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葛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一。具有祛風散寒,理氣化痰之功效。主治四時感冒不正之氣,頭痛身疼,項強寒熱,嘔惡痰嗽,腹痛泄瀉,或風寒濕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葛湯《世醫得效方》
- 出處:《世醫得效方》卷一
- 功用:祛風散寒,理氣化痰
- 組成:紫蘇(去根)、白芍藥等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加減化裁,文獻摘要,
組成
紫蘇(去根)、白芍藥、香附子(炒,去毛)、川升麻、白乾葛、薄陳皮各一兩(30g),白芷、大川芎各半兩(15g),蒼朮(米泔浸,切,炒黃色)一兩(30g),大甘草半兩(15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加生薑三片,煎熱服,不拘時候。
2、現代用法:上為粗末。每次15g,水250ml,加生薑3片,煎至150ml,熱服,不拘時候。
功用
祛風散寒,理氣化痰。
主治
四時感冒不正之氣,頭痛身疼,項強寒熱,嘔惡痰嗽,腹痛泄瀉,或風寒濕瘴。
加減化裁
如發熱無汗,遍體疼痛,加蔥白二根,豆豉七粒,煎熱服,得汗即解;嘔,去蒼朮,加白朮數片,藿香數葉;中脘脹滿,大便秘,加枳實、檳榔各半錢;有痰,加半夏半錢;咳嗽,加五味子七粒;鼻塞,加桑白皮三寸;腹痛,加枳殼半片(去瓤,切);泄瀉,加木瓜三片;如傷寒不分表里,以此藥導引經絡,如熱多,口渴心煩,臟腑堅,或加前胡;無汗,可加麻黃;汗太過,加麻黃根。
文獻摘要
《東醫寶鑑》:“香葛湯治傷寒,不問陰陽兩感,頭痛寒熱。蒼朮、紫蘇葉、白芍藥、香附子、升麻、乾葛、陳皮各一錢,川芎、白芷、甘草各五分。上銼,作一貼,入姜三片,蔥白二莖,豉七粒,水煎服。《世醫得效方》”
《世醫得效方》:“香葛湯生薑二片、藿香少許煎。方見大方科傷寒類。”
《世醫得效方》:“香葛湯發汗即效。或用敗毒散。方並見傷寒和解及陽證類。”
《世醫得效方》:“香葛湯治時令不正,發為疹瘡。解腸胃中一切熱毒,皆可服之。方見大方科傷寒類。”
《世醫得效方》:“香葛湯每服生薑二片,豆豉五粒,水一盞煎。方見大方科傷寒類。”
《世醫得效方》:“香葛湯治四時感冒不正之氣,頭痛身疼,項強寒熱,嘔惡痰嗽,腹痛泄瀉。不問陰陽兩感,或風寒濕瘴,服之大效。紫蘇(去根)、白芍藥、香附子(炒去毛)、川升麻、白乾葛、薄陳皮各一兩,白芷、大川芎各半兩,蒼朮(米泔浸,切,炒黃色)一兩,大甘草半兩。上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熱服,不拘時候。如發熱無汗,遍體疼痛,加蔥白二根,豆豉七粒煎熱服,得汗即解。嘔,去蒼朮,加白朮數片,藿香數葉。中脘脹滿,大便秘;加枳實、檳榔各半錢。有痰,加半夏半錢。咳嗽,加五味子七粒。鼻塞,加桑白皮三寸。腹痛,加枳殼半片去穰切。泄瀉,加木瓜二片。老人、產婦、嬰兒皆可服。如傷寒不分表里,以此藥導引經絡,不致變動,其功非淺。如熱多,口渴心煩,臟腑堅,或加前胡。無汗,可加麻黃;汗太過,加麻黃根。時行寒濕泄瀉,頭疼發熱自汗,大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