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韻無窮的麥克盧漢

餘韻無窮的麥克盧漢

本書收錄了麥克盧漢20篇經典論文,跨度41年。

書中的文章分兩類:文藝批評和媒介理論。但文藝批評的文章並不囿於純文藝批評,同時涉及跨學科研究和媒介研究。

麥克盧漢把媒介界定為人體或人腦的任何延伸,藉以拓展語言分析技法,將其用於更大的語境,用以分析人的經驗和社會組織的全部領域。他是媒介分析師和教育改革家。

本書的問世提供了獨特而豐饒的一瞥,使我們一窺麥克盧漢興趣的多樣和思想的統一。麥克盧漢的文學分析打上了“實用批評”的烙印,那是吸收理查茲、利維斯等劍橋名流留下的印記,他的多部作品都是在書中論文的基礎上孕育而來。

麥克盧漢的“地球村”“延伸論”“資訊理論”“冷熱媒介”等思想影響了兩個世紀的學者和普通老百姓。本書必是“麥迷”體會“麥大師”博大精深、餘音繞樑的佳作。

基本介紹

  • 書名:餘韻無窮的麥克盧漢
  • 作者:[加]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
  • 原版名稱:Marshall Mcluhan Unbound
  • 譯者:何道寬978-7-111-55024-2
  • 頁數:284頁
  • 定價:50.00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10
  • 開本:16開
目錄,譯者序,書序,作者簡介,

目錄

譯者序 說不盡的麥克盧漢
序(特倫斯·戈登)
第一篇 印刷術與社會變革 // 001
第二篇 機印書對16世紀語言的影響 // 021
第三篇 論電氣世界裡的因果關係(麥克盧漢與內維特合著) // 031
第四篇 環境與反環境的關係 // 053
第五篇 人造衛星上天,地球成了劇場,觀者不復存在,唯有演員登場 // 063
第六篇 沒有書面文化的文化 // 075
第七篇 電子時代的人文學科 // 088
第八篇 《傳播的偏向》序 // 098
第九篇 論美國廣告 // 108
第十篇 剖析布萊克與好萊塢 // 118
第十一篇 切斯特頓:實踐型神秘人物 // 125
第十二篇 角色、面具和表演 // 137
第十三篇 空間、時間和詩歌 // 153
第十四篇 作為政治形式的新媒介 // 161
第十五篇 作為藝術形式的媒介 // 168
第十六篇 媒介適合傑里科之戰 // 176
第十七篇 媒介即訊息 // 182
第十八篇 神話與大眾媒介 // 194
第十九篇 媒介定律 // 204
第二十篇 皇帝的舊衣 // 211
附錄A 麥克盧漢年譜(簡明版) // 218
附錄B 麥克盧漢畫像:媒介理論的播種者和解放者 // 220
譯者簡介 // 265
譯者後記 // 267

