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當代黎族文學研討會2010年5月17——18日在海南省澄邁縣金大拉酒店會議室隆重召開,由海南省作協主辦、澄邁縣委、縣政府協辦。這次研討會是我省首次舉辦研究黎族文學專題會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首屆當代黎族文學研討會
- 地點:海南省澄邁縣金大拉酒店
- 主辦:海南省作協
- 舉辦時間 :2010年5月17—18日
簡介,參會人員,發展歷程,研討情況,社會影響,
簡介
參會人員
《民族文學》雜誌社主編葉梅、海南省作協主席孔見,以及李少君、崽崽、單正平、伍立楊、蔣子丹等知名作家、學者,海南省委宣傳部、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及我省部分市縣文聯主席等60多人參加研討會。
發展歷程
黎族書面文學的歷史開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延續至今大約有近四十年時間,本次研討會研討的當代黎族文學,就是這個時期的黎族文學。
作為一種書面文學的當代黎族文學,是海南文學版圖中十分重要的板塊,屬於本土文學的範疇。它走過了將近四十年不尋常的歷程,湧現出了龍敏、王海、亞根、黃照良、高照清、董元培、黃仁珂、黃學魁、阿培、符玉珍、王藝、王積權、韋海珍、黃榮彬、王斌、陳文平、文洪、高青等一批中青年作家,形成了自己的作家群,出版了《黎山魂》等八部長篇小說和數量可觀的詩歌散文作品,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在解讀黎族作家的作品時,許多專家認為,黎族文學是我國多民族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遺產,新中國成立後,書面文學也蓬勃發展,現已形成一支規模可觀的作家隊伍。龍敏、亞根、王海、董元培、黃照良、高照清、黃仁軻是這支隊伍中的佼佼者,他們的作品在黎族文學史上有重要意義。
研討情況
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副會長李鴻然認為,黎族作家的作品,多側面地反映了黎族人民的社會生活和精神風貌,如龍敏的《黎山魂》,以史詩的規模,再現了黎族人民爭取翻身解放的戰鬥歷程,表現了黎族人民的精神魂魄,作品對熱帶雨林的描寫精彩紛呈,是中國多民族文學的重要成果。
與會專家認為,龍敏的小說創作成就對黎族作家具有示範意義:第一,為黎族文學創立了典範的書面文學標本;第二,為黎族文學建立了健全的小說樣式;第三,作品忠實地反映了民族生活和民族心理,具有審美的和文化的雙重意義。亞根是生活在現代城市的知識分子,他把對黎族文化的熱愛,把對自己家鄉大山深處千百種生命的深情,都融在了具體的文學描寫之中。高照清的散文,可以概括為將黎族日常生活美學化。他的詩化散文具有多重參考價值,比如文學、社會學、人類文化學等方面。與會者還指出,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只有守住黎族文化才有黎族文學的產生。希望通過文學影響力,讓越來越多的人來保護黎族文化。
有的專家指出,非黎族作家寫黎族生活的文學作品,從不同的文化視角來反映黎族生活,是否也可視為黎族文學的一部分?早在《黎山魂》之前,知青作家張健人就創作過描寫上世紀六十年代海南黎族人民衝破舊習俗、走向現代文明生活的黎族風俗小說《魔谷》。不久前作家關義秀創作出版了長篇小說《五色雀》,這些非黎族作家創作的黎族文學作品,都對黎族作家的寫作不無啟發。少數民族獨特的宗教、精神、文化資源,也應該是漢族作家創作汲取的源泉。
與會專家認為,黎族作家的漢語寫作,標誌著黎族文學在自己的歷史上跨出了很大的一步,完成了黎族文學由文學的原始形態向現代形態的飛躍。黎族文學在小說創作上已經有了整齊的題材序列,進行散文、詩歌、評論等體裁創作的黎族作家隊伍也日趨壯大。經過近四十年來的努力,黎族文學已經鋪墊好起飛的跑道,黎族作家不應該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業績。
《民族文學》主編葉梅說,少數民族文學要提升質量,就一定要提高少數民族作家的素質。在文學作品中,少數民族內容是稀缺資源,少數民族作家是否在原來的思考上超越以前,取決於要在過去基礎上是否有所創新。她非常關心黎族文學和黎族作家的創作情況,期待黎族作家群能夠產生更多成功的耀眼的作品。
作家蔣子丹等認為,黎族作家生活中使用黎族口頭語言,寫作中使用漢語國語,其寫作帶有某種“翻譯”性質,創作上的困難是我們難以體會的。如何突破這個瓶頸,探索出一種各民族同胞都能夠讀懂,又不失本民族特性的表達方式,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不論如何,黎族作家應當忠實於民族生活和自己內心的體驗。
與會者在充分肯定黎族文學取得的成就的同時,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並對黎族文學的未來充滿期待。
黎族作家龍敏、亞根、黃照良、高照清、黃仁珂、董元培等人分別介紹自己的文學創作情況。海南省知名作家張浩文、單正平、蔡旭、李少君、崽崽、林森重點介紹了龍敏、亞根、黃照良、高照清、黃仁珂、董元培的創作情況,引起了與會學者的興趣,得到了與會代表的認同。
社會影響
會議家對近年來黎族文學事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對今後黎族文學事業的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
海南省作協主席孔見表示,此次研討會是海南文學史上、也是中國文學史上首次研究黎族文學的專題會議。海南省作協準備藉此機會,推出一期黎族文學專號或專刊,作為成果展示。省作協有意申請創辦一個黎族刊物或者恢復《五指山文藝》,讓它作為一個載體把黎族文化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