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村民委員會,以姓氏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家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Mǎjiā Cūnmínwěiyuánhuì
- 性質:歷史地名
- 所屬國家:中國
馬家村民委員會,以姓氏得名。
馬家村民委員會,以姓氏得名。地名含義清天命年間,馬姓由四川遷來居住,以開店為業,取名馬家店。解放後,稱馬家。1歷史沿革1954年成立建國初級社,1957年與姚家、隋家、黃山二村合成中心高級社,1958年9月成立閻家店人民...
很早以前,以馬姓村民居多的村落。歷史沿革 1947年耿莊區政府馬家大隊,1958年成立耿莊人民公社馬家大隊,1968年改為耿莊公社革命委員會馬家大隊,1980年改為耿莊公社管理委員會馬家大隊,1983年9月建立耿莊鎮人民政府。1984年改為耿莊鎮人民政府馬家村,2003年與北河村合併,撤馬家村委會改為北河村委會。地名含義 ...
平安鎮馬家村民委員會志願服務團隊 平安鎮馬家村民委員會志願服務團隊是由彰武縣民政局登記的志願團體,成立於2020年7月27日。人員規模 該志願團體人員規模是50人。聯絡信息 該志願團體的聯絡人是譚獻策。
馬家山村民委員會,1984年設立,200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駐地馬家山村命名。歷史沿革 1956年屬聯盟社,1965年屬程村生產大隊,設馬家山小組,1973年屬上馬人民絳山生產大隊;1982年撤銷絳山生產大隊分設馬家山生產大隊;1984年撤銷公社改為鄉,實行鄉村制,設上馬鄉馬家山村民委員會;2001年4月,撤銷上馬...
馬家壋村民委員會,以境內居民點“馬家壋”名稱而派生命名。地名含義 “馬家壋”指境內居民點的名稱;“村民委員會”指民眾自治組織。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設區,屬淅河區六合鄉管轄;1956年2月小鄉合併為大鄉,屬淅河區陳畈鄉管轄;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命名為陳畈六大隊,屬先鋒公社管轄;1958年11月屬淅河...
馬家山村村民委員會,200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境內的一座山形似馬鞍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8人民年公社化,為馬山大隊,屬育兒人民公社委員會;1982年為馬家山大隊,屬育兒人民公社委員會;1984年,為馬家山村村民委員會,屬育兒鄉人民政府;1992年,屬馬廟鎮人民政府;2004年楓林鄉與馬廟鎮合併,屬馬廟鎮人民...
馬家山莊村民委員會 馬家山莊村民委員會是甘肅省的地名,因村委會所轄自然村駐馬家山莊而得名。地名含義 原基層民眾自治組織;馬家山莊即為馬姓人在此坐山莊之意。歷史沿革 馬家山莊原屬馬山村,2006年調整撤併村委會時將馬山村1、2組劃歸何馬村委會,3、4組劃歸賀莊村委會。
2015年5月4日,撤銷馬家鄉,設立馬家鎮,以原馬家鄉的行政區域為馬家鎮的行政區域。 2019年12月20日,撤銷馬家鎮、將原馬家鎮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百節鎮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馬家鎮轄馬家1個居民委員會,山青、白馬、川主、南新橋、東會、柳楊、龍門、關坪、沙壩、肖家10個村民委員會;下設3個居民...
馬家圍子村民委員會,1981年設立,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馬家圍子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駐地在此,其職能是民眾自治組織,故得名。歷史沿革 馬家圍子村民委員會,1981年去豐大隊分出建大隊,1984年改建村民委員會,路屬於新窩鋪鄉,2006年撤馬家圍子村併入份子地村民委員會,隸屬木頭營子鄉至今。
馬家橋村民委員會是歷史地名,以姓氏和建築而命名。地名含義 馬氏由直隸棗強遷居王舍人莊北水坡後又遷次建村,因村東小清河支流上曾修建石橋一座,後沿稱馬家橋 。歷史沿革 縣誌記載:清乾隆《歷城縣誌》“正北鄉鵲華四:馬家橋”,民國《續修歷城縣誌》“洛口鄉鵲華四:馬家橋”。後來,設立了馬家橋村民...
