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合歡(學名:Albizia odoratissima (Linn.f) Benth.)是豆科合歡屬植物,常綠大喬木,高5-15米,無刺;小枝初被柔毛。二回羽狀複葉;總葉柄近基部和葉軸的頂部1-2對羽片間各有腺體1枚。頭狀花序排成頂生、疏散的圓錐花序,被銹色短柔毛。莢果長圓形,長10-18厘米,寬2-4厘米,扁平,嫩莢密被極短的柔毛,成熟時變稀疏;種子6-12顆。花期4-7月;果期6-10月。
分布於中國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和雲南;印度、馬來西亞也有分布。為低海拔疏林中常見植物。為陽性樹種,幼苗稍耐蔭蔽,但耐蔭期不長。在土層較深厚、濕潤的緩坡地,生長良好。
木材深棕色、堅硬,紋理緻密,特別適用於製造車輪、油磨和家具;樹皮含單寧12-15%,可作栲膠原料;根入藥,可以清熱解毒,活血止痛,安神。用於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創傷出血,瘡癬,失眠。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採種,播種,栽培技術,主要價值,經濟,藥用,
形態特徵
常綠大喬木,高5-15米,無刺;小枝初被柔毛。二回羽狀複葉;總葉柄近基部和葉軸的頂部1-2對羽片間各有腺體1枚;羽片2-4(-6)對;小葉6-14對,紙質,長圓形,長2-3厘米,寬7-14毫米,先端鈍,有時有小尖頭,基部斜截形,兩面稍被貼生、稀疏短柔毛,中脈偏於上緣,無柄。
頭狀花序排成頂生、疏散的圓錐花序,被銹色短柔毛;花無梗,淡黃色,有香味;花萼杯狀,長不及1毫米,與花冠同被銹色短柔毛;花冠長約5毫米,裂片披針形;子房被銹色茸毛。莢果長圓形,長10-18厘米,寬2-4厘米,扁平,嫩莢密被極短的柔毛,成熟時變稀疏;種子6-12顆。花期4-7月;果期6-10月。
生長環境
香合歡為低海拔疏林中常見植物。在中國廣西垂直分布多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中下部,呈散生或數量不多的群狀聚生,伴生樹種有見血封喉、山荔枝、荷木、馬尾松、楓香和翻白葉樹等。適宜酸性土壤。石灰岩山地未見分布。為陽性樹種,幼苗稍耐蔭蔽,但耐蔭期不長。在土層較深厚、濕潤的緩坡地,生長良好。萌芽力強。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福建、廣東、廣西(寧明、龍州,大新、那坡、田陽、百色、都安和東蘭等縣)、貴州和雲南;印度、馬來西亞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香合歡一般採用播種方式繁殖。
採種
香合歡11月果熟,莢果熟時由青綠巨變為黃褐色,不脫落,採種時間可以延至翌年1月。採回的果實先攤曬,然後浸入沾水數小時,再撈出曬乾,莢果便開裂,搓去果殼,即得種子。種子可放布袋內乾藏通風處,發芽力可維持一年。出種率4-7%,種子千粒重30-40克。
播種
早春2-3月播種,播前用50℃溫水浸24小時(自然冷卻)。條播,行距20厘米,溝深3-4厘米,把種子均勻撒在溝里,覆土厚1厘米,蓋上稻草。每畝用種量2-3千克。播種後7-10天,種子發芽出土。場圃發芽率一般達50-70%。苗期無須遮蔭,但要加強淋水和除草,結合問苗施1-2次追肥,至後期把側枝修剪一次,培養主幹明顯的幼苗。一年生苗高達1米左右,可出圃定植。每畝產苗約二萬株。此外,也可採用容器育苗,培育三個月,苗高10-15厘米,即可在當年雨季上山造林。
栽培技術
選地:香合歡適應性強,直播造林和植樹造林成活率都高。林地宜選肥沃的山腰、山谷或山腳。如雜木林採伐跡地、芒草地,或可栽杉的宜林地最好。對過分乾旱或石礫含量過多的地方不宜選用。
直播:直播造林在早春1-2月進行,每穴放種子2-5粒,覆土厚2厘米。植樹造林, 2月至3月上旬進行,苗木主根過長的要適當修剪,做到隨起苗,隨漿根,隨造林。造林株行距1.7-2米,每畝167-240株。如營造混交林,香合歡株數占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採伐:香合歡萌芽力強,萌條生長快,可以進行萌芽更新。宜於秋、冬季採伐,注意降低伐根,不撕裂根樁樹皮,以免影響萌芽。
主要價值
經濟
木材為散孔材,心邊材明顯,心材大,占直徑四分之三以上,紅褐色至黑褐色,邊材灰褐白色。木材紋理直,結構略粗,材質堅硬而重,乾燥後不裂不變形;心材極耐腐,抗蟲蛀,縱切面平滑有光澤,頗美觀,為上等家具、建築、造船、車輛、槍托、運動器械、縫紉機面板、機械附屬檔案、雕刻和各種裝飾等用材。邊材不耐腐,易受蟲蛀,用途不大,僅作箱板材。應培養二十五年生以上大樹,擴大心材比例。樹皮含單寧12-15%,可作栲膠原料。
藥用
根入藥,可以清熱解毒,活血止痛,安神。用於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創傷出血,瘡癬,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