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是中文大學歷史最悠久的學系。本系課程的特點是語言與文學並重,為同學提供全面而深入的訓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 英文名: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簡稱:中大中文系
  • 所屬地區:中國香港
課程設定,本科生,研究生,學術研究,出版刊物,研究計畫,研究中心,

課程設定

本科生

中大中文系的課程全面,涵蓋古代經典與現代文學,配合現代社會的需要。課程主要分為基本課程和專業課程。
本科旨在訓練學生掌握中國語言及文學的特質,了解其發展,並培養學生鑑賞、批評和寫作的能力。

研究生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中國語言及文學學部開設哲學博士、哲學碩士及文學碩士課程。目前有哲學博士、哲學碩士研究生四十餘人,文學碩士研究生約一百六十人。本學部開設之課程全部由中大中文系教師任教,研究範疇包括語言文字、古代文獻、古典文學現代文學

學術研究

出版刊物

《中國文學學報》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與北京大學合編《中國文學學報》創刊於2010年12月,每年出版一期。本學報雖為兩校中文系合編,卻是面向國內外學界的公共舞台。本學報刊載除傳統的中國古代 / 現代文學及文論外,比較文學、文化研究以及思想史、學術史、教育史、文化史、藝術史等論文,凡牽涉“中國文學”者,均在本學報徵集之列。
《中文學刊》
本繫於九七年籌刊《中文學刊》。本刊是國際性學術期刊,每年出版一期,刊載海內外學者有關中國語言及文學的論著。本刊設立評審制度,每篇論文以隱名方式送交專家審議,獲通過者方予發表。由第二期起,本刊由本系與北京大學中文系編委合編。學刊又得著名學者王叔岷教授、饒宗頤教授、周策縱教授、柳存仁教授、劉殿爵教授、林庚教授及林濤教授出任學術顧問。
《問學》
八十年代中期,本系規定學生於肄業期間,必須修讀“專題研究”,撰寫畢業論文。系內教師付出了大量心力,悉心指導;同學大都黽勉學習,撰寫具有學術水平的論文。回顧十年來的成績,系內同寅深慶努力並沒有白費。
一九九四年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出版《問學初集》,刊登了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三年期間以來部分優秀的畢業論文。“問學”有取於問業學習之意,“初集”表示第一次結集。初集出版後,頗受學術界嘉許。因此,本系決定再出版二集、三集,以四或五年為一斷限,將過去優秀的畢業論文結一新集。
《問學二集》及《問學三集》顯示了本系近十年來學生學術研究的成果。同學的論文,說不上很成熟,很有創見,但大抵能表現獨立研究的能力,在方法學上也切合現代學術的要求。學生研究的範圍,也反映出本系語言與文學並重、古典與現代並重的宗旨。

研究計畫

本系教師積極申請研究計畫資助以推動系內研究發展。過去十多年來,多項研究計畫獲得資助,資助來源包括香港政府研究資助局、優質教育基金及其他校外經費。本系教師研究內容廣泛,涉及語言文字、古代文獻、古典文學及現代文學範疇。在系內濃厚的研究氣氛下,本系預期未來將有更多優秀的研究計畫,為學界注入更多新思潮。

研究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設有四個研究中心:
香港文學研究中心
香港文學研究中心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的直屬單位。自一九八〇年代起,中大中文系一直致力整理香港文學資料,曾出版與香港文學有關的學術著作多種,其後更將“香港文學”列為重點發展項目,舉辦各種課程及活動。為了更有效地運用資源,中文繫於2001年成立本中心,由盧瑋鑾教授出任中心主任。
本中心與中大圖書館緊密合作,除首任主任盧瑋鑾教授捐出藏書及研究資料,協作成立“香港文學特藏”、網上“香港文學資料庫”、“香港文學檔案”外,多年來合作舉辦多項學術交流、文學推廣活動。
粵語研究中心
本中心成立的目的,旨在善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的優勢,積極進行和支持粵語語言和語言學的學術研究。我們希望本中心能為學界提供一個充滿活力的平台,可以從具有創意的理論角度,匯集不同的構思和想法,發展和推動可行的研究方向,從而為粵語語言學的理論建設作出貢獻。
中國語文教學發展中心
中心的前身是”中文教學資訊科技中心”,由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與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在1999年合作成立,重點發展中文教學資訊科技。在2003年重組為“中國語文教學發展中心”,專注中國語文的教研活動。中心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提倡大專語文教學研究,致力探索語文教學的新方法。
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
本系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現已與“香港中文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聯合研究中心”合併,隸屬文學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