以駐地馬家橋得名。歷史沿革 1958年10月為新市人民公社馬家橋生產隊,1961年5月調整社隊規模時設定高林公社勤豐大隊,1982年2月地名普查時,因重名更名為馬家橋大隊,1984年體改時為馬家橋村民委員會,1999年1月擴鎮並鄉劃入新市鎮管轄,2000年12月,新市鎮政府進行村級區域調整撤銷韶村村、馬家橋村、草塘里...
馬家村,隸屬騰衝縣芒棒鄉,地處芒棒鄉北邊,距 鄉政府所在地2 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 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38 公里。東鄰張家村,南鄰芒棒鎮,西鄰城河村、馬場村,北鄰花橋、馬場村。轄花橋、馬家村等14個村民小組。截至2006年底,有農戶 562 戶,有鄉村人口2535人,其中農業人口2491 人,勞動力 1184 人...
馬家塆村民委員會,以其境內的居民點“馬家塆”而派生命名為馬家塆村。地名含義 “馬家塆”指境內居民點的名稱,“村民委員會”指民眾自治組織。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設區,屬淅河區管轄;1956年2月小鄉合併為大鄉,屬淅河區魏崗鄉管轄;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以序數命名為魏崗六大隊,屬先鋒公社管轄;1958年...
馬家車村村民委員會 馬家車村村民委員會,1984年撤大隊設建制村取名馬家車村。2016年併入到皂角壩村的地名。地名含義 馬姓建村小河邊,靠水筒車灌田,故名馬家車。歷史沿革 1958年建隊,村命名馬家車大隊,1984年撤大隊設建制村取名馬家車村。2016年併入到皂角壩村。
地名含義 因早先此處沿河兩岸馬姓聚集故稱馬家河,又因村委會駐地,故得名馬家河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原屬胡家河鄉,1961年設馬家河大隊屬胡家河公社;1983年的大隊該村為馬家河村屬胡家河鄉;1992年隨胡家河鄉併入磨子潭鎮。2004年10月,村級規模調整原馬家河併入堆谷山村,後廢止。
馬家灣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馬家”指馬姓人家;“塆”指水流彎曲旁的小塊平地;“村民委員會”指民眾性自治組織。歷史沿革 明嘉靖年間屬仁義鄉;清康熙年間屬惠育鄉;民國時期屬羊山鄉;1949年5月屬十里河區;1955年為松林社,屬城郊區同興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為松林大隊,屬燈塔...
馬家新村村民小組隸屬於西二鎮矣維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位於西二鎮 邊,距離村委會7.00 公里,距離鎮政府40.00公里。國土面積0.32平方公里,海拔1,950.00米,年平均氣溫14.90 ℃,年降水量986.00毫米,適宜種植等農作物。村情概況 該村有耕地304.00畝,其中人均耕地1.94畝;有農戶44戶,有鄉村人口157人...
馬家沖村村民委員會 馬家沖村村民委員會,198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姓氏而命名。歷史沿革 1958年公社化以後設立大隊。1984年撤大隊設立村,隸屬楓林鄉管轄。2005年馬家沖村、新莊村合併設立馬家沖村。2015年楓林市鄉與黃獺嘴成建制合併設立楓林鎮。2016年馬家沖村、黃村村合併設立時輪村。
馬家樓村村民委員會 馬家樓村村民委員會,2007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駐地馬樓自然村添家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9年建立馬樓大隊,因重名,改名馬家樓大隊,1986年更名為馬家樓村委會。
馬王村村民委員會 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委會轄馬家、王家,負責全村日常事務管理工作,故名。 歷史沿革 1961年人民公社化,為陳樓公社馬王大隊;1983年公社改鄉,為陳樓鄉馬王村;1992年撤鄉並鎮,陳樓鄉併入楊柳鄉,為楊柳鄉馬王村;2006年區劃調整,楊柳鄉併入孫疃鎮,為孫疃鎮馬王村;2007年並村調 ...
