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群島自然考察記(上)》是馬可孛羅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亞爾佛德‧羅素‧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
基本介紹
- 作者:亞爾佛德‧羅素‧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
- 出版時間:2003年4月10日
- 出版社:馬可孛羅
- 頁數:408 頁
- ISBN:9789867890375
- 裝幀:精裝
- 叢書:馬可孛羅 探險與旅行經典文庫書系
內容簡介
一八五四年三月,英國博物學家華萊士離開英國前往馬來群島,目的是發掘並採集各種西方世界原來不曾知悉的動植物種,以做為私藏並供應複本給博物館與業餘收藏者。接下來,他在海島與海島之間流浪了八年,約旅行了一萬四千哩,總計六十至七十旅次,總共採集回十二萬餘件生物標本。這期間,「他見到了成千上萬歐洲不曾見過的物種,也敏感地體會到人種與文化上的差異與多元性,甚至預言了文明人對生態的浩劫;這趟旅程不僅讓他在病床上提出了石破天驚的演化論,也指出這些眾多島嶼的動植物分類其實有著亞洲與澳洲的隱形分界線,這都是華萊士令人稱道的學術成就。而記錄著這趟不平凡的旅行的,就是這部不朽的作品《馬來群島自然考察記:紅毛猩猩與天堂鳥之地》」。這本遊記完成於約一百五十年前,至今仍名列自然歷史經典作品之林。華萊士在本書中細心紀錄了馬來群島各島嶼尚未受騷擾的原始狀況,為無以計數的讀...(展開全部) 一八五四年三月,英國博物學家華萊士離開英國前往馬來群島,目的是發掘並採集各種西方世界原來不曾知悉的動植物種,以做為私藏並供應複本給博物館與業餘收藏者。接下來,他在海島與海島之間流浪了八年,約旅行了一萬四千哩,總計六十至七十旅次,總共採集回十二萬餘件生物標本。這期間,「他見到了成千上萬歐洲不曾見過的物種,也敏感地體會到人種與文化上的差異與多元性,甚至預言了文明人對生態的浩劫;這趟旅程不僅讓他在病床上提出了石破天驚的演化論,也指出這些眾多島嶼的動植物分類其實有著亞洲與澳洲的隱形分界線,這都是華萊士令人稱道的學術成就。而記錄著這趟不平凡的旅行的,就是這部不朽的作品《馬來群島自然考察記:紅毛猩猩與天堂鳥之地》」。這本遊記完成於約一百五十年前,至今仍名列自然歷史經典作品之林。華萊士在本書中細心紀錄了馬來群島各島嶼尚未受騷擾的原始狀況,為無以計數的讀者呈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有大花草科的巨花、「蝴蝶中的王子」大型綠翼鳥翅蝶、酷似人類的紅毛猩猩、絕美的天堂鳥、美得幾乎難分軒輊的各色昆蟲,還有風俗各異的島民和奇特的自然地理景觀。讀者可從書中字裡行間體會,華萊士這位博物學家在面對那么多稀罕又美麗的物種時的無限熱情,分享他發現一處地點從未被人探索過且每天都有奇特與意外寶物出現的愉悅。亞爾佛德.羅素.華萊士(AlfredRussel Wallace, 1823-1913)英國博物學家,以和達爾文共同發表「物競天擇」理論馳名。一八四八至一八五二年,他和英國自然學者亨利.貝茲(Henry Walter Bates)同赴南美亞馬遜流域蒐集標本,卻在歸途中發生船難而丟失大部分採集品。一八五四年三月,他再轉赴馬來群島,用八年時間遊歷馬來群島無數島嶼,共採集回十二萬餘件生物標本。這些收集提供了豐富的研究材料,令他發展出物競天擇理論,更讓他對該地動物地理髮展出一項基本理論--馬來半島的動物區可劃分為兩部分,東為印度馬來區,西為澳洲馬來區--而這理論至今仍為科學界所接受,為紀念他,科學界將劃分這兩區的界線稱為「華萊士線」。他的著作很多,包括《亞馬孫河與尼格羅河之旅》(Travels on the Amazon and Rio Neg...)(展開全部) 亞爾佛德.羅素.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 1823-1913)英國博物學家,以和達爾文共同發表「物競天擇」理論馳名。一八四八至一八五二年,他和英國自然學者亨利.貝茲(Henry Walter Bates)同赴南美亞馬遜流域蒐集標本,卻在歸途中發生船難而丟失大部分採集品。一八五四年三月,他再轉赴馬來群島,用八年時間遊歷馬來群島無數島嶼,共採集回十二萬餘件生物標本。這些收集提供了豐富的研究材料,令他發展出物競天擇理論,更讓他對該地動物地理髮展出一項基本理論--馬來半島的動物區可劃分為兩部分,東為印度馬來區,西為澳洲馬來區--而這理論至今仍為科學界所接受,為紀念他,科學界將劃分這兩區的界線稱為「華萊士線」。他的著作很多,包括《亞馬孫河與尼格羅河之旅》(Travels on the Amazon and Rio Negro, 1853)、《馬來群島自然考察記》(Malay Archipelago , 1869)、《物競天擇理論相關文章》(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of Natural Selection, 1870)、《動物的地理分布》(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Animals, 1876)、《人在宇宙的地位》( Man\’s Place in the Universe,1903)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