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課堂最佳化設計--科學科課堂學習研究實踐與案例分析

香港課堂最佳化設計--科學科課堂學習研究實踐與案例分析

《香港課堂最佳化設計--科學科課堂學習研究實踐與案例分析》是2011年11月1日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穎欣、盧敏玲、勞傅燕華。

基本介紹

  • 書名:香港課堂最佳化設計--科學科課堂學習研究實踐與案例分析
  • 作者:陳穎欣、盧敏玲、勞傅燕華
  • ISBN:9787533662684
  •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11月1日
  • 開本:16開
  • 責任編輯:黃文
  • 版次:1
  • 叢書名:香港課堂學習研究叢書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陳穎欣和盧敏玲等編著的《科學課堂學習研究實踐與案例分析》是香港課堂學習研究系列叢書之一,系統闡述香港國小在科學課上進行課堂學習研究的概況。教授科學概念一向是對國小教師的挑戰,《科學課堂學習研究實踐與案例分析》以探討香港及內地的科學課程的發展和挑戰為開端,然後通過一系列在香港國小進行的以科學為主題的課堂學習研究實例,當中包括光和影、水的三態、光和顏色、空氣壓力、地球的轉動等,讓讀者不僅能把握課堂學習研究的理論架構,而且能增加對上述科學概念的認識;此外,也能了解如何利用“課堂學習研究”的平台,解決國小科學教與學的難點,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本書不但適合國小科學科教師,也適合對科學感興趣的人士。

編輯推薦

陳穎欣和盧敏玲等編著的《科學課堂學習研究實踐與案例分析》的**章闡述了國內和香港的國小科學教育課程發展和特點,冀讓讀者對香港國小科學教育課程有進一步了解,並藉以顯示出香港與國內國小科學教育所面對挑戰的共通處,並介紹“課堂學習研究”的理論框架及特點,以及“課堂學習研究”如何為國小科學科作出貢獻。第二、三章詳細記錄了兩個在香港進行的“課堂學習研究”計畫及研究結果,並分析這兩個“課堂學習研究”計畫如何最佳化科學教學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第四章則主要從實踐經驗出發,探討三個進行“課堂學習研究”的基本問題,希望給擬進行“課堂學習研究”的教育界同人為借鏡,第五章則總結“課堂學習研究”的貢獻及探討其未來之發展。

作者簡介

陳穎欣,香港浸會大學倫理學和社會科學學士,香港理工大學中國語言學文學碩士。修畢教育證書後任職國小教師,主要任教語文科及常識科。現職香港教育學院專任導師,專門任教學士課程中的課堂學習研究單元,同時為中、國小進行的課堂學習研究提供顧問支持和參與在職教師培訓工作。其參與的課堂學習研究成果曾於不同的國際會議上發布。盧敏玲教授,香港大學理學士、教育文憑、高級教育文憑、教育碩士及哲學博士,於1999年與馬飛龍教授首先創立以變易理論為理論框架的課堂學習研究,並促使世界課堂研究學會(TheWorld Associationof Lesson Studies)成立,任第一屆會長。盧教授具有16年中學教學經驗,曾任香港大學副教授、在職教師教育計畫總監、香港教育學院院校協作與課堂學習研究中心總監、課程與教學系系主任和香港師訓與師資諮詢委員會成員。現為香港教育學院課堂學習研究中心名譽副總監及課程與教學系兼任教授,學術研究範圍包括教師發展、教育改革、課堂學習研究、大學與學校協作及教學啟導等。勞傅燕華博士,是香港“課堂學習研究”的先驅,曾任香港教育學院講師,專責發展院校協作及統籌學校體驗工作;現為香港教育學院的兼任助理教授。勞博士自2001年起開始與盧敏玲教授在香港發展及推動“課堂學習研究”,曾參與數個由優質教育基金和教統局資助的研究項目,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及最佳化教與學,期間分別與百多名教師合作開展了超過70個“課堂學習研究”,涉及科目包括數學、科學和綜合人文科。其研究重點為“課堂學習研究”、“授業研究”、科學教學、教學啟導、院校協作及教師專業發展。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香港的科學科課程發展與課堂學習研究
第一節 香港與大陸的科學科課程發展
第二節 課堂學習研究的內涵及其意義
第二章 個案一——光和影
第一節 教學設計
第二節 教學實踐
第三章 個案二——水
第一節 學校背景
第二節 課堂學習研究過程
第四章 課堂學習研究的啟示
第一節 有價值的學習內容是課堂學習研究的切入點
第二節 兩個學習內容相同的課題在關鍵特徵處理上的異同分析及其改善方向
第三節 如何善用前、後測的診斷性功能最佳化教與學
第五章 課堂學習研究對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