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拉斯兵變,英印馬德拉斯駐軍印度土兵軍官的反英譁變。
基本介紹
- 名稱:馬德拉斯兵變
- 發生時間:1808年
馬德拉斯兵變,英印馬德拉斯駐軍印度土兵軍官的反英譁變。
馬德拉斯兵變,英印馬德拉斯駐軍印度土兵軍官的反英譁變。1808年發生。兵變由省督喬治·巴羅聽從東印度公司董事會獨斷的命令,強行停發印度土兵官兵行軍章程。...
梵洛爾兵變,南印度卡爾納提克的梵洛爾(今泰米爾納杜邦境內)印度土兵(Sepoy)的反英鬥爭。1806年5月10日爆發。駐守梵洛爾印度土兵因不堪忍受殖民當局侵犯印度宗教信仰習俗(馬德拉斯英軍總司令企圖迫使印度土兵改宗基督教),揭竿而起,奪取了原邁索爾王公提普蘇丹家族居住的城堡,並打死了130名英國官兵。事發後,英軍迅速調...
英國的殘酷掠奪,使印度經濟破產,饑荒不斷發生。1770年的大饑荒奪去了孟加拉1/3居民的生命。從1781年至1824年馬德拉斯發生了5次大饑荒。1812一1813年和1824一1825年,孟買發生了嚴重饑荒,1803一1837年,西北省發生了7次大饑荒。1855一1856年在比哈爾和孟加拉爆發了三萬桑塔爾農民武裝起義。社會 英國在征服印度的...
馬德拉斯省(Madras Province - Madras)西北邊境省 潘特-皮普羅達省(Panth-Piploda)奧里薩省 旁遮普省(Punjab)信德省(Sind province)聯合省(United Provinces)其中阿薩姆、比哈爾、孟加拉、中央省和貝拉爾、馬德拉斯、西北邊境省、奧里薩、旁遮普、信德等十一省由省長治理,阿傑梅爾和梅爾華拉省、安達曼和尼科巴、俾路支...
威廉·亨利·卡文迪什·本廷克,英國軍人、印度總督。一譯“丙丁克”。出身名門世家。早年入伍。1796—1803、1812—1814、1816—1826年任國會議員。1803—1807年任英屬印度馬德拉斯省省督。1808年因鎮壓梵洛爾印度土兵兵變不力受到抨擊,並調回國內。同年派到歐洲參加半島戰爭。1814年任西西里總督,翌年召回。後再次派...
諾瓦拉號1857年4月30日從的里雅斯特啟航,經過直布羅陀、馬德拉群島、里約熱內盧、開普敦、聖保羅島(南印度洋上的法屬島嶼)、錫蘭(今斯里蘭卡)、馬德拉斯、尼科巴群島(今屬印度)、新加坡、巴達維亞(爪哇)、馬尼拉、香港、上海、波納佩島(西太平洋加羅林群島的一個島),於1858年11月5日抵達悉尼,又經奧克蘭...
議會對他表示感謝,並授予他巴斯大十字勳章。1861年他以陸軍中將銜任駐馬德拉斯部隊總司令,1865年返回英國後任陸軍部軍需總署署長,1870年調任沃爾德肖駐軍司令。普法戰爭後他參加改革部隊的教育和訓練計畫工作。每年舉行一次軍事演習的制度就是主要在他的推動下建立起來的。1872年晉級上將。1876年死於倫敦。
當時,埃倫巴勒通過取消信德、巴哈瓦爾布爾、西北省、馬德拉斯、孟買等地的過境稅和關稅推行他發展貿易的計畫。但1843年12月與瓜廖爾進行的一場戰爭,本想使其龐大的武裝擺脫敵對勢力的控制,卻破壞了這些計畫。被埃倫巴勒的妄自尊大、固持己見所激怒的印度管理委員會的委員們於1844年4月決定召他回國。回國後,他先後...
距加爾各答1,255公里,距馬德拉斯1,190公里。有定期輪船航行各島和來往於印度之間。與加爾各答有航空聯繫。港的最大吃水9.14米。水的載重密度為1025。潮差2.7米。盛行西南和東北風。不強制引航。用無線電甚高頻16頻道與港務長聯繫。節假日參見孟買。工作時間:8:00-17:00,可以加班,船舶只能在白天入港。港口...
他擴大行政會議,接納印度人成為非官方成員。重組20萬印度軍隊,將英國人的比例由20%提升為30%;鼓勵修建鐵路;賑濟饑荒;並協助修建加爾各答大學、馬德拉斯大學和孟買大學,在他的妻子於1861年11月去世後,他由於健康原因於1862年辭職。回到英格蘭不久就在當年夏天病死了。由於沒有子嗣,爵位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