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思牧是西太平洋集團機構的總裁,又是海外研究巴金卓有成就的專家。他亦文亦商,有人曾用兩句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他――“揚帆盪商海,妙筆著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餘思牧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西太平洋集團機構的總裁
人生經歷,
餘思牧是開平赤坎鎮小海管理區北炎村人,他出生在一個華僑之家。從祖父那一輩開始,便離鄉背井,飄洋過海,出外謀生。餘思牧的祖父余中棣是位律師,曾在美國舊金山掛牌開業,是第一代旅美的華人律師,他後來任清政府駐加拿大溫哥華的總領事。餘思牧的父親余深申在加拿大經營超級市場,發家後樂善好施,熱心興學。
人生經歷
1925年5月30日,餘思牧在加拿大出生,恰逢農曆閏四月,命相屬土,具有深厚中國文化根基的父親便給他起名潤棠,以志閏月,以增水木。《易・謙》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牧”,養也,謂以謙卑培養自己的德行。唐朝名相魏徵也有言:“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他25歲時,學業有成,春風得意,自強自重,他沿引古人名言,易名“思牧”以自律,不驕矜,不放縱。
餘思牧5歲從加拿大返廣州九曜坊國小讀書,8歲後轉回故鄉北炎國小就讀。他自小勤奮好學,常翻閱家中的藏書。他讀過四書五經,讀過梁啓超的《飲冰室文集》以及許多小說雜誌,可謂漫遊書海,博覽群書。他文思敏捷,記憶力和表達能力都比較好,10歲讓五年級時,參加開平縣舉行的反菸反賭作文演講比賽,名列前茅,成了鄉里的一位“小狀元”。
1936年9月,餘思牧國小畢業後考入廣州培英中學,曾受教於名學者李鏡池。1938年,日寇侵占廣州,餘思牧轉到香港培英中學繼續學習。1939年,他國中畢業,隨即參加中華文協主辦的暑假文學研究講座。他認真筆記,老師講課的內容,幾乎毫無遺漏地記下來,這令主講教師容庚甚為讚賞。
1940年,餘思牧繼續在培英讀高中。日軍侵占上海後,大批傑出的文化人從上海、北平南來香港。這使餘思牧結識到千家駒等一批學者,還有香港大學的許地山教授。他讀魯迅、巴金、冰心等人的作品時,常常得到這些專家學者的指點。他練習寫作,也得到他們斧正。就在這個時期,餘思牧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說集《中華兒女》。
1941年12月8日,日軍侵占香港,餘思牧離港返鄉,後來在離家鄉不遠的台城的廣州大學附中寄讀半年。寄讀期間,學校把他的作文《團結統一抗日》選送參加廣東全省中學生論文比賽,榮獲第二名。
由於戰火不斷蔓延,餘思牧也就被迫移粵北,徙桂林,寓貴陽,寄讀於從蘇州遷往貴陽的東吳大學。當時,因為戰亂,物價飛漲,餘思牧常常要忍飢挨餓。有一次,他把一件較好的衣服賣掉,才換回一碗牛肉麵來充飢。為了解決生活困難,他白天讀大學,夜晚到一家報社當校對,又學撿字、製版等技術。
1945年,日寇投降,餘思牧回到廣州大學,攻讀法學經濟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47年,他再度北上東吳大學,攻讀該校法學碩士學位。後被廣州大學聘為助教,兼出版組主任。
