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餘澤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福建省
- 出生日期:1893年6月11日
- 逝世日期:1956年11月22日
- 職業:化學教育家
- 畢業院校:約翰霍布根大學
- 代表作品:《實用化學》、《最新定性分析》
- 性別:男
人物介紹,技術成就,簡歷,主要論著,
人物介紹
餘澤蘭,又名余蘭圓,曾用名余馥庭,1893年6月11日出生於福建省古田縣路上鄉一貧農家庭。由於家境貧寒,10歲時便過繼到在閩侯經商的族叔余祖裕(字仰山)家,他的籍貫亦隨之改為福建閩侯。余祖裕夫婦待他如親生骨肉,雖然經營的是小本生意,但是仍然供養餘澤蘭上學讀書。餘澤蘭自幼聰慧好學,學習成績優異,順利地考入了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918年他於該校畢業,被選派到美國公費留學。在美國留學的4年半中,他先後在約翰霍布根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並從此開始了在化學領域裡的辛勤耕耘。
技術成就
以教書為業,編譯大量化學教材
20年代,中國的科學文化和教育事業在國際社會中均屬落後狀態。餘澤蘭決心振興中國化學事業,他選擇了教書育人的道路。1924年回國後,他一直奮鬥在教育崗位,南北輾轉受聘於十幾所高等院校,講授過分析化學、有機化學、農業化學、生物化學、營養化學、農產分析、農產製造、釀造學、土壤學、肥料學等多門課程,在當時化學教育界有較高的聲望。在他所指導的學生和研究生中,有不少人後來成了化學界的知名教授、學者。
在教學生涯中,餘澤蘭翻譯、寫作了大量專業教材。在授課中,他注意到當時的教材多採用西文原本,中文的化學教材十分匱乏,學生往往因外文水平的障礙而費時多、收益少,於是,他在課餘積極從事翻譯工作,並結合自己教學和科研的實際經驗,編寫中文教材。正如他在《實用有機化學》一書的序言中所述:“東西洋各強國工廠林立,致力製造、輸出之食品、織物、染料、炸藥、藥品及化妝品亦無一而非有機化合物也。吾國今日尚欲轉貧弱為富強,非先發展化學工業不成功。欲圖化學工業之發展,不可不先提倡及推廣有機化學教育。吾國化學教育雖已興辦甚久,但有機化學教本尚付闕如。蘭(餘澤蘭)在國內專任化學教授已十餘年,當趁課餘之暇,蒐集泰西各名人之有機化學出版品,加以校讀及比較,並擇善者而譯焉。”他所編寫的教材,有不少已經出版並作為當時的適用教材或化學實驗的指導用書,有的還被再版使用。如他在東北大學時編譯的《實用化學》一書,自1931年出版後,連續5年,年年再版發行;1934年出版的《最新定性分析》也被兩度再版。1935年出版的《農產分析與工業分析》是他在河北省立農學院時編寫的。他寫道:“分析化學之意義及用途甚為廣大,需求日益增多。……西哲有言,農產分析及工業分析可為化學學生立身致用之砥柱,……近年來,吾國工商業及其監督機關已由萌軔時代而入茂盛時期。但分析化學人才及教材深感缺乏。蘭本十餘年之教學及研究經驗,集成斯篇以為有志於斯道者之津梁。”(原書《序言》)。該書既可用做教材,又可作為農業研究所、商品檢驗所等化驗室指導分析用書。再如,他與榮甫合譯的《有機化學實驗》一書,曾先後10餘年被多所院校用作教科書及參考書。他一生共出版專著10餘部,其中大多數是為教學需要而編譯、寫作的。
積極從事科研,改進分析方法
餘澤蘭是中國早期化學界的專家之一,其工作領域涉及分析化學、生物化學、有機化學、農業化學等多方面。生前為中國化學會會員、中國生物化學學會會員。1933年在中國化學會第一屆年會上,他宣讀了論文《羊角椒之化學成分及生理作用》,是大會宣讀的7篇論文之一;會上他還提出了“請教育部在注重農醫工案須先特別增加經費充實各化學室設備”的提案,為大會所提出的18項提案之一。他還被推舉為《化學》雜誌的第一批(12名)編委之一。
