概論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與教學團隊建設實踐
2015年1月
馬濤、程毅
藝術設計對城市文化精神的傳承和創新研究
《藝術教育》
2015年8月
馬濤
張大千敦煌壁畫女性形象研究
藝術百家》(CSSCI源刊、全國中文核心)
2015年6月
馬濤、程毅
論藝術設計與城市文化的互動
《戲劇之家》
2014年9月
馬濤、胡發仲
基於品牌整合行銷策略下的川酒包裝設計研究
美術大觀》(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2014年8月鑽雄辨
馬濤、胡發仲
品牌整合行銷策略背景下川酒包裝的圖像整合設計
《美術大觀》(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2014年1月
馬濤
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
《戲劇之家》
2013年1月
馬濤
張大千敦煌壁畫線描藝術探析
《美術大觀》(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2012年12月
馬濤
張大千敦煌壁畫臨摹繪畫技法探析
《美術大觀》(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2011年7月
馬濤、易雪梅
以需求為導向 以創新為目標----套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美術大觀》(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殼熱雄
2010年11月
馬濤
“空白美學”藝術思維與現代版式設計
《藝術教育》
2009年1月
馬濤
設計素描構想能力訓練中的創造性思維
《美術大觀》(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2005年6月
馬濤
關於廣告創意的再思考
  • 個人展覽
《盛世佛光——馬濤敦煌壁畫作品展》成都師範學院科研處、美術學院、歲月畫廊,出版畫冊《盛世佛光——馬濤敦煌壁畫作品集》
  • 科研項目
主持四川省教育廳項目《張大千敦煌壁畫臨摹繪畫技法研究》
主持四川省教育廳項目《基於品牌整合行銷策略下的川酒包裝設計研究》
主持四川省教育項目《張大千繪畫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主持校級教改項目《以需求為導向的套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紋民道的創新性研究》
主持校級科研項目《藝術設計創意思維能力訓練與實踐研究》
主持校級科研項目《藝術設計在城市文化精神傳承和創新中的策略研究》
主持校級教改項目《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
主持校級規劃教材《藝術專業畢業設計指導—視覺傳達設計》
主持成都師範學院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設計史設計概論》
項目名稱
成果類型
第一完成單位
以項目驅動為契機的藝術設計專業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論文、研究報告
成都師範學院
MOOC建設與翻轉課堂教學研討師資培訓
研究報告
成都師範學院
數字媒體類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
研究報告
成都師範學院
設計史設計概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
研究報告
成都師範學院
新媒體版面文化與設計鑑賞
研究報告
成都師範學院
設計與製作專業實踐條件建設
研究報告
成都師範學院
基於藍鷗平台的版面文化與設計鑑賞課程建設
研究報告
成都師範學院
以線上平台為媒介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實踐推廣
研究報告
成都師範學院
信息技術與高校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理論與實踐研究
論文、研究報告
成都師範學院
基於套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團隊建設與實踐研究
論文、研究報告
成都師範學院
基於數位化教學資源平台的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創新研究
論文、研究報告
成都師範歸和催院學院
師範類專業認證背景下美術學專業人才培養模改革研究
論文、研究報告
成都師範學院
  • 作品參展獲獎:(部分)
2003年 獲第三屆《“魯藝杯”全國師範院校教師美術作品展》優秀獎;
2004年 獲“甘肅省第二屆青年設計展”二等獎;
2007年 獲“甘肅省第三屆青年設計展”二等獎;
2010年 獲2009全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三等獎、
2010年 獲全國高校美術作品展獲年度銅獎,作品入編《2009中國美術教師作品年鑑》;
2011年 獲“首屆全國平面設計大展”銅獎,作品入編年度出版物《中國設計師作品年鑑》
2011年 獲“第三屆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三等獎;獲第三屆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指導名師獎;
2012年 指導學生參加“第九屆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獲第九屆學院獎佳作獎;
2013年 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廣告節獲三等獎;獲第四屆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三等獎;
  • 設計實踐
眾多敦煌壁畫作品被日本、台灣友人收藏,眾多書籍裝幀設計、室內設計、標誌設計、廣告設計等設計作品被印刷、出版、套用。
  • 發明專利
專利名稱
申請單位/組織
公開時間
公開號
一種繪畫作品展示架
成都師範學院
2019
ZL 2019 2 0510565.2
一種拷貝台
成都師範學院
2017
ZL 2017 2 1180992.6
一種調色盤
成都師範學院
2017
ZL 2017 2 1181048.2
  • 發表作品
作品《招貼設計》發表於《藝術教育》2003年第2期,獨立完成。
作品《書籍裝幀設計》發表於《天水師範學院學報》封三專版介紹,2006年第4期。
作品《榆林窟壁畫普賢變》入編《2009中國美術教師作品年鑑》
作品《榆林窟文殊變》發表於《藝術教育》2010年第2期。
作品《榆林窟文殊變》入編《2009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作品集》
作品《書籍裝幀設計》入編《中國設計師作品年鑑·2011》
作品《220窟北壁舞樂圖》入編《第三屆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獲獎作品集》
敦煌莫高窟榆林窟壁畫《文殊變》2010.03 入編《2009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作品集》
敦煌莫高窟榆林窟壁畫《普賢變》2009.12 入編《2009中國美術教師作品年鑑》
《釋迦說法圖》發表於《美術大觀》2012年第11期。
《敦煌榆林窟文殊變》發表於《美術大觀》2012年第11期。
《敦煌莫高窟舞樂圖》發表於《美術大觀》2013年第1期。
《南無觀世音菩薩》發表於《美術大觀》2013年第1期。
  • 作品出版(部分)
《天水師範學院學報》書籍裝幀設計2005.01全年出版發行。
《伏羲文化研究》書籍裝幀設計2005.01中國伏羲文化研究會出版。
《生存之思》書籍裝幀設計2005.06 甘肅人民出版社。
《教學創新論》書籍裝幀設計2005.07 蘭州大學出版社。
《大學創新論述》書籍裝幀設計2005.10 甘肅人民出版社。
《跋涉者》書籍裝幀設計2005.10甘肅人民出版社。
《秦安小曲研究》書籍裝幀設計2005.12 甘肅人民出版社。
《天水師範學院學報》書籍裝幀設計2006.01改版重新設計,全年出版發行。
《天水師範學院學報》書籍裝幀設計2007.01改版,出版一直沿用至2010年。
《天水古民居研究》書籍裝幀設計2007.05 甘肅人民出版社。
《甘肅名勝詩集》書籍裝幀設計2007.05 中國詩詞出版社。
《隴右文化論叢》書籍裝幀設計2005.12 甘肅人民出版社。
  • 獲得獎項
時間
獲得獎項
2005年1月至今
優秀共產黨員獎勵、優秀班主任、團支部獲獎證書、教學突出貢獻獎、優秀青年科研工作者獎、第八屆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2011年12月
2015年1月
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優秀指導教師 中國廣告協會、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組委會
2015年11月
第十五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教文科組二等獎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2015年11月
第十五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教文科組三等獎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2015年11月
第十五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教文科組優秀獎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2007年4月
甘肅省第二屆、第三屆青年設計藝術展二等獎 共親團甘肅省委員會、甘肅省青年美術家協會、甘肅省青年聯合會
2001年1月
獲第三屆“魯藝杯”全國師範院校教師美術作品展優秀獎

