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城子墓地

馬城子墓地

馬城子墓地,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南甸鎮的馬城子村,是夏朝至西周時期的古遺址。

1983年、1985年,由遼寧省博物館和本溪博物館聯合發掘馬城子墓地。馬城子洞穴分A、B、C三個,呈三角形相毗鄰,A、B兩洞位置較低,相距約5米。C洞居上,高於B洞100米。其中B洞代表的是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的文化遺存,A、C洞代表的是青銅時代的文化遺存。馬城子B洞下層為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層堆積。馬城子墓地的考古發掘結束了多年來本溪地區新石器時代與早期青銅時代陶、石器難以區分的朦朧狀態。對中國北方新石器時代多源文化發展序列的確立,填補了重要的缺環。考古界根據考古學命名的原則,將這一洞穴上層文化命名為馬城子文化

2013年5月,馬城子墓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城子墓地
  • 地理位置: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南甸鎮的馬城子村
  • 所處時代:夏至西周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0544-2-028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意義,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1983年、1985年,由遼寧省博物館和本溪博物館聯合發掘馬城子墓地。

遺址特點

地理環境
本溪滿族自治縣地處太子河上游,屬長白山余脈的東南延續山區,千山山脈橫貫全境。境內河道彎曲,山高嶺峻,是歷代中原政權統治比較薄弱的地區,同時也是古代少數民族頻繁遷徙、交錯活動的地帶。馬城子墓地集合了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二個時期的文化遺存,具有鮮明的代表性和地區特色。馬城子村正當太子河南北兩源相匯合的三角洲地帶,是兩條河川的交通要塞。
馬城子墓地
馬城子墓地
馬城子文化屬性
馬城子洞穴墓葬分A、B、C三個,集中分布在同一地點,呈三角形相毗鄰,A、B兩洞位置較低,相距約5米。C洞居上,高於B洞100米。發掘面積約325平方米,共獲得66座較完整的洞穴墓葬材料。B洞14座墓均為洞穴上層文化的早期墓,A、C兩洞52座為晚期墓。馬城子B洞發掘的重要收穫,在於發現了上下相疊壓的兩個不同時代的文化層堆積。上層為早期青銅時代墓葬,下層是以直筒罐為大宗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居住址。
馬城子墓地
馬城子墓地
馬城子洞穴墓葬
馬城子A洞,位於本溪滿族自治縣南甸鄉馬城子村東,太子河右岸斷崖上。洞口朝向南面,呈半圓形,底寬9米、高1~3.4米。洞內平面呈三角形,南北長約17米 、東西寬5.5~10.7米,面積約150平方米。發現墓葬29座。墓葬均出現於堆積第二層,無疊壓打破關係。29座墓葬基本分布於洞穴中部,排列較為密集,大致呈長方形。墓葬形制主要是圓角長方形,也有方形和不規則形。墓葬大致長1.8~2米、寬0.8~1米、深0.2~0.25米。墓葬多為東西向,多火葬。洞中29座墓均為單人墓,埋葬方式有三種,揀骨火葬、原地火葬和仰身直肢葬,其中數量最多的是揀骨火葬。出土隨葬品293件,儘管各墓之間隨墓器物的數量出現了差異,但並不懸殊,一般多5~8件。
馬城子B洞與馬城子A洞相距約5米,洞內平面呈馬蹄形,面積約為75平方米,洞內揭露墓葬14座。14座墓葬多為東西方向,沿著洞壁密集而整齊地排列,墓葬之間沒有疊壓打破關係。墓葬中僅有M2、M4、M6三座墓葬出現長方形石質葬具,其餘墓葬沒有葬具。墓葬形制也是多圓角長方形、方形或不規則形。墓葬大小一般長約1.5~1.7米、寬約0.9~1米、深約0.2~0.25米。B洞墓葬為單人葬,多火葬墓,原地火葬、仰身直肢葬和揀骨火葬為三種主要葬式。B洞墓葬中均有隨葬品,多者15~16件,少者2~5件不等。
馬城子C洞,位於馬城子村東1千米的老砬背山頂斷崖處。洞口呈近半圓形,寬6.5米、高1~3.4米,朝向北方。洞內平面呈馬蹄形,南北長約9米、寬約7米,面積為50平方米左右。洞內揭露23座墓葬。23座墓葬均出現於第二層文化堆積中。由於地勢走向和洞內面積原因,23座墓葬分布不甚規整,墓葬多朝向西南方向。墓葬形制多圓角長方形,少數方形。較大的墓長約1.8米、寬約1.8米,較小的墓長約1.55米、寬約0.55米、深約0.2~0.25米。墓葬中未出現葬具,少數有石塊壘築成的石壙,如M1和M9。23座墓葬中出現一座合葬墓,為成人和小孩合葬,葬式為仰身直肢葬,其餘墓葬均為單人葬。葬式最多的還是揀骨火葬,仰身直肢葬和原地火葬占少數。23座墓葬,共出土隨葬品154件,各墓隨葬品的種類和數量不同,絕大多數墓既出陶製生活器皿,又出石制生產工具。C洞墓地,絕大部分無任何葬具,其中兩墓用較大的石條或石塊砌築長方形石壙,作為一種石制葬具來講,已具有了石棺的意義。

文物遺存

綜述
馬城子墓地出土生產工具、生活用具、飾品、陶器、青銅器等
生產工具
生產工具中打制石器和磨製石器並存,但以磨製石器為主,除亞腰石鋤、玉石刀斧和石鏃外,還有漁獵工具。以及石斧、楔、鑿、刀、鏃、錛、紡輪、網墜、骨錐等。工具上的鑽孔技術較為先進,複合工具早已大量套用。
陶器
陶器有筒形罐,多數大型壺、罐的口沿外常施薄疊唇,起加固和美化作用,器物的最大腹處製作一圈附加堆紋花邊或花帶。

研究意義

馬城子墓地的考古發掘結束了多年來本溪地區新石器時代與早期青銅時代陶、石器難以區分的朦朧狀態。對中國北方新石器時代多源文化發展序列的確立,填補了重要的缺環。考古界根據考古學命名的原則,將這一洞穴上層文化命名為馬城子文化。馬城子文化遼東山川已延續了上千年,是繼廟後山文化之後中國夏商時期北方出現的一支早期青銅文化,與夏家店下層文化隔遼河並行發展,在中國北方多民族地區的原始發展文化中,占有顯要的地位。特別是馬城子文化,在遼東地區青銅文化的發展進程中,上承馬城子洞穴下層新石器時代遺存,下啟遼東普遍存在的石棺墓文化,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完整的墓葬材料和出土的1448件隨葬品,為研究當時的社會經濟形態和社會性質提供了可靠的實物依據。大量生產工具用來隨葬,一方面說明生產工具為個人所占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石器製作技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保護措施

2013年5月,馬城子墓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馬城子墓地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南甸鎮的馬城子村。
馬城子村委會

交通信息

自駕:自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馬城子墓地,路程約39.6千米,用時約54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