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打吡大賽

香港打吡大賽,簡稱香港打吡,有時被誤寫成香港打比大賽,是香港賽馬其中一項重要錦標,由4歲馬匹競逐2000米,每年3月於沙田馬場舉行,是香港一級賽,總獎金達港元1600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港打吡大賽
  • 簡稱:香港打吡
  • 誤寫:香港打比大賽
  • 贊助:Mercedes-Benz
簡介,參賽資格,預賽,歷史,早年歷史,戰後時期,逸聞,歷屆冠軍,特色,備註,

簡介

如不包括在香港舉行的國際一級賽,是香港賽馬最高獎金的比賽。雄馬及閹馬負126磅,雌馬負122磅(香港見習騎師及自由身騎師所策騎的馬匹不獲減磅優惠)[2]。目前此項賽事獲得汽車公司梅塞德斯-賓士(Mercedes-Benz)贊助,現時正式名稱為Mercedes-Benz香港打吡大賽[3]。

參賽資格

在1981年以前,參賽資格為不限年齡的該馬季新馬出戰。自從在1981年以後,改為4歲馬限定出賽的賽事[1][2],並保留至今(下文詳述)。此外由於北半球馬在1月1日將年齡改大一歲,而南半球馬則於8月1日將年齡改大一歲,因此南半球馬匹較為有利,不過北半球馬匹亦不獲任何讓磅優勢。北半球馬匹亦曾於此項賽事勝出。

預賽

目前,香港打吡有兩項預賽,分別是香港經典一哩賽(香港一級賽)[4]及香港打吡預賽(香港二級賽)[5],前者是2001年取代香港打吡預賽,而後者則於1982年舉辦,到2006年復辦。兩項賽事均限四歲馬匹參與,而且需先報名香港打吡大賽。香港賽馬會根據香港打吡預賽冠軍、亞軍及季軍馬匹有優先出賽權,然後根據馬匹最近的表現、國際及香港評分決定出賽馬匹(打吡大賽前兩星期馬會決定出賽馬匹及後備馬匹)[2]。
另外,馬會根據普通讓磅賽事或其他分級賽去觀察馬匹表現。

歷史

早年歷史

香港打吡大賽於1873年開始舉辦[6],是香港其中一項歷史最悠久的賽馬錦標,還要較香港賽馬會成立時早11年舉辦,至1884年才創辦。首屆打吡賽於1873年2月20日在快活谷馬場舉行,路程跟隨英國葉森打吡的傳統,是1哩4浪(2414米),冠軍是Surprise,當時未有中文譯名。
1932年,隨著馬會開始引進澳洲的純種馬,由於馬匹品種有差異,導致馬匹水平亦有所不同,所以分為中國小馬及澳洲馬匹角逐兩項不同的打吡賽事,中國小馬所角逐的是香港打吡,而由澳洲所生產的馬匹則角逐樂蒂山打吡[6]。

戰後時期

1942年,香港進入日治時期,香港打吡大賽因而停辦,至戰後1947年才恢復,自此以後,所有參賽馬匹開始有中文譯名,而打吡也回復只有一項賽事[1][6]。1979年起,打吡改為在當時新落成的沙田馬場舉行。香港打吡的路程亦經歷多番轉變,1960年及1961年改為1哩3浪65碼,自1962年起改為1又1/4哩,1967年改為1哩171碼。1973年香港賽馬改用十進制,路程改為2230米[1],1977年將路程縮短為1800米[1],1978年起在沙田馬場舉行路程仍然是1800米,1991年/92年馬季,馬會引入分級際制度,成為香港一級賽[6]。2000年,因應世界錦標巡迴賽設立,為增加打吡大賽馬匹冠軍認受性以及增強兩項在香港舉行巡迴賽事(香港杯愛彼表女皇杯)的注目性,馬會將路程增程至2000米[6]。