人才培養

  • 教育思想
馬濤教授的教學始終堅持立德樹人、育人為本,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嚴謹治學,既專注學科研究,又傾力於教學改革,秉持匠心,躬耕多元化教學方法,他講課方法多樣、淋漓暢快、富有激情,特別專注線上課程建設、鑽心科研、紮實推進以線上課程為依託的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整合資源,構建“理實一體”慕課體系,紮實推進以線上課程為主題的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思維創新,助力學生“無邊界”學習,深根細作,三尺講台書寫青春年華,在教學中踐行課程思政,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全面推進三全育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有機統一。充分發揮好專業課教師“主力軍”、專業課教學“主戰場”、專業課課堂“主渠道”的作用,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 “四有”好老師的標準不斷提高自己,努力做好學生的“四個引路人”。
  • 主講課程
課程範圍
課程名稱
學時
本科課程
版面設計
48
本科課程
國畫線描
72
本科課程
圖形處理photoshop
72
本科課程
中國古代壁畫研習
48
本科課程
重彩人物與材料研究
48
本科課程
設計史與設計概論
32
本科課程
版式設計
48
本科課程
設計概論
32
本科課程
中國四大石窟
32
本科課程
藝術與審美
32
本科課程
中國石窟藝術
32
本科課程
美術鑑賞
32
本科課程
中外美術作品賞析
32
本科課程
版面文化與設計鑑賞---教你學會版面設計
32
  • 教學成果
馬濤教授擔任美術學院項目制推薦指導工作,積極推進高校教師教育改革,具有豐富的教學工作、教學管理和研究經驗,主持過多項專業申報、建設、實驗室建設、教學改革和教學迎評工作。
主持國家級精品線上課程1項,教育部產學合作育人項目7項,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項、省級精品線上課程2項,省級雙創優質線上精品課程1項,東西部聯盟、智慧樹精品課程3項、中國大學慕課1項、廳級項目5項,校級科研項目8項、校級精品課程5項。
馬濤教授是省級精品線上課程《設計史設計概論》《中國石窟藝術》負責人,省級雙創優質線上精品課程《版面設計》負責人,東西部聯盟、智慧樹精品課程《版面文化與設計鑑賞》《中國石窟藝術》負責人、中國大學慕課《中國石窟藝術》負責人以及眾多廳級項目負責人,出版的專著和教材有《版式設計》《平面構成》等,主持了教育部產學合作育人項目,中國大學慕課、四川省教育廳項目等十多項部級、省廳級課題。
授課平台
課程名
提供院校
課程負責人
中國石窟藝術
成都師範學院
馬濤
馬濤教授還依託項目《深度融合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以東西部聯盟精品開放課程《版面文化與設計鑑賞》建設與套用為例》和項目《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理論與實踐研究》開展信息化與教育教學融合的專題研究,還依託東西部聯盟、智慧樹為平台、中國大學慕課平台、教育部產學合作育人項目所屬的玩課網平台開展PBL、TBI的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和探索。
  • 編著教材
出版日期
主編/參編
名稱
出版社
2016年5月
主編
版式設計
河北美術出版社
2016年5月
第二主編
平面構成
河北美術出版社

