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鱷龍

馬拉鱷龍

馬拉鱷龍是種類似恐龍鳥頸類主龍,化石發現於中三疊紀阿根廷。馬拉鱷龍最初被認為是兔鱷的第二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馬拉鱷龍
  • 拉丁學名:Marasuchus
  • :動物界
  • 發現時間:中三疊紀
  • 發現地點:阿根廷
物種介紹,恐龍祖先,標本建立,科學分類,

物種介紹

馬拉鱷龍(學名Marasuchus)是種類似恐龍鳥頸類主龍,化石發現於中三疊紀阿根廷。馬拉鱷龍最初被認為是兔鱷的第二種。

恐龍祖先

恐龍在過去被認為是復系群,包含數個毫不相干的演化支,並非來自於共同的最近祖先,因為身處類似的生態環境中,而個別演化出類似的形態與特徵.自從70年代的恐龍文藝復興以來,恐龍已被認為是單系群,具有最近的共同祖先,是個天然演化支.恐龍與它們的主龍類祖先在三疊紀中到晚期分開演化,接近2億3000萬年前,大約是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後約2000萬年,該次滅絕事件消滅了接近95%的地球生物物種.對於早期恐龍始盜龍的研究發現地層的放射線定年法檢驗,證實始盜龍生存於中三疊紀.古生物學家認為始盜龍的外表類似所有恐龍的共同祖先;如果屬實,則顯示最早的恐龍應該是種小型、二足掠食動物.在阿根廷的中三疊紀地層所發現的原始、類似恐龍的鳥頸類主龍,例如:馬拉鱷龍與Lagerpeton,也支持這個說法;已出土的化石證據顯示這群動物都為小型、二足掠食動物.恐龍剛出現時,陸地上有多種不同的動物,例如堅蜥目、勞氏鱷目、鳥鱷科、喙頭龍目等原始主龍類,以及二齒獸下目與犬齒獸亞目等獸孔目動物.這些動物大部分在三疊紀後期的兩次滅絕事件中滅亡.第一次滅絕事件發生於卡尼階與諾利階交接處,約2億1500萬年前,二齒獸類與許多原始主龍形下綱動物在此事件中滅亡,例如原蜥形目與喙頭龍類.第二次滅絕事件是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發生於約2億年前,大部分的早期主龍類滅亡,包含:堅蜥類、鳥鱷科、植龍目、與勞氏鱷類.這群動物滅亡後,鱷形超目、恐龍、哺乳類、翼龍目、與烏龜開始占據陸地的生態系統.原始恐龍的第一次適應演化發生於三疊紀的卡尼階與諾利階之間,極可能因為當時有許多優勢動物滅亡.在傳統的觀念里,在三疊紀中期,恐龍與當時其他的陸地動物展開長時間的競爭,並取得優勢,但這是不可能的.根據化石紀錄,恐龍沒那么早出現,且早期恐龍並非穩定的增加、多樣化,而是後來才急驟的大量演化;如果它們與其他動物有過長時間競爭,應該會在化石紀錄中反映出來.恐龍在卡尼階時的數量非常稀少,僅占陸地動物群的1~2%.在諾利階,數個動物群滅亡後,恐龍則占了陸地動物群的50~90%.恐龍的直立步態過去被視為成功演化的關鍵,但現在已知有數個同時代的動物群也有直立步態,例如:堅蜥類、鳥鱷科、勞氏鱷類、以及數種鱷形超目動物.三疊紀後期是個生物劇變的時代,有許多植物、海生動物興起衰落,三疊紀後期的氣候也有巨大改變.鑲嵌踝類主龍目前僅剩下鱷魚,但在三疊紀晚期,鑲嵌踝類主龍是群非常多樣化的演化支,包含:鳥鱷科、堅蜥目、植龍目、勞氏鱷目.在這群優勢物種存在下,恐龍存活到侏羅紀,並非生理、競爭上占有優勢,而是面對滅絕事件的運氣問題.

標本建立

但在1994年,保羅·塞里諾(Paul C. Sereno)與Andrea B. Arcucci的重新研究指出,兔鱷的模式標本保存程度不好,無法將其他標本歸類於這個屬。他們也指出,這個新標本的四肢比例不同於兔鱷的模式標本。因此他們將這個新標本建立為新屬,馬拉鱷龍。
馬拉鱷龍的骨架馬拉鱷龍的骨架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下綱:
主龍形下綱 Archosauromorpha
(未分級)
鳥頸類主龍 Ornithodira
屬:
馬拉鱷龍屬 Marasuchus
異名
兔鱷 Lagosuchus lilloensis Romer, 197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