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口鄉

香口鄉

香口鄉,位於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西北部的黃龍山腳下,地大物博、礦產資源是鄖西縣品種最多、儲量最大的鄉鎮,總面積居鄖西縣之首,轄19個村委會,人傑地靈,歷史悠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香口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湖北省十堰市
  • 下轄地區:20個村
  • 地理位置: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西北部的黃龍山腳下
  • 面積:269.44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20382人(2017年) 
  • 省份:湖北省
鄉鎮簡介,自然資源,行政轄區,歷史悠久,基礎設施,經濟建設,鄉土文化,新農村建設,風景名勝,黃龍洞,老人石,孔雀開屏,通天峽和龍井,地圖信息,

鄉鎮簡介

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香口鄉,鄉政府駐下香口,人口20382人(2017年),面積269.44平方千米(2017年)。轄19個村委會:下香口、八畝地、上香口、李師關、黃雲鋪、董家坪、黃竹扒、宋家河、黃沙河、老龍廟、沉溪河、棗樹埡、白岩河、倉房、六斗、孟川、湖嶺、白果溝、樹撐岩。 香口鄉位於鄖西西北部的黃龍山腳下,東承土門,南鄰馬安,西通上津,北倚陝西,距縣城22公里。轄20個村,132個組,20382人(2017年)。

自然資源

香口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版圖總面積269.44平方公里,居全縣之首。全鄉耕地總面積26352畝(其中水田3409畝、平地10352畝、坡地12591畝),山場總面積28.3萬畝(其中有林面積26萬畝)。
香口鄉(圖2)香口鄉(圖2)
香口鄉境內動植物品種繁多、量大質優,亟待開發的有馬頭羊、魔芋、神仙葉(豆腐柴葉)、黃姜、杜仲和板栗等。礦產資源是全縣品種最多、儲量最大的鄉鎮,已探明的金、磷、銅、釩、鐵、矽、和滑石等礦產資源品種有40餘種。
香口鄉水能資源尤以天河流域梯級電站開發前景廣闊,總投資2億元的水石門電站建設工程已拉開序幕。旅遊資源的開發潛力很大,境內有神秘幽深的黃龍洞、風光旖旎的楊家溝水庫、巧奪天工的樹撐岩、具有傳奇色彩的太子廟等景觀讓遊客嘆為觀止,流連忘返。

行政轄區

香口鄉下轄:
湖嶺村、孟川村、六斗村、白果溝村、棗樹坪村、樹撐岩村、倉房村、董家坪村、黃雲鋪村、李師關村、上香口村、下香口村、八畝地村、黃竹扒村、老龍廟村、沉西河村、白岩河村、宋家河村、黃沙河村、青龍山村、鄧家灣村、棗樹埡村。

歷史悠久

位於秦嶺南麓的鄖西縣香口鄉是一個版圖面積269.44平方公里的山區鄉,香口鄉三面環鎮,東承土門,南鄰馬安,西接上津,北靠陝西,距縣城以西22公里,轄19個村,132個組,20382人(2017年)。
香口鄉(圖3)香口鄉(圖3)
香口人文歷史淵遠流長。2004年6月省考古研究所在黃龍洞內發掘的古人類牙齒化石、伴生動物群化石及古人用過的器皿證實距今10萬年左右,人類祖先在此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明,距《鄖西縣誌》記載,廢帝二年(公元553年)曾在黃雲鋪設立開元縣。民主革命時期,陳庚將軍領導的十二旅司令部曾駐紮黃龍洞太山廟內,並設區政府。
香口人傑地靈,歷史悠久。境內黃龍洞內發掘的古人類牙齒化石、伴生動物群化石及古人用過的器皿證實距今10萬年左右,人類祖先在此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明。距《鄖西縣誌》記載,廢帝二年(公元553年)曾在黃雲鋪設立開元縣。民主革命時期,陳庚將軍領導的十二旅司令部曾駐紮黃龍洞太子廟,並設區政府。
2001年鄉鎮體制改革,原六斗、香口兩鄉合併組建新的香口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孕育了香口人民敦厚淳樸的民風,勤勞務實的作風。香口人民在丹江水庫、襄渝鐵路等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中流下了辛勤的汗水,作出了巨大貢獻。

