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首都師範大學政法學院成立於1955年。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院成長為擁有哲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多學科多專業的綜合性學院,是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學院以“崇德求真,知行合一”為院訓,以“正直、誠毅、日新、博達”為學生品格為培養目標,著力打造優質的師生共同成長平台,形成了勤於學習實踐、勇於探索鑽研、樂於擔當奉獻的學院文化。
學院設有哲學系、法律系、政治學系、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4個系,12個研究中心,還設有文科綜合實驗室和模擬法庭等綜合性實踐教學中心和藏書豐富的校圖書館政法學院分館。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結構良好的教師隊伍,既有享有盛譽的學術名家,更有一大批在相關學科頗有建樹的中青年學術骨幹。學院現有教職工75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導師11人,碩士生導師2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3人;入選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2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各1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北京市級人選2人、北京市“拔尖創新人才”2人;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培養人選5人;獲得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稱號15人次。
學院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有哲學、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社會工作等4個本科專業,其中社會工作專業2007年獲得教育部“司法矯正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有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總計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有哲學、法學、政治學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和課程與教學論(含中學政治理論教學論、社會工作學科教學論方向)、教育碩士(學科教學)、MPA等總計2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學院現有北京市重點學科1個(馬克思主義哲學)、學校重點學科1個(中國哲學),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1個(宗教學),學校重點建設學科1個(法學)。“十二五”以來,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8項,其中重大招標項目2項,承擔學校“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哲學研究”。
政法學院現有全日制本科生500餘人,研究生300餘人,成人教育學生1200餘人。自1961年至今培養各類人才達八萬餘人。一大批畢業生已經成為國家建設的優秀人才。
文化傳統
學校領導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辛紅光
院長:陳新夏
黨委副書記:李靈
副院長:田國秀 高立平 吳高臣
專業設定
學院下設哲學系、法律系、政治學系、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系,有哲學、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社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5個本科專業;有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兩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總計1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有哲學、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課程與教學論(含中學政治理論教學論、法學學科教學論、社會工作學科教學論方向)、教育碩士(學科教學·思想政治教育) 等總計3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現有全日制本科生人,碩士生(含教育碩士)309人,博士生44人,成人教育學生近1000人。有博士後研究人員10人。多年來,為國家特別是北京市培養了大量各級各類人才,在各自崗位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承擔學校“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哲學研究”,有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政治教育)、學校重點學科3個(中國哲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2個(宗教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校重點建設學科1個(法學)。承擔國家及部委級科研項目60多項。
成果
“九五”以來,承擔並完成了學校“211工程”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設工作。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37項。出版專著30部,主編教材15部,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獎一等獎1項,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
多年來,為國家特別是北京市培養了大量各級各類人才。現有在讀本科生897人,碩士研究生120人,與清華大學共同培養博士研究生6人,在讀的成人教育和研究生主要課程進修班學員2800人。
我校進入“211工程”以來,學院建設了計算機房和多媒體教室,購置了一批現代化教學、科研和辦公設備及圖書音像資料,辦學條件得到了重大的改善。
政法學院的全體師生將在現有的基礎上抓住機遇、開拓創新,通過辛勤的工作和學習,在新的世紀中創造出新的業績!
地圖信息
地址:西三環北路83號首師大北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