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崮

馬家崮

馬家崮,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城南17公里處,面積2.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690.5米。是一座馬鞍形的崮頂山。原名馬鞍崮,因此崮曾是當地林姓人家山場,亦曾稱林家崮,後因此崮由當地馬姓人家看管,故得今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家崮
  • 地理位置:山東省臨沂市
  • 占地面積:2.5平方公里
  • 門票價格:不詳
山崮概況,清代山崮,現代山崮,

山崮概況

馬家崮山體為沉積岩結構,頂端系厚層石灰岩。崮頂長有側柏、黑松等,崮頂下山坡多長刺槐、楊樹,再向下隨著土質增厚,種有山楂、板栗等果樹及開發的梯田。馬家崮山勢險峻,植被豐富,風光秀美。因農民起義軍及土匪等曾長期駐紮,留有許多遺蹟遺存。山腰有兩個山洞。林家洞系自然形成岩洞,位於馬家崮東側,洞長10米,寬4米,高5米,巨匪劉桂堂曾隱藏於此。因林姓所管,故名;馬家洞位於馬家崮西北側,系自然岩洞,洞長10米, 寬7米,高5米。因在馬家崮山上,故名。景色旖旎,都是助人遊興的好去處。馬家洞據說建國前曾有人在此居住,上下兩層,第二層需攀爬岩壁而上,難度比較大;風窟窿位於馬家崮山頂是自然形成的豎井風洞,底部與崮底山洞相透,站在風窟窿旁邊會感覺到氣流上升,往內扔片樹葉都扔不進去。
馬家崮位置

清代山崮

清鹹豐、同治年間,魯南地區爆發了一次大規模的幅軍起義,馬家崮下水寨村村民程四虎就是幅軍一個分支的首領。程四虎,名九三,排行老四,外號程四虎,生卒年不詳,清末幅軍起義首領。其祖籍平邑縣白彥鎮石門村,後遷至馬家崮下水寨村定居。1853年(清鹹豐三年) 7月,境內陳更池、薛得志等數十人在北部仲村鎮仙姑山一帶聚眾起義,起義軍與境內外各地幅軍聯合作戰,勢如破竹。程四虎得知後結幅聚眾回響,首先從白彥鎮石門村起事,後於1860年(鹹豐十年)立水寨為大營,樹旗造反,修守寨圩,任用林獻英為軍師。張白旗,以白布纏頭為識。水寨義軍聯絡各寨,發展武裝,勢力迅速擴大。程四虎以水寨為據點,率義軍轉戰蒙陰、新泰、萊蕪等地,攻打官府,殺富濟貧,如有所獲,交公分配。義軍紀律嚴明,所向披靡。1862年(同治元年) 4月13日,程四虎聯合滕縣幅軍馬傳山、岳相林部夜襲並攻占了平邑附近的南泉寨。4月29日,南泉寨幅軍攻打平邑失利。5月份清軍多次攻打幅軍南泉寨,寨中義軍奮勇抵抗,殺退清軍。6月1日,清軍先用火炮將寨牆炸毀,隨後數千人從西、南、北三面向南泉幅軍發起攻擊。守寨幅軍與清軍激戰半日後突出重圍,退至馬家崮下水寨大營固守。後清軍糾集民團圍攻水寨,程四虎聯合周圍張里寨、林家洞寨、大田地寨幅軍憑險扼守。6月6日幅軍張里寨先失, 6月23日,幅軍林家洞、大田地兩寨又失,水寨幅軍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6月24日,清軍合地方民團共七八千人進攻水寨,水寨幅軍抵禦不支,軍師林獻英被俘,程四虎率部突圍,退至寶泉崮。6月25日,程四虎聯合鄒縣白蓮池教軍2000餘人想分路突然殺回水寨,時清軍重兵把守水寨各路險要,幅軍、教軍攻擊受阻,激戰3時許,斃清軍把總司元魁後收兵。8月清軍會攻寶泉崮,程四虎率2000餘人奪路東走,復回水寨大營。後因他處幅軍此時己非敗既降,程四虎勢單力薄被迫投降清軍。程四虎死後葬於馬家崮下水寨之西苗家莊。其名字至今在當地廣為流傳,“程四虎,賈二郎,打起仗來真剛強。”

現代山崮

馬家崮及附近地區,地勢險要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115師及其武裝,在此地區與日軍、偽軍、土匪、漢奸及國民黨軍等作戰達幾十次,僅發生在馬家崮的戰鬥就三次。一、1941年3月,劉桂堂部又到常莊、卓莊、鞏家山一帶進行搶劫。一一五師教導大隊及費南縣大隊將其包圍在馬家崮,激戰半日,殲其50餘人,繳槍20餘支。同月,劉桂堂部1000餘人,襲擊費南縣機關駐地蔣家莊(今鄭城寧安莊)。第一一五師教導大隊一部及其縣大隊予以迎擊,將其擊潰。二、1941年12月8日,日偽軍6000餘人,分九路合擊天寶山區。山東縱隊一旅三團團直機關及中共山東分局黨校轉移到蘇家崮山區休整。敵“奔襲合擊”, 雙方展開激戰。三團一連、四連及特務連堅守蘇家崮,激戰7小時,打退敵 人14次衝鋒,除30餘人突圍外,傷55人,118人犧牲。此戰斃傷敵旅團長以下 400餘人,為團直機關及黨校安全轉移贏得了寶貴時間。三、1948年1月21日,國民黨整編第七十二師第四十三團(兩個營)、四十五團(缺兩個連)和第五團一部及“還鄉團”共3000多人,由卞橋(今泗水縣卞橋鎮)及城前兩地出動,到平邑縣豐山區的朱家村會合後東犯。一路經龍王河到蒲蘆,一路經仁莊到了土門、流峪以東。北路敵人行至馬家崮時遭魯南基幹團埋伏痛打,進犯者死傷100多人後逃回原據點。
馬家崮頂遠眺馬家崮頂遠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