榮譽表彰

馬濤教授曾獲得第十五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教文科組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首屆全國平面設計大展銅獎;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 “優秀指導教師獎”等獎勵。
2010年 獲四川教育學院優秀共產黨員獎勵。
2011年 在四川教育學院第四屆學院優秀青年科研工作者評選中獲二等獎。
2012年 在四川教育學院第八屆優秀科研成果評選中獲三等獎。
2012年 度成都師範學院校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
2013年 獲成都師範學院優秀教師。
2013年 獲成都師範學院優秀科研工作者。
2001—0007年曾獲得天水師範學院三育人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稱號、教學手段多樣化比賽三等獎、優秀班主任稱號等獎勵。

社會任職

中國設計師協會(CDA)會員,甘肅省青年美協會員,中國公關協會會員。
時間
擔任職務
2020年至今
四川省課程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
2019年9月至今
四川省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教師教學能力大賽 評審專家
2019年3月至今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國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項目(TITT)專家庫培訓專家
2015年3月至2020年2月
全國信息化計算機套用技術資格認證管理中心 工程師技能模組考評員
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
甘肅省非凡廣告公司,藝術設計總監
1998年4月至今
甘肅省青年美術家協會 會員
1995年7月至今
中國高等教育公共關係專業委員會 會員

人物訪談

成師人第28期 | 馬濤:睨視古今之立於永恆
馬濤,男,漢族,成都師範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藝術設計學專業帶頭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國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項目(TITT)專家庫培訓專家、四川省課程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設計師協會(CDA)會員、甘肅省青年美協會員、中國公關協會會員、全國信息化計算機套用技術平面廣告工程師考試考評會、考評員。
主持國家級精品線上課程1項、主持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1項、主持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目7項;主持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項、省級精品線上課程3項,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1項、省級雙創優質線上精品課程1項,東西部聯盟、智慧樹精品課程3項、中國大學慕課1項;近年來主持課程、項目總計33項,發表作品20餘副,獲獎或參展30餘項,作品曾入選國家級及省級展覽或獲獎,在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先後獲得第十五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教文科組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首屆全國平面設計大展銅獎、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優秀指導教師獎”、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教學突出貢獻獎、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優秀科研工作者等獎勵或榮譽稱號。
剛一來到採訪地點,只見得窗明几淨。辦公桌上閒散著幾房墨寶,牆角的一盆綠植清新自然。一些不經意的擺件簡潔中卻又顯示著主人的雅趣,這便是馬濤老師留給我們的第一印象。
經過短暫的介紹之後就開始了今天的採訪,馬老師也講起了自己的故事。“1998年畢業,從1999年開始一直從事教育工作。2007年來到成都師範學院,目前已經接近13年了...”
石窟故事
萬丈高樓平地起。當問到與線上課程的淵源時,馬老師也打開了他的話匣。
“一開始,我首先完成了四川省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設計史設計概論》和四川省創新創業優質線上課程《版面設計》的建設工作。之後開始擔任東西部聯盟智慧樹線上課程《藝術與審美》的助教老師。這項工作開展一段時間之後,我就萌生了自主創建一門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線上課程的想法。在學校信息化推進辦公室和教務處的支持之下,通過智慧樹網路平台的配合,建成了第一門線上課程——《版面文化與設計鑑賞——教你學會版面設計》。”
(利用智慧教室進行翻轉課堂授課)
“這個課程完成之後,我也隨之對新的課程建設產生了更為強烈的興趣。當時腦子裡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建設有關敦煌石窟方面的課程。”
與當時的課程顧問意見不謀而合,他們都一致贊同了這個構想。但與此同時,又面臨著一個更為棘手的問題——北大的葉朗教授已經聯合敦煌研究院做過了相關的課程《敦煌的故事》。
“當時我就想,課程的重新切入點應該在哪裡。”