馬家浜村村民委員會 馬家浜村村民委員會,2012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馬家浜文化遺址座落轄內而得名。歷史沿革 1980年前為勝利大隊,1981年體制改革更名為天帶橋村,2001年5月由天帶橋村更名為馬家浜村,沿用至今,2012年1月撤村。
馬家塬山村民委員會 馬家塬山村民委員會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地名,1983年由同心縣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並命名。地名含義 因該地居住者多數姓馬且旁有一塬地而得命。歷史沿革 1958年屬於預旺公社管轄,1961年成立馬家高莊公社馬家塬大隊,1983年成立馬高莊鄉馬家塬村;2009年全村移民搬遷到本縣其他鄉鎮移民搬 遷村。
1965年,成立人民公社,設立馬家廟村生產大隊,李傳奇任大隊長,下設8個生產小隊。1977年建立馬家廟村村民委員會,傅玉來任村主任,設委員9人,下設6個村民小組。 1995年底,馬家廟村村民委員會由7人組成,主任王金傳,委員史以儉、張茂生、李溫更、朱建明、王健、傅明亮。民兵連長張茂生,治保、調解主任史以儉...
。1961年4月人民公社仍改為區至1974年,歸肖堰區“陸坪八大隊”管轄。1975年7月撤區並社,從肖堰區劃出設東鞏公社,歸陸坪八大隊所轄。1981年8月陸坪八大隊更名為雙坪大隊。1984年4月撤銷人民公社,恢復區建制時,改為東鞏鎮;同年改“大隊”為“村民委員會”,歸雙坪村管轄。2004年該地名廢止。
1950年建錦縣二區馬家甸村人民政府。1956年建錦縣二區余積鄉馬家甸村高級社。1958年建錦縣余積人民公社馬家甸作業區。1961年建錦縣余積人民公社馬家甸生產大隊。1968年建錦縣曉光人民公社馬家甸生產大隊。1980年建錦縣余積人民公社馬家甸生產大隊。1983年建錦縣余積鄉馬家甸子村民委員會。1984年建錦縣余積鎮馬...
馬家店村民委員會,因該村民委員會位於馬家店,故得名馬家店村民委員會。1984年設立。地名含義 始建於明朝,一馬姓大戶在此落戶開店,取名馬家店。因該村民委員會位於馬家店,主要負責本村日常事務管理工作,故得名馬家店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屬樂亭八區;1958年為汀流河人民公社馬家店大隊;1961年為...
1965年,成立人民公社,設立馬家廟村生產大隊,李傳奇任大隊長,下設8個生產小隊。1977年建立馬家廟村村民委員會,傅玉來任村主任,設委員9人,下設6個村民小組。 1995年底,馬家廟村村民委員會由7人組成,主任王金傳,委員史以儉、張茂生、李溫更、朱建明、王健、傅明亮。民兵連長張茂生,治保、調解主任史以儉...
相傳清鹹豐年間,馬氏為種地方便,從韋家樓遷此定居立村。因地處山峪之中,故名馬家峪。歷史沿革 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韋家樓大隊。1984年4月,我國實行政社分設,生產大隊改為行政村,成立馬家峪村民委員會,設主任1名,副主任2至3名,委員若干名。第一屆村民委員會的領導由鄉黨委任命,第二屆以後村民委員...
馬圩村村民委員會是以該村位於馬家圩區,馬家圩簡稱“馬圩”,村名由此而命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該村位於馬家圩區,馬家圩簡稱“馬圩”,村名由此而得名。歷史沿革 宋代為馬家湖湖區,屬江陰縣太寧鄉“召賢里”,明正統年間(1436-1449年)馬家湖圍湖築岸,到成化二年(1466年)完成造田工程,始有人定居。...
馬浜村是由先住馬姓人戶與沙浜相結合形成的地名。地名來歷 馬浜村民委員會之名源於境內有四個生產隊的自然村——馬家浜,1956年3月社會主義合作化運動成立了馬浜高級社,社名由當時公社行政頒布定名。歷史沿革 馬浜高級社在1958年9月與東浜、新元合併改名為六大隊;1959年4月又復改為馬浜大隊;1983年8月改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