1949年初,餘思牧的父母要他返加拿大團聚。但他不想託庇於父母,故仍留在香港,先是在八達中學執教(兼副校長)。不久,相繼應聘為長城和鳳凰兩家影業公司的編輯。稍後,他又出任八達中學校長。這一段時間,他寫下大量著作,在多家書店和出版社出版。餘思牧的名字廣為傳揚。1956年至1967年間,他先後兼任香港萬千出版社、鳳凰出版社和南國出版社的總編輯。
隨著歲月的流逝,佘思牧愈益思念年邁的父母,開始考慮移居加拿大。但當時要移居加拿大,仍十分困難。直至1968年,中國同加拿大簽訂了“中加友好條約”之後,餘思牧才獲準移居加拿大。這時候,其祖母、父親都已先後謝世,他只能掃祭祖墳,緬懷先輩。餘思牧便一心侍奉仍健在的母親。他母親叫馬瑞馨,是一位賢妻良母。母子重逢後,她多次溫言細語開導他,希望他繼承父業。因為其父親在加拿大遺留有一個艱難建立起來的2000多平方米麵積的超級市場,需要他去協助管理。
作為一名學者,涉足商界,會不會有失身份?經過一番思想鬥爭,餘思牧還是順了母親的意思,幫助管理超級市場。每天收貨、補架……忙得不亦樂乎。捱了一年多,生意盈利很微,實踐使他深諳單靠維持一間超級市場,不能幹成大事業。於是,餘思牧決定,要開闢一條發展父業的新路。
1973年,餘思牧創辦了一間旅行社,開展旅遊業務。憑他的宣傳和組織能力,旅行社的業務基本打開了局面。後來,又一個機遇使他的生意越做越廣,越做越旺。加拿大有一所學校委託他招生,他於是在加拿大開設了升學指導機構,專代理當地學校向港招生。同時,他聯繫海外僑資,創辦了西太平洋集團機構。隨著業務的開拓,其機構由加拿大發展至歐美、新加坡等地。因為在辦理招生升學的過程中,餘思牧接觸了不少學生家長,這些接受招生的學生家長又委託他辦理移民和購置地產手續。這樣,他又成立了西太平洋地產置業公司,經營美加地產。為了提高外籍美、加留學生的英語程度,他開辦了商科夜校、函授學校。由於編輯印刷講義的需要,他又開辦了出版社、印刷業務……
十年彈指一揮間,他的事業如日中天,很快發展成多元化的龐大的西太平洋企業體系。他也由一個文質彬彬的書生變成一名堂堂的富商總裁。近六七年間,他走遍祖國大部份地方,跟16個省份建立了聯繫,要找開發性生產的苗頭,要從事中國房地產、海產養殖和急凍海產品的投資。他還應一位親戚之邀請,代表馬來西亞的一個商務機構,到山西省太原市同有關部門合作,共同規劃開發性投資建設……餘思牧談到在中國做生意時曾坦率地說:“我雖然大部份時間都在外地生活,但身為炎黃子孫,我內心常渴望有機會為自己的祖國服務,為中國四個現代化作點貢獻。我同國內文化界有親密的關係,巴金研討會等文化學術活動,我要捐款贊助;家鄉的一些公益活動我也盡力支持。我是做生意的文人,是文人中的商人。文人做生意叫‘下海’,主要是經濟關係,所以我也‘下海’。我每年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捐款,從何而來?要靠生意賺錢才行。”
1986年夏,餘思牧取道珠海回到開平,這是他出國多年後第一次返鄉,他見到鄉親父老和小時候的老師時,他百感交集,心情激動,表示要為家鄉的僑眷子弟自費出國升學提供良好的服務,還要為開發中國產品的包裝改良和外銷業務,爭取大舉進入國際市場而服務。珠海市人民政府及時與他洽談,決定共同在珠海成立“珠海香港余氏聯合新科技開發基金會”,由余思牧任主席。同時決定由西太平洋貿易公司總代理皇妹啤酒的銷售。餘思牧使出了渾身解數,使皇妹啤酒大量出口,暢銷全球。日本人對皇妹啤酒有“身體能源”、“清爽解暑”、“易驅疲勞”等贊語。西太平洋集團的業務從此突飛猛進。餘思牧總結了三條成功的經驗:一、要善於籌集資本。看準人們的需要而提供最佳服務,那么人家會為你提供資本,如主動投資和下訂金。二、迅速棄劣取優。善於看到好行業的苗頭,把經營中的淡行業立即砍去,不痛惜蝕本。三、善於任用人才、團結職員。搞好公司員工的福利待遇,吸引和穩定人才,經常做好職工培訓。總之,餘思牧重視人的因素,不斷做好人的工作,切實做好聯誼工作和培養訓練,儘量發揮轄下各人的才幹。