正好此時他參加了智慧樹東西部聯盟課程夏令營活動,在這期間碰到了上海總部的顧問和復旦大學一位資深的課程建設教授。在兩位專家的指引之下,由此產生了“擴大課程選材範圍,把四大石窟相關內容全部涉及”的想法。同時他又想到是否可以將廣元的摩崖石刻、甘肅沿線的石窟以及四川的大足石刻等納入課程範圍。經過反覆的商議討論,最後課程的框架也就基本成型了。
“我從1994年上大學開始,幾乎每一個暑假都會去敦煌在現任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馬強的指導下臨摹敦煌壁畫。”
上大學在蘭州,而蘭州同時又處於石窟文明的咽喉——甘肅。甘肅的石窟分布非常之廣,比如莫高窟、榆林窟、文書山石窟、張掖大佛寺、金塔寺石窟、天梯山石窟、炳靈寺石窟、麥積山石窟等等,這也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了他對石窟文化的理解。
1998年畢業之後,馬老師來到天水師範學院從事藝術設計教學工作。而恰好麥積山石窟就在天水,在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下他有機會多次前往麥積山石窟進行實地考察調研。
“這些因素從地域上給我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並且在做這個課程之前我又專門去了龍門石窟、杭州的飛來峰、大足石窟、摩崖石刻和樂山大佛等進行實地考察。當然實地觀摩經驗也為我的前期課程準備工作奠定了基礎。”
致力 • 求索之路
回顧課程拍攝階段,為了提升線上課程質量,他同樣也是傾注了全部心血。
“光是為了做這個課程,收集到的視頻資料就已經達到了一千個G,同時我又將這一千個G的資料中對課程有用的素材挑出來;之後又以秒為單位對視頻進行剪輯;最後才把這些剪輯好的片段又融入到我們的課程當中,增添了我們課程的豐富性。”
在整合資料時,團隊工作人員發現課程已經嚴重逾時(一般課程五百分鐘左右,而他們剪到第七章已經達到八百分鐘)。為了順利完成課程建設的關鍵一步,編輯人員諮詢他的意見是否繼續剪輯剩下的課程。
“必須要剪,只有剪完才是一套完整的課程。”馬老師給出了堅定的回答。
經過一次次的反覆商議,馬老師和團隊達成了一致意見——把一門課的內容拆分成兩門。《中國石窟藝術》是泛講全國範圍內的石窟;而另一門《中國四大石窟》則是精講四大石窟的外在特點和精神內涵。
他的辛勤付出當然也沒有白費。2018年12月《版面文化與設計——教你學會版面設計》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精品線上課程;《中國石窟藝術》也被認定為四川省省級線上課程;今年《中國四大石窟》也相繼被認定為四川省省級線上課程。
梵音 • 文明之路
提到課程背後所蘊含的精神內涵,馬老師認為此次研究石窟文明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認真貫徹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的路線,同時結合時代要求進行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示出永久的魅力和時代風采。
“同時我們圍繞‘一帶一路’精神講述了中國石窟藝術的變化以及各個時期壁畫、雕塑和建築的相關知識。通過石窟藝術的普及教育使人們在“格物致知”中更好地認知各種文明的價值,樹立文化自信。讓教育為文明傳遞傳承和創造服務,讓文化為人類的進步能夠助力。我們的課程宗旨就是建立以網路課程傳播為載體的視、聽、讀的全新體驗的石窟藝術的網傳播平台,實現石窟藝術數位化的媒介呈現;多角度傳播和鑑賞石窟藝術,側重展示石窟獨特的藝術魅力和生命活力;‘講好石窟故事,講好中國故事’。讓學生能夠鑑賞中華優秀傳統的文化,促使學生認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大意義,鑑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提高其審美能力、鑑賞能力、文化素質修養,促進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和藝術精神的一種傳播和世代傳承,以此來鑄就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願景 • 前路漫漫
最近幾年,馬老師除了完成他的教學工作之外,在藝術創作方面也有所成績。他認為藝術創作不僅可以提升教師對藝術的認知理解,並且在創作過程中的很多感受可以轉化並套用到日常教學工作當中。這樣對教學特色的形成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他同時認為,藝術教育在眾多方面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與精神情趣,同時通過這種途徑可以更好地塑造學生、健全人格。新時代的美育教育更要堅持教學內容政治方向的正確,價值引領的突出。做到能夠將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國情懷、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感、文化自信、人文情懷和工匠精神等融入到我們日常的教學當中。
隨著智慧型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工智慧大、數據時代以及電子媒體時代的來臨,藝術和科技由此也產生了很多碰撞。“這就使得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地去培養學生的審美修養、審美情趣和鑑賞能力,讓他們去感受、認知、鑑別、鑑賞美的藝術作品和事物。”
在未來學科建設方面,他認為未來的學科建設一定要突出特色,聯繫地方區域優勢發展特色,同時要從專業設定、課程設定、教材規劃、師資隊伍建設、培養等方面來共同促進學科建設發展。
