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之春(1980年韓國發生的抗爭運動)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首爾之春(서울의 봄)是韓國發生的抗爭運動,又稱為“漢城之春”,發生於1980年3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城之春
  • 外文名:서울의 봄 
  • 別名:首爾之春
  • 年代:1979
  • 地點首爾
  • 對象:抗爭者
事件背景,事件經過,事件結果,

事件背景

由於朴正熙被擊斃,韓國政治舞台出現了短暫的解凍局面。以崔圭夏為首的新政府,適應各階層人民要求取締“維新憲法”的強烈願望,於1979年11月26日成立了“修改憲法審議特別委員會”,保證“在一年之內完成憲法修改工作,然後根據新憲法選舉總統。接著,又取消了《第九號總統緊急措施》,釋放了根據該命令逮捕的各界人士68人,同時解除了對著名人士金大中的軟禁,並恢復金大中、尹潽善等687人的一切政治權利。
全斗煥通過政變取得軍隊控制權後,口頭上說不會幹預國家政務,心中卻暗暗覬覦總統之位。而在野的民主勢力也空前活躍起來,人們用“漢城之春”這一說法來形容韓國民主化時代的到來。新民黨總裁金泳三、剛剛被解除軟禁的民主鬥士金大中是在野民主勢力的代表人物。二人都擁有眾多的支持者,都在為1980年總統競選作準備。金鐘泌在朴正熙身亡後任執政黨共和黨總裁,在許多大財團的支持下,也準備參加角逐。“三金時代”成為“漢城之春”的壯觀圖景。
韓國政治生活空前活躍起來,民主似乎有了希望,韓國迎來了所謂”漢城之春“,低沉過一個時候的民主化運動又重開放絢麗之花,人民充滿希望地歡呼民主政治時代的來臨,然而新的鬥爭序幕拉開了。

事件經過

1980年3月,隨著大學生結束假期重返校園,學校民主化運動開始在首都漢城(現首爾,下同)及地方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展開,“漢城之春”迅速蔓延開來。學生們紛紛走上街頭,他們要求批判私學體系、廢除續聘制度、改善軍事教育模式、拒絕軍營集體訓練制度、解除戒嚴令、維新體制殘餘勢力下台。伴隨學生遊行示威一同出現的還有全國各地數以百計的勞資糾紛。與此同時,國內外關於朝鮮可能藉機進攻韓國的相關報導也開始頻繁出現。新軍部及中央情報部甚至發布了“朝鮮南侵”的訊息,表示朝鮮可能會在5月15日至20日之間發起軍事行動。國內政治局勢變得愈發混亂。
1980年5月14日,數以萬計的學生聚集在漢城等城市,抗議政府持續實施的戒嚴令。政界及民間對於軍人干政的焦慮愈發嚴重。5月16日,在金泳三和金大中的共同宣言督促以及對軍人藉機大肆鎮壓學生運動的擔憂之下,學生抗議者取消了既定的大規模示威遊行計畫以等待政府回應。另一方面,5月15日,在國會憲法修訂特別審議委員會中,民主共和黨與新民黨就解除戒嚴令與總統直選等重要議題達成協定。但等待他們的是新軍部於5月17日頒布的擴大至全國範圍內的戒嚴令和對政黨、國會、集會等政治活動的全面禁止(5·17緊急戒嚴事件)。

事件結果

此後,金大中、金泳三、金鐘泌等重要政治領袖遭到逮捕羈押或軟禁,申鉉碻內閣集體下台,崔圭夏喪失總統實權。至此,全斗煥領導下的“新軍部”掌握了操控國家命運的大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