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馬島縞狸是小型
哺乳動物。全長61-70厘米,軀幹長40-45厘米,尾長21-25厘米;體重1.5-2千克。它們的外表及行動像
狐狸。體形瘦長,顏面狹長而吻鼻向前突出。皮毛蓬鬆,渾身長著短而濃密的淺棕色毛,頭頂和背部顏色褐黃,有灰色。沿著身軀側面由
頭部至尾巴有四道黑色縱紋及很多黑色的斑紋。這些斑紋在近
腹部變成斑點。下體沒有斑點,一般是淡奶油或白色。它們的腳很短小,前後肢各5趾,爪為半伸縮性。上下頜臼齒全為2對,上臼齒橫列。
馬島縞狸也叫馬島靈貓,但它並不是貓科動物,叫它馬島靈貓是因為這種動物為了適應叢林的生活環境進化後,有些特徵與貓相似。以往與橫帶狸貓一同分類在
縞狸亞科中,及後再分類在獨立的馬島縞狸亞科中,但現已改在
食蟻狸亞科中。並屬於
馬島縞狸屬(
Fossa)。
棲息環境
生存環境從低地的潮濕雨林到乾燥的高海撥地區。主要棲息于海拔2700米以下的熱帶雨林、亞熱帶山地濕性常綠闊葉林、季風常綠闊葉林及其林緣灌叢、高草叢等生境。
生活習性
馬島縞狸成對生活,往往占據著一平方英里左右的領土,依靠脖子和肛門附近的腺體分泌氣味來劃分邊界。 是夜行動物,白天,它在空心樹或岩石縫中睡覺。到了黃昏降臨時,它才活躍起來。善於爬樹。性情異常兇猛。遇到威脅,常會齜牙咧嘴,咆哮發威。
馬島縞狸在森林樹木中和地面上尋找食物,主要是類似蝗蟲的昆蟲、齧齒動物、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偶爾也可以吃水果和螃蟹。當食物來源稀缺時,它們的脂肪有儲備熱量的功能,特別是在尾部,可以準備越冬(6月至8月)。
聲音包括一系列的哭泣和呻吟聲,以及典型的“coq-coq”,只有在存在超過一個個體時才這樣發聲。
分布範圍
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大部分地區,主要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東北部,位於島北部的安卡拉納山地的落葉林中也有存在。
繁殖方式
馬島縞狸在繁殖期間雄性和雌性形成對,共享和保衛一片很大的領地,用肛門周圍腺體和頰部產生的氣味標記邊界。交配季節在8-9月份,經過三個月的懷孕,一隻已經張開眼睛和有毛皮的覆蓋的幼崽就被生產出來,它們三天大就能行走,隨後的發育相對較慢,滿月就可以吃肉,2-3個月大就完全斷奶,然後一歲時獨立。
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該物種的分布數量正在減少。主要威脅是棲息地被破壞,它們正受到馬達加斯加發生的大規模毀林的威脅,由於人類在1500到2000年前抵達馬達加斯加,大約80%的原始樹木覆蓋被破壞。當地的原始森林正在被栽培作物取代,該物種面臨的另一個威脅包括作為食物被誘捕和與引進的
小靈貓(
Viverricula indica)的競爭。
保護級別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