最後,馬老師向全體同學發出了他的邀請,“目前我在智慧樹網站有三門線上課程——《中國石窟藝術》《中國四大石窟》《版面文化與設計鑑賞——教你學會版面設計》。我在這裡非常真摯地邀請同學們都能夠下載智慧樹‘知到’學生端app,進入課程的學習,同時把課程資源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和你未來的學生,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悠久的石窟文化歷史、藝術魅力和生命活力;鑑賞中華優秀傳統的文化,助力、堅定文化自信;提高審美能力、鑑賞能力、文化素質修養,促進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和藝術精神的傳播和世代傳承,以此來鑄就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 作品參展獲獎:(部分)
2003年 獲第三屆《“魯藝杯”全國師範院校教師美術作品展》優秀獎;
2004年 獲“甘肅省第二屆青年設計展”二等獎;
2007年 獲“甘肅省第三屆青年設計展”二等獎;
2010年 獲2009全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三等獎、
2010年 獲全國高校美術作品展獲年度銅獎,作品入編《2009中國美術教師作品年鑑》;
2011年 獲“首屆全國平面設計大展”銅獎,作品入編年度出版物《中國設計師作品年鑑》
2011年 獲“第三屆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三等獎;獲第三屆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指導名師獎;
2012年 指導學生參加“第九屆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獲第九屆學院獎佳作獎;
2013年 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廣告節獲三等獎;獲第四屆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三等獎;
  • 設計實踐
眾多敦煌壁畫作品被日本、台灣友人收藏,眾多書籍裝幀設計、室內設計、標誌設計、廣告設計等設計作品被印刷、出版、套用。
  • 發明專利
專利名稱
申請單位/組織
公開時間
公開號
一種繪畫作品展示架
成都師範學院
2019
ZL 2019 2 0510565.2
一種拷貝台
成都師範學院
2017
ZL 2017 2 1180992.6
一種調色盤
成都師範學院
2017
ZL 2017 2 1181048.2
  • 發表作品
作品《招貼設計》發表於《藝術教育》2003年第2期,獨立完成。
作品《書籍裝幀設計》發表於《天水師範學院學報》封三專版介紹,2006年第4期。
作品《榆林窟壁畫普賢變》入編《2009中國美術教師作品年鑑》
作品《榆林窟文殊變》發表於《藝術教育》2010年第2期。
作品《榆林窟文殊變》入編《2009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作品集》
作品《書籍裝幀設計》入編《中國設計師作品年鑑·2011》
作品《220窟北壁舞樂圖》入編《第三屆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獲獎作品集》
敦煌莫高窟榆林窟壁畫《文殊變》2010.03 入編《2009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作品集》
敦煌莫高窟榆林窟壁畫《普賢變》2009.12 入編《2009中國美術教師作品年鑑》
《釋迦說法圖》發表於《美術大觀》2012年第11期。
《敦煌榆林窟文殊變》發表於《美術大觀》2012年第11期。
《敦煌莫高窟舞樂圖》發表於《美術大觀》2013年第1期。
《南無觀世音菩薩》發表於《美術大觀》2013年第1期。
  • 作品出版(部分)
《天水師範學院學報》書籍裝幀設計2005.01全年出版發行。
《伏羲文化研究》書籍裝幀設計2005.01中國伏羲文化研究會出版。
《生存之思》書籍裝幀設計2005.06 甘肅人民出版社。
《教學創新論》書籍裝幀設計2005.07 蘭州大學出版社。
《大學創新論述》書籍裝幀設計2005.10 甘肅人民出版社。
《跋涉者》書籍裝幀設計2005.10甘肅人民出版社。
《秦安小曲研究》書籍裝幀設計2005.12 甘肅人民出版社。
《天水師範學院學報》書籍裝幀設計2006.01改版重新設計,全年出版發行。
《天水師範學院學報》書籍裝幀設計2007.01改版,出版一直沿用至2010年。
《天水古民居研究》書籍裝幀設計2007.05 甘肅人民出版社。
《甘肅名勝詩集》書籍裝幀設計2007.05 中國詩詞出版社。
《隴右文化論叢》書籍裝幀設計2005.12 甘肅人民出版社。
  • 獲得獎項
時間
獲得獎項
2005年1月至今
優秀共產黨員獎勵、優秀班主任、團支部獲獎證書、教學突出貢獻獎、優秀青年科研工作者獎、第八屆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2011年12月
2015年1月
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優秀指導教師 中國廣告協會、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組委會
2015年11月
第十五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教文科組二等獎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2015年11月
第十五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教文科組三等獎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2015年11月
第十五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教文科組優秀獎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2007年4月
甘肅省第二屆、第三屆青年設計藝術展二等獎 共親團甘肅省委員會、甘肅省青年美術家協會、甘肅省青年聯合會
2001年1月
獲第三屆“魯藝杯”全國師範院校教師美術作品展優秀獎