1990年11月28日,珠海市隆重舉行慶祝珠海經濟特區建立10周年的活動,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楊尚昆、田紀雲、葉選平等參加了這次盛大的活動。在慶祝大會上,市政府對支持特區建設有突出貢獻的26位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給予“漁女金像金牌獎”,餘思牧是其中的獲獎者之一。《人民日報》海外版在這次頒獎活動後刊登文章讚揚道:“祖國在他(指餘思牧)心目中就如同母親的地位,所以他不計較得失,他只是去做,不懈地做,一點一滴地努力著,用海外赤子的心去報效這個養育他長大的祖國”。
餘思牧在從商支持祖國經濟建設的同時,不放鬆對祖國文化事業的繼承和研究。當子夜的寂靜一點一點地濾去他白日的煩擾時,餘思牧便重操舊業,他覺得自己還保持著做文字工作的特長,他說:我每晚都要看一本雜誌,一邊看一邊畫線、做札記。我每月大約看20多本雜誌。我還特別愛讀巴金的書,我認識巴金,我研究巴金……。是的,他嘔心瀝血地撰寫了《巴金年譜簡編》,這是繼早巳成書的《巴金傑作分析》、《作家巴金》等著作之後的又一力作。他是海外一位難得的巴金研究者,是旅外炎黃子孫中較早研究巴金、學術卓有成就的專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餘思牧又積極穿梭往來,努力協助構築中加文化交流之橋。
1991年夏,開平市海外聯誼會會長戚活昌和秘書長關均豪約見了餘思牧,大家在歡快親切的氣氛中聚談、拉家常。常言道:“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戚會長和關秘書長代表廣大鄉親,熱情歡迎餘思牧常回故鄉探親、觀光,支持和幫助家鄉多辦實事辦好事。他表示,將在適當的時候,攜同夫人余琦琦(香港作家,曾是香港無線電視台兒童節目的主持人)及其在美國的子女一起回祖國,並感謝家鄉政府及廣大鄉親對他的關心。他還說:“我今年69歲了,每個月可以在加拿大領取1300多美元的退休金。我本來可以什麼也不乾,告老還鄉,頤養晚年了,但這裡還有很多事情要我做,我還要更好地報效祖國,我不退休。”
餘思牧5歲從加拿大返廣州九曜坊國小讀書,8歲後轉回故鄉北炎國小就讀。他自小勤奮好學,常翻閱家中的藏書。他讀過四書五經,讀過梁啓超的《飲冰室文集》以及許多小說雜誌,可謂漫遊書海,博覽群書。他文思敏捷,記憶力和表達能力都比較好,10歲讓五年級時,參加開平縣舉行的反菸反賭作文演講比賽,名列前茅,成了鄉里的一位“小狀元”。
1936年9月,餘思牧國小畢業後考入廣州培英中學,曾受教於名學者李鏡池。1938年,日寇侵占廣州,餘思牧轉到香港培英中學繼續學習。1939年,他國中畢業,隨即參加中華文協主辦的暑假文學研究講座。他認真筆記,老師講課的內容,幾乎毫無遺漏地記下來,這令主講教師容庚甚為讚賞。
1940年,餘思牧繼續在培英讀高中。日軍侵占上海後,大批傑出的文化人從上海、北平南來香港。這使餘思牧結識到千家駒等一批學者,還有香港大學的許地山教授。他讀魯迅、巴金、冰心等人的作品時,常常得到這些專家學者的指點。他練習寫作,也得到他們斧正。就在這個時期,餘思牧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說集《中華兒女》。
