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方法論史》是1987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永佶。
基本介紹
- 作者:劉永佶
- 頁數:418
- 定價:CNY2.35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7-2
- 裝幀:大32開
- 統一書號:4209-38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本書比較深入地探討了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方法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作者通過自己的研究,提出了許多值得進一步研究的觀點,商榷了國內外流行的某些看法,形成了比較系統的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方法論發展過程的認識。可供有關研究人員、大學教師、研究生、高年級本科生或具有相當經濟學知識的自學者學習參考。
作者介紹
劉永佶(1952—),畢業於河北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當代中國經濟研究所所長。他的研究範圍涉及經濟、政治、哲學、文化等,是一位很有特色和創造精神的學者。公有、民主、自由,是他對社會主義的簡要概括。公有即公有經濟,民主即民主政治,自由即自由文化,這三者構成社會主義理論、運動、制度的基本要素,也是基本框架。
作品目錄
目錄
導論
第一節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方法論的性質 1
第二節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方法論的發展階段 10
第三節 研究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方法論的意義 20
第一篇 初步形成階段——提出異化勞動假說的方法論
引言 29
第一章 歷史淵源 31
第一節 重商主義 31
第二節 威廉·配第 35
第三節 弗朗斯瓦·魁奈 39
第四節 亞當·斯密 43
第五節 大衛·李嘉圖 47
第六節 馬爾薩斯和庸俗學派 50
第二章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59
第一節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方法論的最初形式 59
第二節 從實際出發,從具體開始 63
第三節 對資本主義經濟事實的論述 68
第四節 異化勞動概念的規定 72
第五節 這個時期馬克思對勞動價值論的態度 80
第六節 對黑格爾辯證法的批判和繼承 86
第三章 從《神聖家族》到《德意志意識形態》 92
第一節 對唯心主義的批判 92
第二節 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確立 101
第三節 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形成 108
第四章 《哲學的貧困》118
第一節 範疇、概念與現實 118
第二節 經濟矛盾及其運動 122
第三節 辯證地使用判斷和推理 126
第四節 邏輯與歷史的關係 131
第五節 勞動價值論在政治經濟學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135
第五章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末的政治經濟學著作 142
第一節 從異化勞動概念對各具體概念的改造 142
第二節 異化勞動假說的概括 148
第三節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方法論基本形式的形成 154
第二篇 進一步發展階段——從異化勞動假說向剩餘價值理論過渡的方法論
引言 161
第六章 《倫敦筆記》的方法論意義 164
第一節 “再從頭開始”研究 164
第二節 孕育著從假說向理論的過渡 170
第三節 在具體概念上的突破 173
第七章 《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 183
第一節 基本經濟觀點的確立 183
第二節 抽象與具體的關係 192
第三節 邏輯與歷史的統一 197
第四節 對《政治經濟學批判》體系的構想 202
第五節 異化勞動概念轉化為剩餘價值概念 208
第六節 從初步規定的剩餘價值概念對具體概念的改造和規定 214
第八章 《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和第二分冊手稿 220
第一節 從商品開始的方法論意義 220
第二節 對商品、貨幣、資本關係的辯證規定 226
第三節 對剩餘價值及其兩種基本形式的規定 237
第四節 從抽象到具體的概念運動體系及其與歷史的統一 247
第三篇 成熟階段——確立剩餘價值理論的方法論
引言 255
第九章 科學抽象法的成熟 257
第一節 《資本論》寫作計畫的明確 257
第二節 研究對象和目的的統一 266
第三節 科學抽象法與客觀對象矛盾運動的統一 273
第十章 科學抽象 282
第一節 揭示本質說明現象 282
第二節 詳細占有現象材料 288
第三節 科學抽象的主要形式 293
第四節 思維方法和思維形式的統一 304
第十一章 概念運動 309
第一節 對舊概念的批判 309
第二節 新概念的規定 319
第三節 舊概念的改造 328
第四節 概念運動中的聯繫 338
第五節 邏輯與歷史的統一 344
第十二章 論述體系 355
第一節 論述體系是研究方法的運用和體現 355
第二節 第一卷 375
第三節 第二卷 390
第四節 第三卷 398
結束語 413
導論
第一節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方法論的性質 1
第二節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方法論的發展階段 10
第三節 研究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方法論的意義 20
第一篇 初步形成階段——提出異化勞動假說的方法論
引言 29
第一章 歷史淵源 31
第一節 重商主義 31
第二節 威廉·配第 35
第三節 弗朗斯瓦·魁奈 39
第四節 亞當·斯密 43
第五節 大衛·李嘉圖 47
第六節 馬爾薩斯和庸俗學派 50
第二章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59
第一節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方法論的最初形式 59
第二節 從實際出發,從具體開始 63
第三節 對資本主義經濟事實的論述 68
第四節 異化勞動概念的規定 72
第五節 這個時期馬克思對勞動價值論的態度 80
第六節 對黑格爾辯證法的批判和繼承 86
第三章 從《神聖家族》到《德意志意識形態》 92
第一節 對唯心主義的批判 92
第二節 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確立 101
第三節 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形成 108
第四章 《哲學的貧困》118
第一節 範疇、概念與現實 118
第二節 經濟矛盾及其運動 122
第三節 辯證地使用判斷和推理 126
第四節 邏輯與歷史的關係 131
第五節 勞動價值論在政治經濟學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135
第五章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末的政治經濟學著作 142
第一節 從異化勞動概念對各具體概念的改造 142
第二節 異化勞動假說的概括 148
第三節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方法論基本形式的形成 154
第二篇 進一步發展階段——從異化勞動假說向剩餘價值理論過渡的方法論
引言 161
第六章 《倫敦筆記》的方法論意義 164
第一節 “再從頭開始”研究 164
第二節 孕育著從假說向理論的過渡 170
第三節 在具體概念上的突破 173
第七章 《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 183
第一節 基本經濟觀點的確立 183
第二節 抽象與具體的關係 192
第三節 邏輯與歷史的統一 197
第四節 對《政治經濟學批判》體系的構想 202
第五節 異化勞動概念轉化為剩餘價值概念 208
第六節 從初步規定的剩餘價值概念對具體概念的改造和規定 214
第八章 《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和第二分冊手稿 220
第一節 從商品開始的方法論意義 220
第二節 對商品、貨幣、資本關係的辯證規定 226
第三節 對剩餘價值及其兩種基本形式的規定 237
第四節 從抽象到具體的概念運動體系及其與歷史的統一 247
第三篇 成熟階段——確立剩餘價值理論的方法論
引言 255
第九章 科學抽象法的成熟 257
第一節 《資本論》寫作計畫的明確 257
第二節 研究對象和目的的統一 266
第三節 科學抽象法與客觀對象矛盾運動的統一 273
第十章 科學抽象 282
第一節 揭示本質說明現象 282
第二節 詳細占有現象材料 288
第三節 科學抽象的主要形式 293
第四節 思維方法和思維形式的統一 304
第十一章 概念運動 309
第一節 對舊概念的批判 309
第二節 新概念的規定 319
第三節 舊概念的改造 328
第四節 概念運動中的聯繫 338
第五節 邏輯與歷史的統一 344
第十二章 論述體系 355
第一節 論述體系是研究方法的運用和體現 355
第二節 第一卷 375
第三節 第二卷 390
第四節 第三卷 398
結束語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