人才培養

  • 教育思想
馬濤教授的教學始終堅持立德樹人、育人為本,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嚴謹治學,既專注學科研究,又傾力於教學改革,秉持匠心,躬耕多元化教學方法,他講課方法多樣、淋漓暢快、富有激情,特別專注線上課程建設、鑽心科研、紮實推進以線上課程為依託的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整合資源,構建“理實一體”慕課體系,紮實推進以線上課程為主題的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思維創新,助力學生“無邊界”學習,深根細作,三尺講台書寫青春年華,在教學中踐行課程思政,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全面推進三全育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有機統一。充分發揮好專業課教師“主力軍”、專業課教學“主戰場”、專業課課堂“主渠道”的作用,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 “四有”好老師的標準不斷提高自己,努力做好學生的“四個引路人”。
  • 主講課程
課程範圍
課程名稱
學時
本科課程
版面設計
48
本科課程
國畫線描
72
本科課程
圖形處理photoshop
72
本科課程
中國古代壁畫研習
48
本科課程
重彩人物與材料研究
48
本科課程
設計史與設計概論
32
本科課程
版式設計
48
本科課程
設計概論
32
本科課程
中國四大石窟
32
本科課程
藝術與審美
32
本科課程
中國石窟藝術
32
本科課程
美術鑑賞
32
本科課程
中外美術作品賞析
32
本科課程
版面文化與設計鑑賞---教你學會版面設計
32
  • 教學成果
馬濤教授擔任美術學院項目制推薦指導工作,積極推進高校教師教育改革,具有豐富的教學工作、教學管理和研究經驗,主持過多項專業申報、建設、實驗室建設、教學改革和教學迎評工作。
主持國家級精品線上課程1項,教育部產學合作育人項目7項,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項、省級精品線上課程2項,省級雙創優質線上精品課程1項,東西部聯盟、智慧樹精品課程3項、中國大學慕課1項、廳級項目5項,校級科研項目8項、校級精品課程5項。
馬濤教授是省級精品線上課程《設計史設計概論》《中國石窟藝術》負責人,省級雙創優質線上精品課程《版面設計》負責人,東西部聯盟、智慧樹精品課程《版面文化與設計鑑賞》《中國石窟藝術》負責人、中國大學慕課《中國石窟藝術》負責人以及眾多廳級項目負責人,出版的專著和教材有《版式設計》《平面構成》等,主持了教育部產學合作育人項目,中國大學慕課、四川省教育廳項目等十多項部級、省廳級課題。
授課平台
課程名
提供院校
課程負責人
中國石窟藝術
成都師範學院
馬濤
馬濤教授還依託項目《深度融合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以東西部聯盟精品開放課程《版面文化與設計鑑賞》建設與套用為例》和項目《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理論與實踐研究》開展信息化與教育教學融合的專題研究,還依託東西部聯盟、智慧樹為平台、中國大學慕課平台、教育部產學合作育人項目所屬的玩課網平台開展PBL、TBI的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和探索。
  • 編著教材
出版日期
主編/參編
名稱
出版社
2016年5月
主編
版式設計
河北美術出版社
2016年5月
第二主編
平面構成
河北美術出版社