譯者序

說不盡的麥克盧漢
一、題解
McLuhan Unbound是何意?如何譯?頗費踟躕。
unbound直解有三種意思:①未裝訂的(活頁/散頁);②無束縛的;③無邊無際的。
McLuhan Unbound想要傳達兩層意思:
(1)本書採用函裝的形式,一函20卷;
(2)暗示麥克盧漢的作品博大精深、餘音繞樑。
編者特倫斯·戈登教授是加拿大著名的語文學家、傳播學家,他名下論麥克盧漢的專著和編著將近10種。McLuhan Unbound這一書名顯示,戈登教授深悉麥克盧漢之言辭的雋永。
基於此,我們將中譯本定名為《餘韻無窮的麥克盧漢》。
二、兩個姐妹篇
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公司委託我操刀主譯麥克盧漢的4本書:《媒介即按摩:麥克盧漢媒介效應一覽》《媒介與文明》《餘韻無窮的麥克盧漢》《指向未來的麥克盧漢:媒介論集》。前兩本是語錄體、姐妹篇,圖文並茂;後兩本是比較“規範”的論文集,構成另一個姐妹篇。《餘韻無窮的麥克盧漢》闡述了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兼及文藝批評和社會批評;《指向未來的麥克盧漢:媒介論集》只有一個焦點:媒介理論。
《媒介即按摩:麥克盧漢媒介效應一覽》和《媒介與文明》由超級“麥粉”編輯,是姐妹篇,語錄體,圖文並茂,這有利於普及馬歇爾·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便於讀者理解媒介對人的心理、人類文化和社會產生的深刻影響。
《餘韻無窮的麥克盧漢》和《指向未來的麥克盧漢:媒介論集》由學院派名家編輯,貝海拾珠,集納麥克盧漢40餘年有關媒介理論的論文,有利於麥克盧漢研究的深入開展。
三、三波麥克盧漢熱
20世紀60年代,麥克盧漢橫空出世,名震全球。
第一波麥克盧漢熱旋即興起,巔峰是1964年的代表作《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和1969年3月號《花花公子》雜誌發表的超長篇《麥克盧漢訪談錄》。麥克盧漢像一顆巨星,以其獨特的媒介理論照亮傳播學晦暗的一隅;他又像一顆短命的彗星,於20世紀70年代黯然褪色。
第二波麥克盧漢熱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因網際網路而起。
第三波麥克盧漢熱興起於21世紀初,與網際網路的第二代媒介,即“新媒介”或“新新媒介”,同步推進,又借其百年誕辰的東風而勢頭更猛。
第一波麥克盧漢熱令人震撼,標誌很多,但毀譽參半。歌頌者稱他為“繼牛頓、達爾文、弗洛伊德、愛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後最重要的思想家”“高級祭司”“北方聖人”。“麥克盧漢學”隨之而起。
20世紀90年代,第二波麥克盧漢熱興起。全球化、信息化、網路化、數位化的加速使人們赫然頓悟:原來麥克盧漢是對的!新媒體的喉舌《連線》(Wired)1993年的創刊號封他為“先師聖賢”。推動這次熱潮的有研究麥克盧漢的專著、專刊、傳記和專題研討會。其中的大量成果已譯介到我國,要者有:《數字麥克盧漢》(1999)、《虛擬現實與麥克盧漢》(2000)、《麥克盧漢傳:媒介與信使》《麥克盧漢書簡》《麥克盧漢如是說:理解我》。這一波的麥克盧漢熱全盤肯定麥克盧漢,以2000年春季的《澳大利亞國際媒介》專輯為典型,這一組8篇文章都交口稱讚,不再有任何的負面批評。麥克盧漢“復活”啦!
第三波麥克盧漢熱興起於2010年前後,以麥克盧漢百年誕辰紀念活動為高潮。國外的主要成果首推林文剛(Casey Man Kong Lum)撰寫的《媒介環境學:思想沿革與多維視野》(北大,2007;巨流,2010)。這本書是媒介環境學的小百科全書,以紀傳體的方式介紹了該學派10餘位代表人物,是該學派劃時代的成就。媒介環境學派已經進入自覺反思、系統總結、清理遺產、推陳出新、問鼎主流的新階段。
這個階段特別值得注意的還有兩本書:特倫斯·戈登編輯的《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增訂評註本)》和羅伯特·洛根的專著《理解新媒介:延伸麥克盧漢》。洛根是麥克盧漢思想圈子在世的不多的權威人士之一,這本書是對麥克盧漢思想的權威解讀和延伸。
