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史學研究的發展與嬗變(1800-1965)》是一本2022年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廖文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新史學研究的發展與嬗變(1800-1965)
- 作者:廖文輝、莊國土
- 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9月1日
- 頁數:324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156240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馬新史學研究的發展與嬗變(1800-1965)》針對1969年以前英文和中文語源在馬新之學術發展脈絡、概況、演變和發展進行整理爬梳,理清兩者的流變,並進行比較研究,以見其異同和交匯之所在。
在英文語源方面,《馬新史學研究的發展與嬗變(1800-1965)》將之分成三期:首期是觀察家主導時期,從1800年開始至1877年止,此時期只是初步認識和觀察的開始,以個人觀感和記錄為主,或者是為英人提供殖民統治或商貿之需的了解。第二期是殖民地學術行政人員主導時期,從1878年開始至1941年,這些殖民官員因為職務上的需要以及個人興趣,利用他們政務繁忙以外的時間進行研究,並組織學會共同砥礪,提供發表平台。這個時期從首期的記錄書寫開始進入研究領域。第三期是專業學術人員為主的時期,從1945年開始至1960年代,研究的話語權開始從殖民官員過渡至學院派的學術人員,更為重要的是開始自覺地擺脫殖民者的論述,追求本土化。中文語源方面同樣也分成三期:首期是濫觴期,開始於1930年代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一批南來的學者和報人透過報章開始積極推動南洋研究,是中文語源學術研究的起點。之後,經歷了一段三年八個月的日據時期,學術研究基本停滯。第二期是開創期,從1945年至1955年,南來學人延續首期的努力,並逐漸凝聚一股南洋研究的隊伍,形成風氣。第三期是高峰期,開始於1956年,至1969年止,由於南洋大學歷史系的成立,南洋研究由民間自發的研究進入學院,成為專業的學術研究,同時也透過大學培育研究專員。這三個時期的研究傳統統稱南洋研究的學術傳統。
作者簡介
廖文輝,馬來西亞人,祖籍福建安溪。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馬來亞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學院東南亞學系和中文系副教授、東南亞學系系主任、馬來西亞歷史研究中心主任、華僑大學華僑華人文獻資料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東南亞史和華僑華人。著有《馬來西亞史》(2017)、《許雲樵評傳》(2014)、《馬新史學80年——從“南洋研究”到“華人研究”(1930-2009)》(2011)、《華校教總及其人物(1951-2005)》(2006)、《華教歷史與人物論集》(2006)等,並有近百篇論文發表于海內外。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選題依據與研究意義
二、研究概況
三、擬突破或創新的主要領域
四、分析框架與研究方法
五、研究課題的界定
六、術語的定義
第二章 西方東南亞學研究溯源
第一節 地理大發現以前西方對東南亞的認識
第二節 地理大發現以來西方對東南亞的研究
第三章 西方觀察家主導時期——全盤和廣泛了解時期(1800-1877)
第一節 馬新觀察家和遊歷文字概述
第二節 報章雜誌和期刊的出版
第三節 百科全書式的書寫
第四節 殖民檔案的建立
第五節 倫敦布道會的印刷和出版業
第四章 殖民地學術行政人員主導時期(1878-1941)(上)——語言和文學研究
第一節 英殖民學術行政人員概述
第二節 馬來語言研究
第三節 馬來文學研究:巫文古籍的重光和整理研究
第五章 殖民地學術行政人員主導時期(1878-1941)(中)——馬來亞史研究
第一節 馬來亞通史研究
第二節 州別史研究
第三節 政治社會史研究
第四節 文化習俗研究
第五節 華人史研究
第六節 歷史教科書的編寫
第六章 殖民地學術行政人員主導時期(1878-1941)(下)——地理學、博物學以及殖民者的文字記錄
第一節 地理學和博物學
第二節 檔案檔案
第三節 殖民者文字
第七章 專業學術人員主導時期(1945-1965)——史學研究邁向專業和本土化時期
第一節 專業研究人員和期刊的出現
第二節 馬來亞大學歷史系的成立
第三節 歐洲中心論和亞洲中心論的爭論
第四節 選題和取角的轉變
第五節 學術行政人員繼續發揮功能
……
第八章 馬新南洋研究的淵源、範疇、意義和定位
第九章 馬新南洋研究濫觴期述略(1930-1940)
第十章 馬新南洋研究的開創期(1946-1955)與高峰期(1956-1969)述略
第十一章 戰後南洋研究的發展趨勢
第十二章 馬新地區中英文語源東南亞研究的比較
第十三章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