榮譽表彰

馬濤教授曾獲得第十五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教文科組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首屆全國平面設計大展銅獎;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 “優秀指導教師獎”等獎勵。
2010年 獲四川教育學院優秀共產黨員獎勵。
2011年 在四川教育學院第四屆學院優秀青年科研工作者評選中獲二等獎。
2012年 在四川教育學院第八屆優秀科研成果評選中獲三等獎。
2012年 度成都師範學院校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
2013年 獲成都師範學院優秀教師。
2013年 獲成都師範學院優秀科研工作者。
2001—0007年曾獲得天水師範學院三育人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稱號、教學手段多樣化比賽三等獎、優秀班主任稱號等獎勵。

社會任職

中國設計師協會(CDA)會員,甘肅省青年美協會員,中國公關協會會員。
時間
擔任職務
2020年至今
四川省課程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
2019年9月至今
四川省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教師教學能力大賽 評審專家
2019年3月至今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國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項目(TITT)專家庫培訓專家
2015年3月至2020年2月
全國信息化計算機套用技術資格認證管理中心 工程師技能模組考評員
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
甘肅省非凡廣告公司,藝術設計總監
1998年4月至今
甘肅省青年美術家協會 會員
1995年7月至今
中國高等教育公共關係專業委員會 會員

人物訪談

成師人第28期 | 馬濤:睨視古今之立於永恆
馬濤,男,漢族,成都師範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藝術設計學專業帶頭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國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項目(TITT)專家庫培訓專家、四川省課程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設計師協會(CDA)會員、甘肅省青年美協會員、中國公關協會會員、全國信息化計算機套用技術平面廣告工程師考試考評會、考評員。
主持國家級精品線上課程1項、主持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1項、主持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目7項;主持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項、省級精品線上課程3項,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1項、省級雙創優質線上精品課程1項,東西部聯盟、智慧樹精品課程3項、中國大學慕課1項;近年來主持課程、項目總計33項,發表作品20餘副,獲獎或參展30餘項,作品曾入選國家級及省級展覽或獲獎,在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先後獲得第十五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教文科組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首屆全國平面設計大展銅獎、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優秀指導教師獎”、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教學突出貢獻獎、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優秀科研工作者等獎勵或榮譽稱號。
剛一來到採訪地點,只見得窗明几淨。辦公桌上閒散著幾房墨寶,牆角的一盆綠植清新自然。一些不經意的擺件簡潔中卻又顯示著主人的雅趣,這便是馬濤老師留給我們的第一印象。
經過短暫的介紹之後就開始了今天的採訪,馬老師也講起了自己的故事。“1998年畢業,從1999年開始一直從事教育工作。2007年來到成都師範學院,目前已經接近13年了...”
石窟故事
萬丈高樓平地起。當問到與線上課程的淵源時,馬老師也打開了他的話匣。
“一開始,我首先完成了四川省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設計史設計概論》和四川省創新創業優質線上課程《版面設計》的建設工作。之後開始擔任東西部聯盟智慧樹線上課程《藝術與審美》的助教老師。這項工作開展一段時間之後,我就萌生了自主創建一門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線上課程的想法。在學校信息化推進辦公室和教務處的支持之下,通過智慧樹網路平台的配合,建成了第一門線上課程——《版面文化與設計鑑賞——教你學會版面設計》。”
(利用智慧教室進行翻轉課堂授課)
“這個課程完成之後,我也隨之對新的課程建設產生了更為強烈的興趣。當時腦子裡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建設有關敦煌石窟方面的課程。”
與當時的課程顧問意見不謀而合,他們都一致贊同了這個構想。但與此同時,又面臨著一個更為棘手的問題——北大的葉朗教授已經聯合敦煌研究院做過了相關的課程《敦煌的故事》。
“當時我就想,課程的重新切入點應該在哪裡。”
正好此時他參加了智慧樹東西部聯盟課程夏令營活動,在這期間碰到了上海總部的顧問和復旦大學一位資深的課程建設教授。在兩位專家的指引之下,由此產生了“擴大課程選材範圍,把四大石窟相關內容全部涉及”的想法。同時他又想到是否可以將廣元的摩崖石刻、甘肅沿線的石窟以及四川的大足石刻等納入課程範圍。經過反覆的商議討論,最後課程的框架也就基本成型了。
