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徐州香包的歷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戰國時期。漢樂府長詩《孔雀東南飛》中有“紅羅覆斗帳,四角垂香囊”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祥地,因此可以說,漢代時徐州香包工藝已經出現了。當時的香包都用高級錦繡製成,內儲茅香根莖或摻拌辛夷等香料。
歷經唐宋,到了明清時期,特別是清初,香包已成為愛情的信物了,而且香包作為佩飾盛行一時。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演變,逐漸形成了具有徐州地方特色的徐州香包工藝。至明清時期,香包不再屬於單純的日用品,同時被賦予了人文價值。
清代《古玩指南續編》中說,香包在三教九流中漸成為炫耀鬥富比巧的東西,一些士族階層,富商小販,他們不但比佩玉品位高下,還比所戴香包看出自哪位名家之手,看繡工如何,以及所用材料和鑲嵌金絲寶石華貴程度,儼然一度成為市面上一大流行趨勢。
文化特徵
藝術特色
徐州香包寄託著人們祈求祥瑞、辟邪納福、豐衣足食的美好願望,多喜慶吉祥題材,像龍鳳呈祥、松鶴延年、鴛鴦戲水、喜鵲鬧梅等。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徐州香包內容主題也在改變,出現了以戲曲臉譜、布袋和尚(招財)、觀音送福、麒麟送子、兩漢文化,卡通娃娃等作為主題,更適合當代人的需要。
徐州香包從造型的角度來看,具有新、奇、真、美的特點。敦實淳樸的形象,強烈的色彩對比,立體造型栩栩如生,觀賞收藏價值高。它的形狀繁多,有心形、菱形、圓形、蝴蝶形、錠形、花瓶形(安全)、矩形、滴狀娃娃形象等。
徐州香包與漢畫像石的藝術造型風格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徐州香包非常有裝飾性,生動、簡單、粗獷、質樸,部分刺繡又較為恭謹精緻,神形兼備、相得益彰、惟妙惟肖。
工藝特徵
徐州香包工藝特別以繡工而聞名,顯示著漢族人民的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精緻、圖案繁多、活潑生動、多彩,更多地使用民間蘊含吉祥辭彙和簡單誇張的花卉植物圖案,更喜歡使用溫暖的顏色,如大紅色或橙色、黃色,以突出華麗的美。同時,香包也具有藥用價值,這是香包一直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香包內儲的主要原料是根據秘方選擇的具有辟邪、養神功能的傳統中藥材,通過特殊加工,成為人們生活家居的必需品。
製作工序
徐州香包製作流程主要為配製中草藥( 18種中草藥研磨混合而成)、刺繡圖案、下板型、添加中草藥與PP棉、手工縫製、縫鎖邊緣、添加中國結等飾品、包裝等。
題材作品
徐州香包系純手工製作。徐州香包的內容多以喜慶吉祥題材為主,如龍鳳呈祥、鴛鴦戲水、松鶴延年、喜鵲鬧梅等,寄託著人們祈求祥瑞、辟邪納福、豐衣足食的美好願望。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徐州香包的題材也在發生著變化,出現了以戲曲人物臉譜、布袋和尚(招財)、麒麟送子、觀音送福、兩漢文化、卡通娃娃等為題材的作品。徐州香包的造型非常多,主要有心形、圓形、菱形、元寶形、蝴蝶形、花瓶形(保平安)、水滴形、長方形、人物娃娃等。徐州香包的傳統作品主要有《打春雞》《老虎頭》《獻壽桃》《粽子》《葡萄熟了》《春耕牛》《金童玉女》《虎頭鞋》《五毒包》《四喜娃娃》等。當代作品主要有《頑童》《百子嬰戲圖》《彩蓮圖》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流傳於江蘇省徐州市的香包製作技藝別具特色,為世所稱。徐州香包合實用性與觀賞性為一,它造型純樸,圖案精美,色彩艷麗,繡法工整細緻,內裝的中草藥能驅蚊防潮,淨化空氣,預防疾病。
傳承狀況
隨著社會的變遷,傳統民俗逐漸從現代生活中淡出,香包不再像以前那樣受人珍視。在機器縫製技術迅速發展普及的情況下,掌握傳統香包製作技能的藝人日漸稀少,徐州香包工藝瀕臨滅絕,亟待挖掘保護。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徐州文化館獲得“香包(徐州香包)”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香包(徐州香包)”項目保護單位徐州文化館評估合格。
傳承人物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18年2月14日,徐州馬莊首屆香包文化節在馬莊文化廣場舉辦,活動上展出了徐州香包作品。
2019年4月6日至7日,徐州市文廣旅局在雲龍湖市民廣場舉辦“非遺展示展演”。活動上展出了徐州香包作品。
2020年11月19日至22日,由滬蘇浙皖黨委宣傳部共同發起的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上海舉辦。展會上展出了徐州香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