逸聞

多匹著名馬匹曾經勝出香港打吡,部份亦曾成為香港馬王,包括1982年的足球、1983年的同德、1986年的你知幾時、1991年的翠河、1993年的喜蓮之星、1995年的有性格、1997年的奔騰、及2005年的爪皇凌雨等。
簡炳墀共贏得五屆打吡冠軍,是奪標最多的練馬師,而告東尼從騎時贏得四屆打吡冠軍,是奪標最多的騎師,改任練馬師後亦憑幸運馬主在2004年首次贏得打吡冠軍[1]。鄭棣池亦分別任騎師(兩屆)及練馬師(兩屆)先後贏得打吡冠軍。佐治摩亞及摩加利父子兵合作贏得兩屆打吡冠軍,2006年,約翰摩亞憑爆冷再次奪標,三父子先後同科。鄭棣池的公子鄭仲謀亦憑你知幾時在1986年贏得打吡冠軍,而告東尼的父親告魯士曾於1965年憑叻馬贏得唯一一次的打吡冠軍。
1999年的賽事中,創下了打吡大賽最冷門派彩記錄,冠軍聖利是99倍的冷門,獨贏派彩1839元、而第二名的春風得意同樣是99倍的冷門,連贏派彩18872.5,第三名是必全勝,三重彩派彩高達499350元[6]。
香港打吡於2004年起獲得汽車製造商Mercedes-Benz的贊助。近年香港賽馬會設計了吉祥物《打吡一哥》加強賽事宣傳效果[7]。
2003年,勝威旺成為首匹在改制後贏得打吡大賽的雌馬。
2007年俊歡騰在打吡大賽前贏得經典一哩賽及打吡預賽,賽事當日到達終點線前被活力金剛挑戰,經影相判斷後,活力金剛以鼻位擊敗俊歡騰,俊歡騰差點成為四歲馬三冠王[8]。

歷屆冠軍

只列在沙田馬場舉行的打吡冠軍。
年份 馬名 練馬師 騎師 馬主
1978年 奪錦 馬彼得 譚文居 謝啟鑄
1979年 大成功 蘇芬諾夫 朴仕能 梁適華
1980年 嘉瑞 佐治摩亞 摩加利 Li & Fenton
1981年 金電勝 佐治摩亞 摩加利 曾建平
1982年 足球 鄭棣池 繆沙 劉耀柱
1983年 同德 王登平 告東尼 崔德剛與崔德宣
1984年 老虎仔 鄭棣池 畢奇 施翊民
1985年 金中金 簡炳墀 劉伯恩 盧時權
1986年 你知幾時 簡炳墀 鄭仲謀 D C da Silva
1987年 新兩心知 吳志林 告東尼 李醒發
1988年 青城 朱寶明 告東尼 梁超麟、伍子材
1989年 威利高 簡炳墀 雷誠 馬熙仁
1990年 有料到 伍碧權 費柏龍 雷治強
1991年 翠河 許怡 馬泰斯 張奧偉夏佳理
1992年 生圖 簡炳墀 靳能 譚榮芬
1993年 喜蓮之星 賓康 李格力 胡寶星與張惠慶
1994年 一定威 方祿麟 巫斯義 何壽南
1995年 有性格 約翰摩亞 告東尼 黃榮柏
1996年 先見之明 岳敦 靳能 簡文樂
1997年 奔騰 愛倫 馬佳善 榮智健
1998年 告魯夫 賓康 李格力 梁挺生
1999年 聖利 愛倫 夏力信 郭彰國
2000年 勝利名駒 苗禮德 霍達 雷霆、劉志華、李義隆
2001年 實業先鋒 簡炳墀 巫斯義 胡斯諾、顏鏡興、鄧英漢、江紹智
2002年 奧運精神 愛倫 馬偉昌 榮智健
2003年 勝威旺 大衛希斯 巫斯義 蔡惠宏
2004年 幸運馬主 告東尼 高雅志 梁啟徽
2005年 爪皇凌雨 霍利時 杜鵬志 周南與周漢文
2007年 活力金剛 蘇保羅 柏寶 莊文龍
2008年 喜蓮福星 告東尼 高雅志 胡家驄、胡家驊、胡家驃與胡家雯

特色

香港打吡大賽是由4歲馬匹競逐2000米,與外地傳統由3歲馬競逐1哩半(2400米)不同,礙於香港不是產馬地區,一些馬匹在3歲才運到香港,如果要參加打吡,準備時間會不足,加上南、北半球馬的年齡計算有半年的差別[1],因此香港賽馬會把香港打吡大賽的參賽馬匹年齡定位為4歲。因此以4歲馬作為限制(同樣地不是產馬地區的澳門的澳門打吡及新加坡的新加坡打比也是以4歲馬限定作為出賽條件)。

備註

^ 南半球馬匹的年齡在8月1日加1歲,北半球馬匹則在1月1日加1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