基礎設施

香口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境內道路交通四通八達,省道“鄖漫” 公路(鄖西——陝西漫川)及“十漫” 高速公路(十堰—陝西漫川)並駕齊驅,穿腹而過,鄉村公路網路不斷延伸,通村水泥路全面鋪開。鄉中心集鎮建設初具規模,水電設施配套齊全,居住人口逾5000人;同時,村鎮建設發展迅速,沿“鄖漫”公路的八畝地、下香口、上香口、李師關、黃雲鋪、董家坪6個村莊集鎮“一線串珠”,大集鎮的格局雛形已成。電信、廣電、移動、聯通等各種信息設施全面開通,網路信號覆蓋率達80%以上。
香口鄉(圖4)香口鄉(圖4)

經濟建設

香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近些年來,鄉黨委、鄉政府本著“再窮不能窮思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難不能難百姓”的理念,緊扣“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即把握一個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推動兩個轉移(農村人口向集鎮轉移、農業人口向非農產業轉移),堅持三個先行(宣傳先行、規劃先行、基礎建設先行),培育四大產業(以推廣沼氣為紐帶的生態農業、以人為本的勞務輸出打工業、以礦產開發為主的工企業、以旅遊開發為依託的第三產業),落實五好目標(建設一個好班子、培養一支好隊伍、理清一個好思路、建立一個好機制、形成一個好的創業氛圍)。
香口鄉(圖5)香口鄉(圖5)
香口鄉大力發展以林、畜、菜、藥為主的農業,新建杜仲、板栗等基地25000多畝,發展訂單式藥材基地5000畝,退耕還林1.4萬畝,套種牧草3000畝,豬、牛、羊飼養量分別達到3.56萬頭、5500頭、3.58萬隻,新建大棚蔬菜示範基地20畝,種植大路菜9000畝;以磁鐵礦、釩礦、金礦、新型建材等礦產開發為重點的工企業發展迅猛,近兩年先後引進資金5000萬元,投資興辦了15個礦產開發加工企業,工企業年產值突破3500萬元,完成利稅350萬元;打工經濟異軍突起,年轉移輸出富餘勞動力7500人,勞務收入達到4200萬元,占據農民現金收入的半壁江山。
2005年底,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4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62元,鄉鎮企業總產值3500萬元,完成財政收入51萬元,全鄉居民存款餘額達3480萬元,民眾的住房、衣著、娛樂、出行等非食品性支出比例大增,手機、機車、彩電、空調、冰櫃等高檔消費品進入了尋常百姓家庭,農民的生活和消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全鄉的經濟社會保持了穩定健康的發展態勢。
2008年香口鄉畜牧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全鄉生豬存欄量達到3.5萬頭、出欄2萬頭;山羊存欄量達到3.8萬隻、出欄1.8萬隻。 “150” 養豬專業戶10戶, “1235”養羊專業戶20戶,其中養羊30隻以上的農戶全鄉達127戶,養殖能繁母羊20隻,年成活羔羊50隻的達65戶;畜牧業收入達2.5萬元,占全鄉經濟總收入的13.8%。
一組組鮮活的數字顯示著香口鄉畜牧產業發展的現狀和成效。香口鄉在抓好農業種植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以豬羊產業為主的畜牧業,為農民開闢了一條新的致富路。
香口鄉(圖6)香口鄉(圖6)
因地制宜制定優惠政策。在畜牧養殖方面,香口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不斷加大對畜牧業的投資力度,制定多項優惠政策來提高農戶養殖的積極性,2008年,投資13.6萬元為全鄉850頭能繁母豬全部投保,並給每頭母豬補貼100元。投入35萬元對養殖制定了大戶以獎代補政策:其中“1235”養羊大戶每戶每年獎勵8000元,“150”養豬大戶每戶每年獎勵4萬元,“150”小戶每戶每年獎勵7萬元;投入13萬元為養殖能繁母羊達20隻以上的農戶每戶補貼2000元。好的政策鼓舞了農民的養殖業信心,黃雲鋪村二組吳長春建標準豬欄兩個,飼養生豬450頭,出欄305頭,收入達到45.7萬元。