四、麥克盧漢研究的三次飛躍
世人的麥克盧漢研究完成了三次飛躍。三次飛躍的代表是三本書,它們是:萊文森的《數字麥克盧漢》(1999/2001)、特倫斯·戈登編輯的《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增訂評註本)》(2003/2011)和羅伯特·洛根的《理解新媒介:延伸麥克盧漢》(2000/2012)。萊文森是麥克盧漢的私淑弟子,戈登是麥克盧漢的傳記作者和批評家,洛根是麥克盧漢的同事及其思想圈子的核心成員。
中國讀者非常熟悉萊文森,因為他的7部哲學和傳播學著作已經由我悉數引進國內。他是“數字時代的麥克盧漢”,是橫跨哲學、傳播學、媒介理論、科幻文藝、音樂的奇才。
《數字麥克盧漢》是一本三合一的書,既是麥克盧漢評傳,又是一部專著,而且是“信息化新紀元指南”。它痛快淋漓、論說清晰、內容豐瞻,分14個專題研究麥克盧漢,每個專題用一條麥克盧漢語錄破題,同時用作者的一句話解題。
《數字麥克盧漢》是麥克盧漢研究的第一次飛躍,有了它的解讀,難以讀懂的麥克盧漢就容易理解了。
《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增訂評註本)》完成了麥克盧漢研究的第二次飛躍。該書2003年編訂,2011年由譯林出版社推出中譯本,以紀念麥克盧漢百年誕辰。這個增訂評註本的最大貢獻是:
(1)“規範”了麥克盧漢。眾所周知,麥克盧漢的著作從來就不遵守圖書的一般規範,沒有注釋、附錄或索引。戈登為這個增訂評註本編制了人名索引、主題索引,加了注釋。
(2)“特倫斯·戈登的序”提煉了麥克盧漢的10條理論:泛媒介論;媒介成雙結對;言語和電光是不結對的兩個例外;媒介影響;新媒介不替代舊媒介;媒介冷熱的意義;媒介對神經系統的“關閉”和“截除”影響;媒介的“內爆”產生“地球村”;媒介引起感知比率的變化;理解媒介就是理解新舊媒介的關係。
(3)增補了兩個非常重要的“附錄”和“關鍵字”。“附錄A”是麥克盧漢的“理解新媒介研究項目報告書”(1960年6月30日),首次刊布,這是1964年版《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的雛形。讀者可以藉此追溯麥克盧漢思想形成和發酵的過程,體會他創新思想坎坷的命運。“附錄B”梳理、批駁了“評論界對《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的批評”。
(4)為每一篇撰寫編者導讀,提供理解麥克盧漢思想的鑰匙和指南。
麥克盧漢研究的第三次飛躍由洛根完成,集中體現就是他撰寫的《理解新媒介:延伸麥克盧漢》。該書對麥克盧漢的方法論(38種)做了很全面的總結。這是繼萊文森《數字麥克盧漢》和戈登《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增訂評註本)》之後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對麥克盧漢媒介理論最詳盡、最權威的解讀。
洛根這本書是對麥克盧漢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全書分三部:第一部是作者的媒介理論;第二部逐一講解新媒介對麥克盧漢所論媒介的影響,有所更新;第三部用麥克盧漢的視角解讀“新媒介”,有所創新。
五、中國麥克盧漢研究的新氣象
麥克盧漢是傳播學媒介環境學派的主帥和旗手,麥克盧漢研究和媒介環境學研究難分難解。30餘年來,大中華地區的麥克盧漢研究成績斐然。研究伊尼斯、麥克盧漢、波茲曼、沃爾特·翁、萊文森等學者的文章難以計數,也難以窮盡檢索。這裡的介紹只限於最重要的論文和專著。
2002年,張詠華的《媒介分析:傳播技術神話的解讀》(復旦)問世,這是國內第一部從技術哲學視角研究麥克盧漢及其學派的專著。2000年,她發表論文《新形勢下對麥克盧漢媒介理論的再認識》(《現代傳播》2000年第1期),修正自己對麥克盧漢的“酷評”。
2002年,何道寬率先評論多倫多學派,發表論文《多倫多傳播學派的雙星:伊尼斯與麥克盧漢》(《深圳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