在教學工作的同時,餘澤蘭很重視化學實驗和研究工作。一方面,他及時地將國外的化學學術成果譯成中文介紹給國內同行,並不斷吸取國外新知識充實和改進自己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在積累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他又積極參與化學科研工作。為了學習和研究國外化學方面的新成果,他學習並掌握了英語、德語、日語、俄語4門外國語,可以熟練地進行翻譯和寫作。他所發表過的中、外文學術論文總計百餘篇。文章涉及面較廣,側重於分析化學方面。
早在1923年,餘澤蘭就提出了植物油的新的測定方法,並於同年在美國化學會志上摘要發表。
1927年發表的《護生素》一文,表明了他是在中國介紹並闡述“護生素”(即今維生素)的先驅學者之一。
1930年他提出的《分析鋁鐵組金屬之新系統》,與諾伊斯(A.N0yes)系統比較,既節省時間,又不用另外手續除去磷酸根、鈷根,鑑別法較諾伊斯快得多,且鑑別較為可靠、分析結果較為準確。
在1932年發表的《酸根分析新系統》一文中,他改良了諾伊斯的酸根分析系統,將一切普通酸根分為5組,即碳酸根組、氯化根組、磷酸根組、硫酸根組及氯酸根組,並詳細論述了各組內的酸根的區分及鑑定方法。
在《羊角椒之分析》一文中,他根據大量實驗事實,建議用無水酒精作為分析羊角椒的提取劑,並提出了一種新的鑑定方法,來測定羊角椒各部分的含氮量。
他還根據進出口及商品檢驗的需要,提出了關於花生油定量分析的新方法。該方法具有6大優點,克服了以往鉛皂鹽和乙醚方法的弊端。
將化學理論拓展到實用技術領域
在教學和科研中,餘澤蘭一貫重視將化學理論運用於實用技術,密切關注有實用價值的方法和技術問題。1935年他和張國維共同編譯的《百種有機化合物之製法》,就是一部對製造有機化合物具有指導意義的重要參考書。原文是德國著名化學家費歇爾(E.Fischer)的著作,共提出了有機化合物的90種製法。後來德國化學教授海費立(B.Helferich)刪去原著中14種製法,又增進9種新的製作方法。餘澤蘭認為,有機化學在中國僅處於萌芽時期,方法的介紹不妨越多越好。故將原著的90種方法酌改為91種,再加上海費立所增加的9種,總計介紹了100種製法。
在多年執教於農業院校的過程中,餘澤蘭將分析化學的知識用於農業和食品業,做了許多具體工作。發表過《北平及保定牛乳的化學分析》、《高粱制酒精及從高粱酒中提取酒精的方法》、《保定土壤之化學分析》、《哈斯蟆之糖磷化蛋白質》等多篇論文。
餘澤蘭還親自投身於化工實業,在擔任教授工作的同時,兼職校外工廠,參與、指導過多種化工產品的製做。如1942—1943年,他兼任東直門內文化工廠化學顧問,為該廠各種化工產品的製造工藝提供諮詢。該廠的產品有酸、鹼、鹽等無機藥品,指示劑、顯影劑等有機藥品,以及用於製革或鞣皮的單寧膏。1944—1945年,他兼任位於北京天橋的利達制鹼廠技師,指導該廠用西山石灰石、大同煙煤以及漢沽芒硝生產碳酸鈉。1946—1947年,他曾在北平市公用局兼任技師,當時公用局接收了朝陽門外敵偽製冰廠(接收後改歸北平市企業公司),便聘任他為該廠的廠長及工程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餘澤蘭積極地參加了新中國的教學改革工作,並參與了國家衛生部主持的全國《生物化學名辭彙編》的審定工作。1956年11月,正當他竭盡全力投入工作之時,卻因患糖尿病醫治無效,於1956年11月22日與世長辭。但是,他為化學教學與科研所做出的貢獻,將永遠留在人世間。
簡歷
1893年6月11日 出生於福建省古田縣。
1918年 畢業於北京清華學堂。
1919年 獲美國約翰霍布根大學科學學士。
1920年 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農藝化學碩士。