1941年12月8日,日軍侵占香港,餘思牧離港返鄉,後來在離家鄉不遠的台城的廣州大學附中寄讀半年。寄讀期間,學校把他的作文《團結統一抗日》選送參加廣東全省中學生論文比賽,榮獲第二名。
由於戰火不斷蔓延,餘思牧也就被迫移粵北,徙桂林,寓貴陽,寄讀於從蘇州遷往貴陽的東吳大學。當時,因為戰亂,物價飛漲,餘思牧常常要忍飢挨餓。有一次,他把一件較好的衣服賣掉,才換回一碗牛肉麵來充飢。為了解決生活困難,他白天讀大學,夜晚到一家報社當校對,又學撿字、製版等技術。
1945年,日寇投降,餘思牧回到廣州大學,攻讀法學經濟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47年,他再度北上東吳大學,攻讀該校法學碩士學位。後被廣州大學聘為助教,兼出版組主任。
1949年初,餘思牧的父母要他返加拿大團聚。但他不想託庇於父母,故仍留在香港,先是在八達中學執教(兼副校長)。不久,相繼應聘為長城和鳳凰兩家影業公司的編輯。稍後,他又出任八達中學校長。這一段時間,他寫下大量著作,在多家書店和出版社出版。餘思牧的名字廣為傳揚。1956年至1967年間,他先後兼任香港萬千出版社、鳳凰出版社和南國出版社的總編輯。
隨著歲月的流逝,佘思牧愈益思念年邁的父母,開始考慮移居加拿大。但當時要移居加拿大,仍十分困難。直至1968年,中國同加拿大簽訂了“中加友好條約”之後,餘思牧才獲準移居加拿大。這時候,其祖母、父親都已先後謝世,他只能掃祭祖墳,緬懷先輩。餘思牧便一心侍奉仍健在的母親。他母親叫馬瑞馨,是一位賢妻良母。母子重逢後,她多次溫言細語開導他,希望他繼承父業。因為其父親在加拿大遺留有一個艱難建立起來的2000多平方米麵積的超級市場,需要他去協助管理。
作為一名學者,涉足商界,會不會有失身份?經過一番思想鬥爭,餘思牧還是順了母親的意思,幫助管理超級市場。每天收貨、補架……忙得不亦樂乎。捱了一年多,生意盈利很微,實踐使他深諳單靠維持一間超級市場,不能幹成大事業。於是,餘思牧決定,要開闢一條發展父業的新路。
1973年,餘思牧創辦了一間旅行社,開展旅遊業務。憑他的宣傳和組織能力,旅行社的業務基本打開了局面。後來,又一個機遇使他的生意越做越廣,越做越旺。加拿大有一所學校委託他招生,他於是在加拿大開設了升學指導機構,專代理當地學校向港招生。同時,他聯繫海外僑資,創辦了西太平洋集團機構。隨著業務的開拓,其機構由加拿大發展至歐美、新加坡等地。因為在辦理招生升學的過程中,餘思牧接觸了不少學生家長,這些接受招生的學生家長又委託他辦理移民和購置地產手續。這樣,他又成立了西太平洋地產置業公司,經營美加地產。為了提高外籍美、加留學生的英語程度,他開辦了商科夜校、函授學校。由於編輯印刷講義的需要,他又開辦了出版社、印刷業務……
十年彈指一揮間,他的事業如日中天,很快發展成多元化的龐大的西太平洋企業體系。他也由一個文質彬彬的書生變成一名堂堂的富商總裁。近六七年間,他走遍祖國大部份地方,跟16個省份建立了聯繫,要找開發性生產的苗頭,要從事中國房地產、海產養殖和急凍海產品的投資。他還應一位親戚之邀請,代表馬來西亞的一個商務機構,到山西省太原市同有關部門合作,共同規劃開發性投資建設……餘思牧談到在中國做生意時曾坦率地說:“我雖然大部份時間都在外地生活,但身為炎黃子孫,我內心常渴望有機會為自己的祖國服務,為中國四個現代化作點貢獻。我同國內文化界有親密的關係,巴金研討會等文化學術活動,我要捐款贊助;家鄉的一些公益活動我也盡力支持。我是做生意的文人,是文人中的商人。文人做生意叫‘下海’,主要是經濟關係,所以我也‘下海’。我每年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捐款,從何而來?要靠生意賺錢才行。”
