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傳統製作技藝(大名小磨香油製作技藝)

食用油傳統製作技藝(大名小磨香油製作技藝)

食用油傳統製作技藝(大名小磨香油製作技藝),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21年5月24日,食用油傳統製作技藝(大名小磨香油製作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27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食用油傳統製作技藝(大名小磨香油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21年5月24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
  • 非遺編號:Ⅷ-273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食用油傳統製作技藝(大名小磨香油製作技藝),發源於河北省邯鄲市大名,是一種採用低溫低速磨製、水代法等傳統方法製作芝麻香油的技藝。在清代光緒四年(1878年)開始出現,第一家是南關回民楊殿魁家,他由做秦行生意改為磨香油。當時他從山東東昌府請來一位磨油師傅。合夥在大城內西街(與羊市街口相對)開設了一個小磨香油坊。此人善經營生意,除每天走街串戶零售香油外,他還天天往板鋪、包子鋪賒銷送油,給各鋪立下賬冊子,定期算賬。這樣一來,小磨香油在大名逐步普及開來,尤其是回民,大多是用香油調味。售油量由少到多,每天可售出六斗芝麻的香油(每斗芝麻二十四斤)。
楊殿魁家經營小磨香油賺了錢,磨油技師幹了三年要辭業回家。走時,楊殿魁帶著禮物盤費一路送行。磨油技師受了感動,至半路途中,技師將磨油秘訣告訴了他,只有兩句話,即:“餾到的芝麻,攪到的油”,就是炒芝麻後要用木掀揚涼,芝麻越涼越香。攪油時要攪熟,越熟出油越多。楊殿魁回來後,掌握了技術,就獨立經營小磨香油坊,越乾越發財。直到民國十四年(1925年左右)時,才有其他磨油戶出現,但售油量遠不及楊殿魁家。

傳承保護

保護措施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食用油傳統製作技藝(大名小磨香油製作技藝)》項目評估合格,大名縣文化館獲得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