1922年 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農藝化學博士,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系研究人員。
1923—1924年 美國嘉達惠公司研究師及分析主任。
1924—1926年 廈門大學化學系教授。
1926—1927年 中州大學化學系主任、教授。
1927—1931年 東北大學化學系教授。
1931—1935年 河北省立農學院化學教授。
1935—1936年 南京中央大學農學院農業化學系主任、教授。
1936—1937年 北平大學工學院套用化學系主任、釀造學教授。
1938—1939年 中國大學化學系主任、教授。
1939—1945年 北京大學理學院、工學院化學系主任、教授。
1945年 臨時北京大學化學教授。
1946年 北洋大學(北平部)化工系教授。
1947—1948年 河北省立農學院化學教授。
1948—1950年 河北省立醫學院化學教授。
1950—1956年 北京農業大學農化系教授。
1956年11月22日 病逝於北京。
主要論著
1 A.W.Thomas,Chai-LanYu.Determination of The Mixture of Arachidic and Lignoceric Acids in Peanut Oil by Means of Magne-sium Soaps J.Am.Chem.Soc.,1923,45:113—128.
2 A.W.Thomas,Chai-LanYu.New Qualitative Test for Rope and Tung Oils. J.Am.Chem.Soc.,1923,45:129—130.
3 餘澤蘭.護生素.科學,1927,11(8):1098—1107.
4 餘澤蘭.花生油的新的快的而且較準確的定量分析法.科學,1929,13(8):1073-1091.
5 餘澤蘭.分析鋁鐵組金屬根之新系統.科學,1930,14(6):810—820.
6 余蘭圓編譯.勃—康(〔美〕Black and Connant)實用化學.瀋陽:東北大學工學院,1931.
7 余蘭圓.酸根分析新系統.科學,1932,16(12):1784—1797.
8 余蘭圓.定性分析實驗教本.保定:河北省立農學院,1933.
9 余蘭圓.榮甫.羊角椒之化學成分及生理作用.保定:河北省立農學院,1933.
10 余蘭圓.最新定性分析.北平:大學出版社,1934.
11 余蘭圓.印那林(余蘭圓修改法).化學,1934,1(2):202.
12 余蘭圓.最新修改之鋁鐵金屬之根之分析系統.工學季刊,1934,1(3):15—28.
13 余蘭圓.護生素(Vitamine)與農民健康之關係.河北通俗農刊,1934,創刊號:90—105.
14 余蘭圓.農產分析及工業分析.北平:大學出版社,1935.
15 余蘭圓,張國維編譯.百種有機化合物之製法.北平:大學出版社,1935.
16 余蘭圓譯.實用有機化學(〔美〕Hill,George Albert Kelley,Louise).北平:大學出版社,1935.
17 余蘭圓編譯.實用化學.北平:大學出版社,1935.
18 余蘭圓,榮甫.羊角椒之分析.河北農林學刊,1935,1:103—114.
19 余蘭圓.高粱制酒精及從高粱酒中提取酒精之方法.河北農學院二周年及四周年紀念刊,1935.
20 余蘭圓.最新定量分析.北平:北京圖書公司,1936.
21 余蘭圓.化學實驗室中各種意外事故之救急及提防方法.北平:國立北京大學理學院化學系,1940.
22 余蘭圓,榮甫譯.有機化學實驗(〔美〕Adans,Roger Johnson, John Raver).北平:北京大學工學院,1946.
23 余蘭圓,榮甫譯.有機化學實驗.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