2005年,國內第一篇研究麥克盧漢及其學派的博士論文問世,題名《媒介形態理論研究》(李明偉)。
2006年,媒介環境學會副會長林文剛博士訪問深圳大學,我們決定將media ecology定名為“媒介環境學”,而不是“媒介生態學”。
2006~2010年,林文剛主編並撰寫的《媒介環境學:思想沿革與多維視野》的簡體字版和繁體字版先後問世。
2007~2010年,何道寬主編並翻譯的“媒介環境學譯叢”(包括4本書)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印行,書名是:《媒介環境學:思想沿革與多維視野》《口語文化與書面文化》《技術壟斷》《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
2008年和2011年,范龍從現象學角度研究麥克盧漢及其學派的兩部專著先後問世,它們是:《媒介的直觀:論麥克盧漢傳播學研究的現象學方法》(暨南大學)、《媒介現象學:麥克盧漢傳播思想研究》(南京大學)。
2010年,國內第一部以“媒介環境學”命名的專著問世。李明偉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訂出版了《知媒者生存:媒介環境學縱論》(南京大學)。
2004年,胡翼青的《傳播學:學科危機與範式革命》(首都師大)全面考察傳播學各學派,滿懷憂思,推進學科發展,自然也助推了麥克盧漢研究。
2007年,胡翼青追蹤媒介環境學的源頭,出版專著《再度發言:論社會學芝加哥學派傳播思想》(大百科),提醒學界注意傳播學的平衡發展,功莫大焉。
同年,吳予敏主編的《傳播與文化研究》(北大)刊布了媒介環境學研究專輯,收錄了何道寬、陳世敏、胡翼青、李明偉等人的論文。
2011年前後,國內學者紀念麥克盧漢百年誕辰,呼應麥克盧漢研究的第二次飛躍和第三次飛躍,發表了大量的成果。
2011年,《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增訂評註本)》中譯本印行,這本書是麥克盧漢研究第二次飛躍的標誌。
同年,國內紀念麥克盧漢百年誕辰的幾個研討會召開,數十家媒體刊布了數十篇文章和訪談,影響較大者有《國際新聞界》(2011年第7期)推出的紀念麥克盧漢專輯,含4篇文章,撰稿人為何道寬、胡翼青、范龍和王曉剛。
同年,紫金網刊布麥克盧漢百年誕辰的“媒介環境學專輯”,含20餘篇論文,供稿者有何道寬、胡翼青、秦州、李明偉、魏武揮等。這個專輯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國內媒介環境學研究的水平。
2012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印行了羅伯特·洛根的《字母表效應:拼音文字與西方文明》和《理解新媒介:延伸麥克盧漢》,兩者都是媒介環境學的代表作,後者是麥克盧漢研究第三次飛躍的標誌。
同年,我發表了麥克盧漢和萊文森的簡明評傳,各3萬字,收入《影響傳播學發展的西方學人》(戴元光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題名分別為《麥克盧漢:媒介理論的播種者和解放者》和《萊文森:數字時代的麥克盧漢,立體型的多面手》。
多年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的金惠敏先生一直進行麥克盧漢、莊子和海德格爾思想的比較研究。2012年,他發表紀念麥克盧漢百年誕辰的文章《“媒介即信息”與莊子的技術觀》(《江西社會科學》,2012年第6期)。2014年,他主持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發表50周年紀念專輯共4篇文章(《中國圖書評論》2014年第11期),他比較研究的中英文專著即將問世。
大中華地區的媒介環境學和麥克盧漢研究在世界學林享有一席之地,受人尊敬。
何道寬
於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
深圳大學傳媒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
2016年1月10日

