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論述摘編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論述摘編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論述摘編》是中共中央編譯局選編的一部政治著作,首次出版於2015年5月。

該書按照唯物論認識論辯證法歷史觀進行編排,分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物質與意識、實踐與認識、世界的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事物運動的規律性、社會發展基本規律、人民民眾與個人的歷史作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八個部分,較為全面地反映了經典作家的主要哲學思想,涵蓋了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論述摘編
  • 作者中共中央編譯局
  • 類別:政治
  • 首版時間:2015年5月
  • 字數:約368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作品評價,

內容簡介

該書從按照唯物論、認識論、辯證法、歷史觀四大板塊編排。全書分為八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總論,主要講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性質、歷史地位和意義;第二部分是唯物論,主要講哲學基本問題及世界的物質統一性;第三部分是認識論,主要講認識的本質及其與實踐的辯證關係;第四、五部分是辯證法,講世界的普遍聯繫和運動發展及事物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性;第六至八部分是唯物史觀,主要講社會基本矛盾運動、人民民眾與個人的關係、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等。這些論述比較全面地涵蓋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作品目錄

前言
五、事物運動的規律性
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一)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全新的世界觀
1.一切事物都包含著矛盾
1.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2.同一性中包含著差異和變化
2.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
3.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和實質是對立面的統一
3.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基石
(二)事物的發展是階段性和連續性的統一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方法論
1.事物是質和量的統一
1.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和指南
2.質量互變規律
2.唯物辯證法是分析事物的銳利思想
(三)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3.唯物史觀是觀察社會歷史的科學方法論
1.辯證的否定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實現了哲學的革命性變革
2.事物的螺旋式發展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
(四)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範疇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
1.本質和現象
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
2.內容和形式
二、物質與意識前言
3.原因和結果
一 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4.必然性和偶然性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全新的世界觀
5.可能性和現實性
1.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五)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
2.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
1.具體是多樣性的統一
3.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基石
2.要善於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方法論
3.科學理論的運用要隨時隨地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
1.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和指南
六、社會發展基本規律
2.唯物辯證法是分析事物的銳利思想
(一)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
3.唯物史觀是觀察社會歷史的科學方法論
1.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實現了哲學的革命性變革
2.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性與人的歷史主動性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
3.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歷史發展的直接動力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
(二)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辯證關係
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
1.生產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統一
二 物質與意識
2.生產力及其要素
(一)世界統一於物質
3.生產關係及其要素
1.物質的客觀實在性
4.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2.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
5.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反作用
3.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
(三)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
4.運動的性和靜止的相對性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5.空間和時間是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
2.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
(二)自然與人
3.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
1.人靠自然界生活
4.的階級性
2.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四)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
3.人與自然的統一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三)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
2.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及其相對獨立性
1.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3.社會意識的階級性
2.物質決定意識
4.積極傳播階級的思想
3.意識能動地反映客觀存在
七、人民民眾與個人的歷史作用
4.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發揮主觀能動性
(一)人民民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5.從實際情況出發,實事求是地看問題
1.在歷史的創造者問題上兩種歷史觀的對立
三、實踐與認識
2.人民民眾創造歷史
(一)實踐的本質
(二)個人在歷史的作用
1.實踐是感性的人的活動
1.歷史唯物主義承認個人在歷的作用
2.實踐是人的有意識的生命活動
2.歷史人物能夠促進或者延緩社會發展
3.實踐是社會的歷史的活動
3.全面地歷史地研究和評價歷史人物
(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三)民眾、階級、政黨、之間的關係
1.實踐的觀點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
1.歷史活動是民眾的活動
2.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2.民眾、階級、政黨、之間的辯證關係
3.認識的有限性與無限性
3.黨要經常同民眾保持真正的聯繫
(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八、社會主義
1.真理和謬誤的辯證關係
(一)社會形態及其演進
2.真理的性和相對性
1.經濟的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史的過程
3.人類實踐提供真理的客觀標準
2.社會發展諸形態
(四)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3.社會形態演進的一般進程與特殊進程
1.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二)社會主義必然戰勝資本主義
2.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1.資本主義危機的不斷深化
3.人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也改造自身
2.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歷史條件
4.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
3.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四、世界的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
(三)社會主義是的階段
(一)世界的普遍聯繫
1.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
1.世界是一幅由種種聯繫和相互作用而交織起來的畫面
2.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諸方面的任務和目標
2.每個事物是和其他的每個事物聯繫著的
3.社會主義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
(二)世界的永恆運動和發展
(四)是人類崇高的社會理想
1.事物的相互作用就是運動
1.人類解放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2.事物作為發展過程而存在
2.堅定社會主義和理想信念
3.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的規律性
3.將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統一起來
(三)唯物辯證法與形上學思維方式的對立
後記
1.辯證法是關於普遍規律的科學

