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史論—青年學術叢書

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史論—青年學術叢書

《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史論—青年學術叢書》是201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張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史論—青年學術叢書
  • 作者:張華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13年10月1日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頁數:341 頁
  • ISBN:9787010123462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張華編著的這本《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史論》根據大量的原始書籍、報刊資料,參照中國現代思想文化史和政治社會背景,對20世紀30年代開始的新哲學大眾化運動的產生、發展和演變進程進行了詳實的梳理和評論。所謂新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間的代稱。所謂新哲學大眾化運動,是指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在中共中央文委直接領導下,以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為組織機構,社聯成員艾思奇、沈志遠等作為核心骨幹力量,帶動一系列進步知識分子發起並推動的一場以大眾化、通俗化為特徵的,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社會思想運動。這一時期產生了《大眾哲學》、《通俗哲學辯證法講話》等一批影響巨大的大眾哲學作品。
書稿根據大量的原始書籍、報刊資料,參照中國現代思想文化史和政治社會背景,對20世紀30年代開始的新哲學大眾化運動的產生、發展和演變進程進行了詳實的梳理和評論。所謂新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間的代稱。所謂新哲學大眾化運動,是指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在中共中央文委直接領導下,以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為組織機構,社聯成員艾思奇、沈志遠等作為核心骨幹力量,帶動一系列進步知識分子發起並推動的一場以大眾化、通俗化為特徵的,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社會思想運動。這一時期產生了《大眾哲學》、《通俗哲學辯證法講話》等一批影響巨大的大眾哲學作品。書稿正是對這一運動的研究。書稿除序言外,分為八章,第一章“導論”,回顧了國內外的研究;第二章“正名”,辨析了已有的術語,第三章“歷史背景”,從社會歷史角度分析新哲學大眾化運動興起的外因;第四章“思想淵源”,從哲學史和思想史角度分析了運動興起的內因。第五至七章詳細解析了各個時期的代表人物、作品和特徵。第八章“結論”,總結了經驗教訓,闡發了這場運動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張華,女,1976年生,揚州大學法學博士,現為北京建築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及西方哲學研究。主持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社會主義城市空間正義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專項任務項目“胡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思想研究”等;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其中《馬克思主義從衝突到和諧的轉化機制》為《新華文摘》摘編,《符號入場問題及其哲學意義》、《認識論的框架問題》、《心寓於身論的發展歷程》等為《中國哲學年鑑》摘編。

圖書目錄

自序
前言
導論
第一章 新哲學大眾化概念界定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歷史背景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思想淵源
第四章 第一個高潮:社聯時期
第五章 第二個高潮:抗戰中
第六章 第三個高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
第七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經驗啟示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