推動發展強化服務職能。為了確保全鄉的畜牧產業走上健康的發展道路,政府加強服務職能,2008年鄉政府與各村、鄉畜牧站對獸醫分別簽訂了雙向責任書,並制定了“七定”政策保發展,即“定人”,要求人員到村到戶;“定片”,全鄉劃定12個放一片,每片一個專職負責人;“定密度”,對國家納入強制防疫計畫的6種病,要求防疫度達到100%;“定時間”,對於全鄉的養殖戶一年最少要進行兩次全面防疫;“定標識”,建立耳標、免疫卡、免疫檔案三位一體的免疫標識;“定程式”,嚴格按照防疫技術操作程式,凡未按技術操作程式操作的人員,如出現問題由包村防疫人員負責經濟損失,對造成疫病流行的人員,要求承擔刑事責任;“定經費”,按照縣對想的定額經費,實行任務與經費掛鈎,任務完成突出,受到縣以上表彰的,由鄉另外獎勵3000元。2008年全鄉無一件疫情發生。同時,該鄉堅持典型引路,在孟川村二組建立“1235”養羊示範區,成為全市養羊典範。
自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來,湖北省鄖西縣香口鄉黨委提出“踐行科學發展觀,打造鄂西北蔬菜大鄉”,圍繞年初制定的“三三五”目標,強力推進蔬菜產業,採取跨區域布局建基地、分類型種植上規模、劃地域界限找市場、出台激勵政策加力度等措施,向鄂西北蔬菜大鄉目標邁進。截止目前,全鄉共發展設施菜300畝,水生菜2000畝,大露菜10000畝,蔬菜大鄉已見雛形。
跨區域布局建基地。該鄉以“一統三分”戰略為指針,堅持走一鄉一業之路。根據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等,把香口菜分為設施菜、高山菜和大露菜三個類型,設施菜主要集中在八畝地、下香口、上香口等村,高山菜主要在六斗片6個村,大露菜主要在鄖漫路沿線村,分區域布局建基地。
分類型種植上規模。堅持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走大塊大片之路。在八畝地、下香口、上香口發展設施菜;在六斗高山區域的6個村近4000畝的耕地發展胡蘿蔔、洋芋、高山小白菜;在鄖漫路沿線的董家坪、黃雲鋪、李師關、老龍廟及宋家河、沉溪河發展白菜、包菜為主的大露菜,形成了三大特色蔬菜品種區域。
劃地域界限找市場。鄉黨委制定了獎勵辦法,明確任務目標,按照“規模化生產,專業化種植,企業化經營”的原則,走特色行銷、訂單行銷、品牌行銷和外向行銷之路。瞄準高端市場,打造綠色無公害品牌,按照“開闢綠色通道,培育綠色市場、倡導綠色消費”的“三綠工程”要求謀劃生產;發展訂單農業,建立穩固的供產銷契約;利用“香口”的品牌和優勢,註冊商標,以名創牌,以質創牌;“走出去”行銷,針對不同消費群體提供專門產品和服務。全鄉已建立三個蔬菜銷售專班,奔赴十堰、西安、鄖西、襄樊等地找市場,長年聘請一名專業蔬菜銷售員,推銷香口蔬菜。
出激勵政策加力度。加大培訓力度。鄉黨委將制定長期發展規劃,力爭二到三年,達到一村一名專業技術人員,一戶一名蔬菜種植明白人,並且建立技術培訓基地和蔬菜試驗基地,走科技興菜之路;加大政策激勵力度。鄉黨委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大戶發展,建立專項資金用於新品種的引進、試驗和推廣,對發展設施大棚給予一定的補助,對發展大戶以獎代補給予政策性補助,同時建立蔬菜交易市場,對種植蔬菜區域優先給項目,積極配套地、水、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鄉已進入蔬菜種植和銷售的高峰期。

鄉土文化

香口鄉每逢佳節,學校組織的文藝宣傳節目在各村上演,成為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化現象。
春節、元宵是人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由農民自行組織的“龍燈、彩船、獅子”從正月初二開始到正月十六結束,走街串巷,走村入戶,農民每家高掛紅燈以示迎燈。玩燈玩得順利將預示著這一年風調雨順,否剛,農民將祈神以佑當年五穀豐登。
老年秧歌隊一直活躍在鄉街道,過去是自娛自樂,是廣告宣傳的一支重要力量,哪家開業、哪個單位有重要的活動,都要請上她們宣傳一番。
趕廟會、趕集也是該地的一種商業運作手段,每逢集、會農民都將自家生產的土特產運到集上、會上一天的時間,就會將自家的土特產變為現金。