1986年夏,餘思牧取道珠海回到開平,這是他出國多年後第一次返鄉,他見到鄉親父老和小時候的老師時,他百感交集,心情激動,表示要為家鄉的僑眷子弟自費出國升學提供良好的服務,還要為開發中國產品的包裝改良和外銷業務,爭取大舉進入國際市場而服務。珠海市人民政府及時與他洽談,決定共同在珠海成立“珠海香港余氏聯合新科技開發基金會”,由余思牧任主席。同時決定由西太平洋貿易公司總代理皇妹啤酒的銷售。餘思牧使出了渾身解數,使皇妹啤酒大量出口,暢銷全球。日本人對皇妹啤酒有“身體能源”、“清爽解暑”、“易驅疲勞”等贊語。西太平洋集團的業務從此突飛猛進。餘思牧總結了三條成功的經驗:一、要善於籌集資本。看準人們的需要而提供最佳服務,那么人家會為你提供資本,如主動投資和下訂金。二、迅速棄劣取優。善於看到好行業的苗頭,把經營中的淡行業立即砍去,不痛惜蝕本。三、善於任用人才、團結職員。搞好公司員工的福利待遇,吸引和穩定人才,經常做好職工培訓。總之,餘思牧重視人的因素,不斷做好人的工作,切實做好聯誼工作和培養訓練,儘量發揮轄下各人的才幹。
1990年11月28日,珠海市隆重舉行慶祝珠海經濟特區建立10周年的活動,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楊尚昆、田紀雲、葉選平等參加了這次盛大的活動。在慶祝大會上,市政府對支持特區建設有突出貢獻的26位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給予“漁女金像金牌獎”,餘思牧是其中的獲獎者之一。《人民日報》海外版在這次頒獎活動後刊登文章讚揚道:“祖國在他(指餘思牧)心目中就如同母親的地位,所以他不計較得失,他只是去做,不懈地做,一點一滴地努力著,用海外赤子的心去報效這個養育他長大的祖國”。
餘思牧在從商支持祖國經濟建設的同時,不放鬆對祖國文化事業的繼承和研究。當子夜的寂靜一點一點地濾去他白日的煩擾時,餘思牧便重操舊業,他覺得自己還保持著做文字工作的特長,他說:我每晚都要看一本雜誌,一邊看一邊畫線、做札記。我每月大約看20多本雜誌。我還特別愛讀巴金的書,我認識巴金,我研究巴金……。是的,他嘔心瀝血地撰寫了《巴金年譜簡編》,這是繼早巳成書的《巴金傑作分析》、《作家巴金》等著作之後的又一力作。他是海外一位難得的巴金研究者,是旅外炎黃子孫中較早研究巴金、學術卓有成就的專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餘思牧又積極穿梭往來,努力協助構築中加文化交流之橋。
1991年夏,開平市海外聯誼會會長戚活昌和秘書長關均豪約見了餘思牧,大家在歡快親切的氣氛中聚談、拉家常。常言道:“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戚會長和關秘書長代表廣大鄉親,熱情歡迎餘思牧常回故鄉探親、觀光,支持和幫助家鄉多辦實事辦好事。他表示,將在適當的時候,攜同夫人余琦琦(香港作家,曾是香港無線電視台兒童節目的主持人)及其在美國的子女一起回祖國,並感謝家鄉政府及廣大鄉親對他的關心。他還說:“我今年69歲了,每個月可以在加拿大領取1300多美元的退休金。我本來可以什麼也不乾,告老還鄉,頤養晚年了,但這裡還有很多事情要我做,我還要更好地報效祖國,我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