“我從1994年上大學開始,幾乎每一個暑假都會去敦煌在現任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馬強的指導下臨摹敦煌壁畫。”
上大學在蘭州,而蘭州同時又處於石窟文明的咽喉——甘肅。甘肅的石窟分布非常之廣,比如莫高窟、榆林窟、文書山石窟、張掖大佛寺、金塔寺石窟、天梯山石窟、炳靈寺石窟、麥積山石窟等等,這也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了他對石窟文化的理解。
1998年畢業之後,馬老師來到天水師範學院從事藝術設計教學工作。而恰好麥積山石窟就在天水,在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下他有機會多次前往麥積山石窟進行實地考察調研。
“這些因素從地域上給我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並且在做這個課程之前我又專門去了龍門石窟、杭州的飛來峰、大足石窟、摩崖石刻和樂山大佛等進行實地考察。當然實地觀摩經驗也為我的前期課程準備工作奠定了基礎。”
致力 • 求索之路
回顧課程拍攝階段,為了提升線上課程質量,他同樣也是傾注了全部心血。
“光是為了做這個課程,收集到的視頻資料就已經達到了一千個G,同時我又將這一千個G的資料中對課程有用的素材挑出來;之後又以秒為單位對視頻進行剪輯;最後才把這些剪輯好的片段又融入到我們的課程當中,增添了我們課程的豐富性。”
在整合資料時,團隊工作人員發現課程已經嚴重逾時(一般課程五百分鐘左右,而他們剪到第七章已經達到八百分鐘)。為了順利完成課程建設的關鍵一步,編輯人員諮詢他的意見是否繼續剪輯剩下的課程。
“必須要剪,只有剪完才是一套完整的課程。”馬老師給出了堅定的回答。
經過一次次的反覆商議,馬老師和團隊達成了一致意見——把一門課的內容拆分成兩門。《中國石窟藝術》是泛講全國範圍內的石窟;而另一門《中國四大石窟》則是精講四大石窟的外在特點和精神內涵。
他的辛勤付出當然也沒有白費。2018年12月《版面文化與設計——教你學會版面設計》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精品線上課程;《中國石窟藝術》也被認定為四川省省級線上課程;今年《中國四大石窟》也相繼被認定為四川省省級線上課程。
梵音 • 文明之路
提到課程背後所蘊含的精神內涵,馬老師認為此次研究石窟文明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認真貫徹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的路線,同時結合時代要求進行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示出永久的魅力和時代風采。
“同時我們圍繞‘一帶一路’精神講述了中國石窟藝術的變化以及各個時期壁畫、雕塑和建築的相關知識。通過石窟藝術的普及教育使人們在“格物致知”中更好地認知各種文明的價值,樹立文化自信。讓教育為文明傳遞傳承和創造服務,讓文化為人類的進步能夠助力。我們的課程宗旨就是建立以網路課程傳播為載體的視、聽、讀的全新體驗的石窟藝術的網傳播平台,實現石窟藝術數位化的媒介呈現;多角度傳播和鑑賞石窟藝術,側重展示石窟獨特的藝術魅力和生命活力;‘講好石窟故事,講好中國故事’。讓學生能夠鑑賞中華優秀傳統的文化,促使學生認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大意義,鑑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提高其審美能力、鑑賞能力、文化素質修養,促進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和藝術精神的一種傳播和世代傳承,以此來鑄就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願景 • 前路漫漫
最近幾年,馬老師除了完成他的教學工作之外,在藝術創作方面也有所成績。他認為藝術創作不僅可以提升教師對藝術的認知理解,並且在創作過程中的很多感受可以轉化並套用到日常教學工作當中。這樣對教學特色的形成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他同時認為,藝術教育在眾多方面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與精神情趣,同時通過這種途徑可以更好地塑造學生、健全人格。新時代的美育教育更要堅持教學內容政治方向的正確,價值引領的突出。做到能夠將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國情懷、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感、文化自信、人文情懷和工匠精神等融入到我們日常的教學當中。
隨著智慧型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工智慧大、數據時代以及電子媒體時代的來臨,藝術和科技由此也產生了很多碰撞。“這就使得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地去培養學生的審美修養、審美情趣和鑑賞能力,讓他們去感受、認知、鑑別、鑑賞美的藝術作品和事物。”
在未來學科建設方面,他認為未來的學科建設一定要突出特色,聯繫地方區域優勢發展特色,同時要從專業設定、課程設定、教材規劃、師資隊伍建設、培養等方面來共同促進學科建設發展。
最後,馬老師向全體同學發出了他的邀請,“目前我在智慧樹網站有三門線上課程——《中國石窟藝術》《中國四大石窟》《版面文化與設計鑑賞——教你學會版面設計》。我在這裡非常真摯地邀請同學們都能夠下載智慧樹‘知到’學生端app,進入課程的學習,同時把課程資源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和你未來的學生,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悠久的石窟文化歷史、藝術魅力和生命活力;鑑賞中華優秀傳統的文化,助力、堅定文化自信;提高審美能力、鑑賞能力、文化素質修養,促進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和藝術精神的傳播和世代傳承,以此來鑄就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