新農村建設

香口鄉為強化幹部能力建設,香口鄉黨委、政府提出了“幹部服務在一線、政策落實在一線、問題解決在一線、和諧構建在一線、創新體現在一線、績效檢驗在一線”為主要內容的“一線工作法”。
幹部服務在一線。香口鄉黨員幹部堅持帶頭走出機關,深入村組農戶一線、深入農業生產一線、深入工程建設一線,為民眾提供方便、快捷、實惠的服務。每名黨員幹部每周深入一線的時間,不得少於3天,每月累計不得少於15天,每月走訪農戶不得少於30戶;並堅持做好民情日記,每月工作例會進行抽查。
政策落實在一線。香口鄉黨員幹部將主要精力放在農村政策的宣傳和政策的落實上,把黨對農村、農民、農業的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到千家萬戶,積極配合村組做好綜合治理、計畫生育、產業建設、惠農資金的發放等各項工作。
問題解決在一線。香口鄉黨員幹部堅持村組綜治例會制度和幹部巡村入戶制度,積極參與村、組矛盾糾紛排查和調處工作,妥善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
和諧構建在一線。香口鄉黨員幹部在香口鄉大力開展和諧機關、和諧村組、和諧院落等主題創建活動,真正把和諧構建在一線。
創新體現在一線。香口鄉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創新意識,香口鄉規定,每名黨員幹部在年度工作中要結合本部門、本單位和自己的崗位工作職責在工作方法上要積極創新,在工作績效上要有明顯改觀,並總結1-2條工作經驗在本部門或本單位進行推廣。
績效檢驗在一線。幹部全年的工作績效好壞由民眾說了算,年終鄉組織考核組到各村隨機抽查一定數量的民眾,對包聯村的鄉幹部、鄉直機關黨員進行測評打分,評分結果作為幹部評先彰優和獎金髮放的主要依據。
為使“一線工作法”得到有效落實,香口鄉採取宣傳發動、公開承諾、舉報追究、嚴格獎懲四措並舉,切實加強黨員幹部的思想建設、政治建設、作風建設。

風景名勝

黃龍洞

黃龍洞:現已探明的景觀有:金珠玉簾、猿猴倒掛、驪馬狂奔、麻姑獻壽、嫦娥奔月、玉池蓮花、龍宮、龍殿、龍床、曲徑迴廊、幽靜山莊、蛤蟆戀、趕龍太子、金童玉女、牧羊神童、金龜望月、鱷魚戲水、龍潭、龍橋、龍船、鑒真和尚、玉河、龍宴、蟠桃、石林、黃龍古塔、玉滴、樓上樓、音樂石等。省考古研究所從洞中發掘出的古人類牙齒化石和伴生動物群化石證實,距今4~10萬年人類祖先在此繁衍生息。
相傳,很久以前,在黃雲鋪的南頭,有一個洞,洞內盤踞一條黃龍,吸人作孽。一天,一黃袍少年沿河而上,吆喝入洞,須臾,一聲霹靂,少年騎龍出洞,騰空飛去,漫天黃雲,多時方散,人稱這少年為“趕龍太子”,黃龍洞由此而得名。明朝末年建“太子廟”於洞口,清朝乾隆四十六年又重建名曰:“泰山廟”,“文革”時期廟毀,碑記尚存。

老人石

老人石:處在楊家溝腦,一形似老人頭的巨石凌空獨坐在懸崖峭壁之上,頭向黃龍洞,似在欣賞著山川美景,似在述說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據當地老鄉介紹,每到傍晚時分,這“老人”便唱起山歌頌黃昏,依伴月亮度時光。

孔雀開屏

孔雀開屏:處在楊家溝腦,頭向黃龍山峰,展開的羽翅像在與黃龍山媲美,天工造化,惟妙惟肖。

通天峽和龍井

通天峽和龍井:處在楊家溝腦,峽谷百丈,天光一線,峽谷內小溪長流,四季不斷,龍井正在峽谷中間,口圓似盆,深不可測,四周峭壁倒映潭中,勾畫出一幅雲山俊圖。從潭中擷一捧龍水慢飲,清甜可口。

地圖信息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香口鄉政府(301省道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