書序

本書含麥克盧漢論文20篇,跨度41年。他的思想宛若《芬尼根的守靈夜》
(Finnegan’s Wake)里的利菲河,在觸摸河岸的過程中使自己越來越豐沛,並最終回歸河源。在40年的思想之旅中,他從英語文學(見第十一篇“切斯特頓:實踐型神秘人物”)駛往創新的領地,把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和人類學熔於一爐(見第十九篇“媒介定律”)。其間,在電氣技術主導的形勢下,他呼籲實施教育改革。不過,他這個教育改革計畫建立在媒介分析的基礎上,早已潛隱在語言技巧的控制中,那是他在劍橋大學英語學院攻讀碩士時學到的技巧。
麥克盧漢把媒介界定為人體或人腦的任何延伸,藉以拓展語言分析技法,將其用於更大的語境,用以分析人的經驗和社會組織的全部領域。這就是麥克盧漢的天才。他有效地破除了語詞和事物的區隔,把語詞和武器、電話和電視、貨幣和電影放在同一立足點上,提出一個統一、整合的分析框架,使他自己和讀者都能深入布萊克與好萊塢一探究竟(見第十篇“剖析布萊克與好萊塢”)。
這20篇文章過去未曾結集出版,本書的問世提供了獨特而豐饒的一瞥,使我們一窺他興趣的多樣和思想的統一。麥克盧漢的文學分析打上了“實用批評”的烙印,那是吸收理查茲、利維斯等劍橋名流留下的印記,他在20世紀30年代師從這些名流。這裡有他對廣告世界的觀點(見第九篇“論美國廣告”),繼後出版的第一部專著(《機器新娘:工業人的民俗》,1951)也論及同一主題。“論美國廣告”一文和《機器新娘:工業人的民俗》對應。這個文集有他首批跨學科研討會的成果,那是20世紀50年代他與多倫多大學同事切磋的成果。
此間,《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1964)一書里充分展開的主題已經在他給叢刊《探索》(Explorations)撰寫的文章里呈現出來,《探索》是上述跨學科研討會的產物。其中一些文章被納入這個文集,它們是《沒有書面文化的文化》《作為政治形式的新媒介》《作為藝術形式的新媒介》《媒介適合傑里科之戰》。《谷登堡星漢璀璨:印刷文明的誕生》(1962)一書也是在《探索》的文章里孕育的。孕育《谷登堡星漢璀璨:印刷文明的誕生》的其他文章有《印刷術與社會變革》《機印書對16世紀語言的影響》。這兩篇文章在《谷登堡星漢璀璨:印刷文明的誕生》出版的前5年裡發表,不僅指向即將出版的《谷登堡星漢璀璨:印刷文明的誕生》,而且是對該書珍貴的補充。
《印刷術與社會變革》區分作為心理活動的參與和作為感官涉入程度的參與,認為過程和運動是生產和消費的母體。文章指出,語言的複雜度與技術對語言的文化影響呈現出逆相關關係。這篇文章斷然拒絕相對論,研究技術變革的心理動力關係。《機印書對16世紀語言的影響》論及視覺空間的動力學、反直覺觀察(攝影術傾向聽覺),簡述暗喻的局限,勾勒出語言結構的複雜度與感知偏向的相關性,端出印刷技術加速符號還原的圖形快照。
符號學是索緒爾20世紀初推出的理論框架,藉此,他提出拓荒性的語言學方法論。麥克盧漢在學術生涯稍晚時才接觸到索緒爾,但本文集的幾篇文章說明,索緒爾和麥克盧漢思想中的基本觀念擁有共同的區域,《人造衛星上天,地球成了劇場,觀者不復存在,唯有演員登場》和《神話與大眾媒介》就是這樣的文章。那時,麥克盧漢明確區分結構主義和20世紀中葉語言學裡隱含的結構,結構主義的根源是19世紀的象徵主義詩歌和繪畫。在《媒介即訊息》里,他解釋了結構主義語言學何以會錯。
本書集納的文章互補性強。突出的有《作為藝術形式的媒介》《作為政治形式的新媒介》《論電氣世界裡的因果關係》《環境與反環境的關係》。請讀者欣賞其互補關係,它們使我們洞察麥克盧漢的方法和意義、媒介和訊息、感知和程式。馬歇爾·麥克盧漢是媒介分析師和教育改革家。
特倫斯·戈登

作者簡介

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1911—1980)是加拿大文學批評家、傳播學家、傳播學媒介環境學派一代宗師,被譽為20世紀的“思想家”“先知”“聖人”。以“地球村”“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訊息”等論斷名震全球。
“麥克盧漢學”已然成為世界範圍的顯學。隨著2011年世界各地麥克盧漢百年誕辰紀念活動的展開,第三次麥克盧漢熱已經形成。他的思想跨越國界,跨越學術邊界,已經並將繼續產生深遠的影響。
麥克盧漢的代表作有《機器新娘:工業人的民俗》《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谷登堡星漢璀璨:印刷文明的誕生》《媒介定律:新科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