2.反對形上學思維方式

創作背景

為推動黨員幹部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從源頭上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內容和精神實質,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辦公室委託中央編譯局選編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論述摘編》。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論述摘編》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10卷本)和《列寧專題文集》(5卷本),部分條目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二版以及《列寧全集》中文第二版、《列寧選集》中文第三版。

作品思想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論述摘編》的思想特點可以用求真、務實、拓新”三個詞加以表達。
務實。歷史和現實都告訴人們,事業發展沒有止境,學習就沒有止境。要以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為“看家本領”,就要老老實實、原原本本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述,在紛繁複雜的形勢下堅定理想信念和堅守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和正確方向,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解決新問題。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論述摘編》體現了這一基本精神,能在不斷提升“看家本領”的底氣和底蘊上起到實際的作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論述摘編》從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著作中精選出近九百條論述,涵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主要理論和基本問題,呈現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這些基本觀點,沒有直接地按照通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體系來編排,而是以現時代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需要樹立的那些思維方式、需要掌握的那些基本觀點、需要解決的那些重大問題為導向選編的。如《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論述摘編》第七部分以“人民民眾與個人的歷史作用”為主題,在其中的“人民民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民眾、階級、政黨、領袖之間的關係”論題中,突出了“在歷史的創造者問題上兩種歷史觀的對立”、“人民民眾創造歷史”、“歷史活動時民眾的活動”和“黨要經常同民眾保持真正的聯繫”等重要內容和觀點,就體現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論述摘編》以問題為導向的務實、求是的特點。
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歷史進程中,特別需要學習和掌握人民民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對人民民眾在歷史發展中作用的認識,是社會歷史觀的根本問題,也是唯物史觀做出科學回答的一個根本問題。人民民眾是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民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是對歷史唯物主義民眾觀的遵循。回顧改革開放的歷史,最為深刻的啟示就是:許多改革是由基層民眾自發推動的、自下而上形成的,人民民眾是推動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讓改革和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這樣的改革和發展才能接續推進,才能大有作為。要緊緊依靠人民,充分發揮人民主體作用,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為了人民幹事創業,依靠人民幹事創業。要堅持“以百姓心為心”,傾聽人民心聲,汲取人民智慧,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拓新。“學馬列要精,要管用”,這是學習馬克思主義,也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則和根本方法。但是達到“要精”和“要管用”的求真務實拓新內在統一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於學習者是這樣,對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論述的選編者更是這樣。應該說,《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論述摘編》選編者在這方面做出了多方面的新探索,在達到“要精”和“要管用”的內在統一性上取得了新的成就。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論述摘編》在關於“生產力及其要素”論題中,選編了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一開始提出的一個重要論斷,這就是: “勞動生產力是由多種情況決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套用的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生產力這五個方面要素的有機組合和合理配置,對生產力作用過程和生產率的最佳化起著基本的也是決定性的作用。由於生產力過程的一般狀況表現為“主體是人,客體是自然”,自然條件往往被當作人的勞動利用、征服和改造的對象,對自然條件的無償占用甚至過度開發似乎成為生產力發展的必然選擇。自然條件作為生產力過程的決定因素,不僅是生產力發展的條件,也是生產力得以保護的對象,只有實現發展生產力和保護生產力的結合,才能達到生產力作用過程這五個要素的有機組合和合理配置,才能實現作為主體的人與作為客體的自然之間的和諧協調發展。

作品影響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論述摘編》入選中宣部理論局、中組部幹部教育局向黨員幹部推薦第十一批學習書目。

作品評價

人民日報:《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論述摘編》版本權威、內容系統、精當管用。該書針對黨員幹部的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堅持“要精要管用”的原則,簡明扼要地選編對認識當代中國和世界具有重大意義的哲學論述,對於黨員幹部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認清形勢、推進工作,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具有積極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