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泡瓜

馬泡瓜

馬泡瓜(拉丁學名:Cucumis melo L. var. agrestis Naud.),是黃瓜屬下的植物,原產於非洲,中國山東單縣有大量種植基地,朝鮮也有,普遍為野生。

馬泡瓜為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縈蔓生,縈上每節有一根卷鬚。葉有柄,呈楔形或心臟形,葉面較粗糙,有刺毛。7、8月間開花,花黃色,雌雄同株同花,花冠具有3一5裂,子房長橢園形,花柱袖長,柱頭3枚。瓜有大有小,最大的像鵝蛋,最小的像紐扣。瓜味有香有甜,有酸有苦,瓜皮顏色有青的,花的,白有帶青條的。種子淡黃色,扁平,長橢園形,表面光滑,種仁白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馬寶
  • 拉丁學名:Cucumis melo L. var. agrestis Naud.
  • 別稱:馬寶、小野瓜、小馬泡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葫蘆目
  • :葫蘆科
  • :黃瓜屬
  • 分布區域:山東單縣、黃崗常六
  • 英文名:Field Muskmelon
  • 原產地:非洲
  • 入侵地:山東單縣、江蘇、安徽、河南
  • 種植區域:山東單縣、安徽、黃崗常六
形態特徵,葉,花,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文獻資料,特點介紹,

形態特徵

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植株纖細;花較小,雙生或3枚聚生;子房密被微柔毛和糙硬毛,果實小,長圓形、球形或陀螺狀,有香味,不甜,果肉極薄。
常不食用,作觀賞。
我國南北各地有少許栽培,普遍為野生。朝鮮也有。
植株纖細,莖、枝有棱,有黃褐色或白色的糙硬毛褐疣狀突起。卷鬚纖細,單一,被微柔毛。
馬泡瓜馬泡瓜
馬泡瓜的瓜、莖、葉馬泡瓜的瓜、莖、葉

葉柄長8-12厘米,具槽溝及短剛毛;葉片厚紙質,近圓形或腎形,長、寬均8-15厘米,上面粗糙,被白色糙硬毛,背面沿脈密被糙硬毛,邊緣不分裂或3-7淺裂,裂片先端圓鈍,有鋸齒,基部截形或具半圓形的彎缺,具掌狀脈。

花單性,雌雄同株,較小,雙生或3枚聚生。雄花:花梗纖細,長0.5-2厘米,被柔毛;花萼筒狹鐘形,密被白色長柔毛,長6-8毫米,裂片近鑽形,直立或開展,比筒部短花冠黃色,長2厘米,裂片卵好尊貴長圓形,急尖;雄蕊3,花絲極短,藥室折曲,藥隔頂端引長;退化雌蕊長約1毫米。雌花:單生,花梗粗糙,被柔毛;子房密被微柔毛和糙硬毛,花柱長1-2毫米,柱頭靠合,長約2毫米。果實小,長圓形、球形或陀螺狀,有香味,不甜,成熟後有甜味,果肉極薄;種子污白色或黃白色,卵形或長圓形,先端尖,基部鈍,表面光滑,無邊緣。
生物學特性:一年生匍匐或攀緣草本,花果期夏季。

分布範圍

原產於非洲,朝鮮也有,山東單縣有大量種植基地,普遍為野生。 

主要價值

馬泡瓜是魯西南地區普遍生長的一種野生植物,過去把它當作雜草,鋤之惟恐不盡。

文獻資料

var. agrestis Naud. in Ann. Sc. Nat. ser. 4, 11: 73. 1859, et 12: 110. 1859; Cogn. in DC., Mon. Phan. 3: 483. 1881; Cogn. u. Harms in Engl., Pflanzenr. 88 (IV. 275. 2): 120. 1924; Chakr. in Rec. Bot. Surv. Ind. 17 (1): 103. 1959. ——Cucumis acidus Jacq. Obs. Bot. 4: 14. 1764. ——Bryonia callosa Roettl., Neue Schrift. Ges. Naturf. Freunde Berlin 4: 210. 1803. ——Cucumis callosus Cogn. et Harms in Engl., Pflanzenr. 88 (IV. 275. 2): 129. 1924; Chakr. in Rec. Bot. Surv. Ind. 17 (1): 100. 1959; 陳煥鏞等, 海南植物志 1: 476. 1964. ——C. melo Linn. subsp. agrestis (Naud.) Grebensc., in Kulturpflanz. 2: 424. 1959. ——C. trigonus auct. non Roxb.: Forb. et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Bot. 23: 317. 1887.

特點介紹

為害特點:一般性雜草一般可以食用,成熟後,為黃色,為香甜口味,不熟的為苦味。非常難得的農村80後經典記憶水果。
馬泡瓜馬泡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