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雲寺是香港著名三大古剎之一。新界錦田觀音山腳有一所建於明代的凌雲寺,距今已有六百餘年歷史,為本港最老的古剎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凌雲寺
- 地理位置:香港
簡介
歷史淵源
凌雲寺在建成以後,間有興替。清道光二年(1822年)滌麈法師重修靜室,改名為“凌雲寺”。至光緒元年(1875年)釋圓光,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釋淨圓,曾先後任住持。之後,因後繼乏人,寺門破落,歸鄉紳鄧伯球管理,鄧將之壁為休憩的埸所。1911年,妙參法師應黃慧清居士等之邀來港,游至觀音山,見寺已荒涼,於是會同徒工眾剪草斬荊,並勸鄧伯球改奉佛教,使鄉人捐出寺地。又募捐錢物,重修寺門,並於寺側建禪堂大樓,鑿蓮花塘于山門前,圍籬建牆,廣袤十丈,可容百餘眾。至1924年春完工,並立碑記於寺前志事。
是時適香港各地小型精舍、茅蓬等漸多,內地出家男女眾到港參學或居留者不少,妙參法師住持的港島中環士丹頓街延祥分院,經常客滿。法師有感於香港未有十方從林之設,更默察港地女眾信佛者比其它地方為多,於是發願辨女眾從林,化凌雲寺為十方道埸。
凌雲寺重建落成,在妙參法師主持下,嚴守從林規制,不久更集眾傳戒,先後掛褡進林者不少,開香港傳戒之先河。據資料載,凌雲寺的叢林規制依鎮江金山寺的律儀,除晨昏二課,並聚眾於禪堂坐香談禪,其餘時間念佛靜修,寺內經常開講經教。至1932年,妙能法師的法徒智修、喜修兩比丘尼更在寺旁另蓋建築物並成立戒堂,毅然接受寶華山的的戒法,建凌雲寺為律寺,接著,更成立凌雲佛學研究社,提倡佛學,興育法才。如今年內的凌雲寺,雖不再傳戒及開講經教,但仍偶有法會。寺中女眾以清修為主。每逢假日,村族中人及信眾都來拜佛上香,瀏覽此清幽勝境,足可滌潔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